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寧
來源|博望財經
曾讓寧德時代與小鵬汽車“鬧脾氣”的中創新航歷經股份改造、改換新名終於迎來了赴港IPO的階段性結局。
新能源汽車發展光明坦途,但作為今年動力電池領域的前三甲,中創新航一路走來卻並非一帆風順。
鑑往知來,登高遠望。中創新航如何千帆過盡,而又將路在何方?
01
新歲新名,赴港IPO啟新航
剛剛進入2022年,隨著RCEP的落地執行,投資市場中,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正在此時,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率先吹響新能源領域的第一聲號角——在經歷了兩個月的股份制改造後,中創新航正式啟動了赴港上市程序。本次香港IPO若能成功,或將為其參與全球動力電池擴產競賽提供重要助力。
其實這一重磅訊息在去年就有所眉目。在去年11月,原“中航鋰電”更名“中創新航”,並以裝機量全國第三的成績引起了多方關注。
而在去年12月,就有訊息稱中創新航向證監會遞交了境外上市申請材料,但具體上市地點並未披露。
除歲迎新的元旦還未結束,1月3日,路透社報道稱中創新航的上市地點選定中國香港,募資規模為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56億元)。此次交易將吸引多家投行的參與,也讓各界對這個“新生猛虎”產生了更多的好奇。
中創新航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於2007年。早在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的年代,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就與多方合作,創立了以研究攻克鋰電技術難題為目的的天空能源有限公司。
隨後公司易名為中航鋰電,先後與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四川成飛整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基本形成了現在的產品體系和經營範圍。
目前中創新航的產品主要涵蓋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兩大體系,業務涉及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儲能電池及相關整合產品、電池材料等方面的研發、生產和營銷。
截至目前,中創新航共獲三輪融資,累計公開融資額超120億元。其第一大股東為國有常州金沙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約為21.01%。
在產業佈局方面,中創新航已設立了常州、洛陽、廈門、成都、武漢、合肥六大產業基地,擁有專業的獨立研發創新研究院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鋰電科技創新交流平臺,吸引了國內外知名車企的合作。
中創新航的客戶主要包括長安、廣汽集團、吉利汽車、東風等車企。公司財報顯示,2020年,廣汽、長安是對中創新航裝機量貢獻最大的兩家車企,在二者產量佔比中分別達到了62%和74%。
到了2021年,在已有合作基礎上,中創新航還與一汽、上汽、長城汽車、大眾、戴姆勒等企業已經進行了技術研判,有望開啟進一步的深度合作。
2021年12月13日,成飛整合在投資者平臺表示,中創新航增資投前估值為500億元。當月末,在中創新航提交境外上市申請資料後,成飛整合2021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以漲停收盤。
02
絕境涅槃,三元電池助逆轉
中創新航的幾次易名與主要持股方的更替,背後是企業一路走來的起起伏伏。
在公司成立早期,磷酸鐵鋰電池的研發生產是主要經營手段。這種電池雖然高溫效能好、重量輕,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能量密度不足、同時一致性很難控制。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社會傾向日漸明確,磷酸鐵鋰電池已經慢慢不能滿足市場需求。2017年國內出臺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讓三元鋰電池登上了主流舞臺,國內前沿動力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均首先調轉研發方向,著力攻克三元動力電池的研究與產能問題。
此時的中創新航卻掉了隊。當時,它正受制於重大重組改革,業務方向未能及時調整。市場的瞬息萬變讓中創新航措手不及,2017年其裝機量跌出行業前10,並由盈轉虧,在2017年虧損3.3億元,2018年虧損更是陡增至7億元。
陷入困境的中創新航迎來了它的新掌舵人劉靜瑜。在她的帶領下公司業務發展方向大幅調整,重點關注三元動力鋰電池的產效產能,著力開闢乘用車的新市場。
這一戰略手段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新能源汽車的曙光日漸明盛,隨著2018年8月,中創新航的三元動力電池產品成功推向市場,一舉獲得了東風、長安、廣汽、吉利等大型車企的青睞,成為其主力車型的電池供應商。
這一發展勢態在劉靜瑜的領導下有如破竹之勢,中創新航在2019年取代寧德時代成為廣汽乘用車動力電池最大供應商。2020年,中航全能訂單穩中有升,鋰電合作領域拓展到了長安新能源五款車型和廣汽新能源四款車型。
2021年12月,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創新航國內動力電池全年裝車量突破7.5GWh,在行業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寧德時代與比亞迪。
即使放眼全球市場,中創新航的成績也榜上有名。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寧德時代仍佔據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榜首,市場份額達到31.8%。而中創新航排在韓國SKI和三星SDI之後位列第七,市場份額為2.7%。
短短四年時間從鉅額虧損的困境中絕境涅槃,是三元鋰電池技術拯救了中創新航,而掌門人劉靜瑜破釜沉舟的魄力同樣力挽狂瀾。
03
前路漫漫,挑戰與機遇常在
中創新航的發展蒸蒸日上,為公司順利IPO提供了先決條件和經濟基礎。據成飛整合年報資料顯示,2020年中創新航營收達26.7億元,淨利潤為1.3億元。截至2020年底,該公司總資產187億元,淨資產133億元。
能夠挽救中創新航於萬一的劉靜瑜,對企業的發展顯然有著更加宏大和長遠的計劃。此次赴港IPO將進一步擴大資金來源基本面,參與到行業募資擴產的競爭中。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大好,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者也在不斷髮力,爭取更大的效益。中創新航的扶搖直上引起了行業對手的警覺,行業龍頭的寧德時代在不久前就曾做出反應。
2021年7月,寧德時代起訴中創新航專利侵權,涉案重點就落在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上。但面對寧德時代的發難,中創新航以堅定敏銳的回應姿態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證明自身產品研發的獨立自主原則,且所有產品均通過了專業智慧財產權的風險調查與備案。
最終中創新航獲得勝利,並按照計劃順利了進行股份改造,為此次IPO鋪平了道路。
此外,一些新興電池廠商也在逐漸加入戰局。長城汽車旗下蜂巢能源計劃於今年尋求科創板上市。有知情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獨家透露,“蜂巢能源計劃2021年下半年完成股改,預計2022年上半年完成申報。”
誠然產業鏈的話語權仍然掌握在頭部企業手中,但二線電池企業與供需廠商更高的配合度和響應速度,同樣也將影響動力電池領域的資源分配情況,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
雖然對中創新航的挑戰不斷,但總的發展趨勢還是一片向好,全球動力電池產能仍存在較大缺口。研報顯示,未來5年內,隨著全球車企對動力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都將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