長江商報訊息 ●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
7年獲8次融資,豪華資本團“助陣”,太美科技準備搶跑“醫療SaaS第一股”。
近日,領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美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擬發行不超過1億股,擬募集20億元,用於“臨床研究智慧化協作平臺升級專案”“臨床研究企業端系統研發升級專案”“獨立影像評估系統研發升級專案”“藥物警戒系統研發升級專案”4個專案。
招股書顯示,太美科技成立於2013年6月,主要銷售自主研發的臨床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領域的SaaS產品,並基於數字化技術優勢,提供相關領域的專業服務。
報告資料顯示,2019 年中國生命科學研發資訊系統解決方案廠商中,前五大廠商市場份額為 37.7%,其中太美醫療科技市場份額為14.5%,位居第一位。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近幾年太美科技的業務規模增長較快,營業收入由2018年的0.6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03億元。但高額的研發費用、股份支付費用及人工成本使得太美科技目前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尚未盈利的情況下,截止2021年上半年,太美科技還頭頂9700.8萬元的商譽,並且由於收購資產業績不及預期,公司在2020年、2021年上半年均計提過商譽減值損失。
業績虧損幅度擴大
研發投入佔比逐年走低
資料顯示,太美科技是一家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和服務覆蓋臨床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環節。經過多年的發展,太美科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可分為TrialOS醫藥研發協作平臺、數字化解決方案、臨床運營服務三大類別。
根據中國醫藥健康資訊化聯盟釋出的《CIAPH中國醫藥健康行業數字化調研2021年度報告》,太美科技在藥物警戒系統、數字化營銷系統使用數量的調研統計中均位列第一。
業績方面,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太美科技實現營收快速增長,從0.6億元上升至3.03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88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124.75%。
不過,太美科技仍未扭轉持續虧損狀態。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1.83億元、3.89億元、5.24億元以及1.58億元。同期,太美醫療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為-6081.34萬元、-1.26億元、-1.02億元以及-1.27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導致太美科技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為較低的毛利率水平以及持續高企的費用率。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太美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38.61%、47.44%和40.94%,均未超過50%,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進一步下降至39.24%。對比來看,公司招股書所列可比公司2021年上半年的平均毛利率達到49.83%。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佔據公司八成以上營收的核心業務,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毛利率也在下滑。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太美科技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3.82%、52.27%、48.25%、44.26%,呈持續下滑趨勢。
對此,太美科技表示,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水平主要受產品競爭力、銷售收入構成、人力成本變動、採購成本變動的影響,公司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各項業務毛利率存在差異。
除了毛利率備受關注外,銷售費用亦是投資者關注重點。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太美科技銷售費用分別為3005.05萬元、6297.61萬元、9647.71萬元、7058.2萬元,呈逐年增長態勢。同時,太美科技的銷售費用率、研發費用率也持續增高,最新的2021年上半年,兩者分別達到37.50%和42.99%。
此外,按整年度來看,太美科技研發投入佔比在逐年走低。資料顯示,2018—2020年,太美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052.94萬元、8370.9萬元、1.09億元,研發投入逐年走高,不過佔營收的比例卻在下降,報告期內研發費用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7.58%、44.67%、35.98%。
騰訊持股約12%,近1億元商譽懸頂
記者注意到,自2013年成立以來,太美科技基本上保持著一年一輪融資的節奏,已完成多達8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30億元。
去年9月,太美醫療科技正式宣佈完成總額超過12億元的新一輪融資,由騰訊、高瓴創投、雲鋒基金等領投,晨興資本、經緯中國等機構跟投。
IPO前,太美醫療創始人兼CEO趙璐直接持有15.77%的股權,並透過多個實體間接持有18.23%的股權,即合計持股34.00%。機構投資方中,騰訊和經緯中國是“唯二”持股超10%的外部投資者,兩者的持股比例分別為11.81%和11.26%。
儘管備受投資方青睞,但是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尚未盈利的同時,太美科技賬上還有大額商譽。據太美科技介紹,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9700.8萬元,其中因收購軟素科技、諾銘科技產生的商譽賬面價值分別為7552.84萬元、2147.96萬元。
商譽意味著未來企業能帶來的潛在經濟價值,如果收購情況正常,就能給予上市公司很高的利潤,但若效果不盡人意,就會帶來商譽減值。
據瞭解,2019年,太美科技收購了軟素科技和諾銘科技,彼時合計形成商譽1.61億元,不過由於軟素科技經營業績未達收購時的承諾金額,公司已分別於2020年末和2021年6月末計提了2948.35萬元和3463.42萬元的商譽減值損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醫藥企業端SaaS的提供商除了太美科技外,還有醫百科技、醫渡雲等等;而其他細分領域還有衛寧健康、東軟醫療、京東健康、平安智慧醫療等等企業競爭,賽道相對擁擠。
對於太美科技而言,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醫療SaaS資料的高壁壘將為其建立一定護城河,但在此之前,公司能否撬開醫藥企業、醫院的大門是個關鍵,同時能否在眾多玩家中脫穎而出也是個難點。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太美科技累計與約1000家國內外醫藥企業及CRO企業開展業務,累計為超過360家醫院/臨床研究機構提供數字解決方案。
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這個資料放眼全國,還不算出色,太美科技還需要在新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業務佈局、產品和服務質量等方面持續提升,才有機會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