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位於北美洲中南部。本土以外擁有兩塊飛地——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中北部的夏威夷州。國土960多萬平方公里,和中國不相上下。北美洲本來就沒幾個國家,美國東西兩側都是大洋,鄰里關係非常簡單。
北方大致以北緯49度線和五大湖與加拿大相鄰,國境線8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兩國邊界線。
早在1萬多年前,印第安人就從亞洲穿過冰封的白令海峽來到北美生活。
印第安人面板多為棕色,外貌類似於蒙古高原人,大多種植玉米和豆類為生。
今天伊利諾伊州的卡霍基亞是一千多年前最大的城市,要知道但凡超過300年曆史的東西都可以讓美國人尖叫。
今天美國有近300萬原住民,大部分生活在中西部地區的保留地中。
五月花
美國西南部與墨西哥相鄰,東南部瀕臨墨西哥灣,隔海與西印度群島相望。
1492年的一天,有個叫哥倫布的義大利社會青年拿著投資人的錢出現在了這些群島上。
雖然哥倫布到死都一口咬定這裡是印度,但跟隨他開闢的海上航道,來自西班牙、法國、英國的歐洲殖民者踏上這片新大陸,在今天美國的土地上宣誓了主權。
1620年,一群在英國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走投無路,踏上一艘從來沒有遠航過的木船——五月花號。
在驚濤駭浪中跨越大西洋,在波士頓附近海岸登陸。
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子簽署了一個《五月花號公約》,提出想建立一個由人民自發管理,而不是國王或者教皇這種強權說了算的社會。
雖然這些清教徒有一半沒有活過第一個冬天,但《公約》卻成為美國民主立國的根基。
至今,基督教中的清教主義影響美國的方方面面,總統就職都要摸著《聖經》發誓。
相對於歐洲,美國對於酒精的管控也更嚴格,歷史上還禁過酒。
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清教徒們學著種地捕魚,但因為歐洲人的到來,大量印第安人失去土地,因為疾病或者戰爭死亡。
為了感激印第安人,在每年11月豐收的季節,美國人都會度過一個舉家團圓的感恩節。
不過印第安人肯定沒想到,今天的感恩節變成了瘋狂買買買的美國雙十一,說好的不忘初心呢?
南北通透
美國地勢南北通透,東西兩側是高山,中部大平原。
方便冬季寒潮可以一擼到底,非常帶勁兒。
北美大陸在地質史上曾經與歐洲相連,大約在5.7億年前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就已經隆起。
別看今天海拔只有一千多米,想當年比喜馬拉雅山上還高,只是被歲月打磨了而已。
遊客可以開車穿越阿巴拉契亞山的藍嶺風景大道,這就是帶你回家的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Country Road音樂:John Denver -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大概2億多年前,北美大陸和歐洲分離,向西漂移,與太平洋板塊碰撞,西部山地高原快速隆起。(什麼是板塊構造點這裡)
其中包括美國大部分河流的源頭——落基山脈。
還有美國本土最高峰內華達山惠特尼峰(海拔4418米)、最低點死亡谷(海拔-85米)。
高山峽谷交錯,美國大部分氣勢磅礴的國家公園都在這片狂野的山地高原。
殖民地風雲
沿著阿巴拉契亞山地東側是東西寬約100~500公里的大西洋沿海平原,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20米以下,這裡美國開發最早的地區。
英國移民們在這裡建立了13個殖民地,早期的居民點成為美國最古老的城市波士頓、費城等。
到1775年前後,殖民地人口將近300萬,他們大多來自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德國和荷蘭。
英語成為大家共同的語言,美國人講究效率過得糙,說話能連就連,能省就省,形成今天被英國人認為比較粗俗的美式英語。
殖民地逐漸成為大英帝國的原材料產地,農業有了發展,工業開始起步。
人們還在波士頓附近山寨劍橋大學建了一所哈佛學院。
後來成為揚名立萬的哈佛大學,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這樣沒能畢業的學生都是影響世界的大人物。
有了大學之後,人們漸漸接受平等自由這種歐洲啟蒙思想,開始對英國徵稅割韭菜感到不滿。
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由殖民地獵人、伐木工、商人組成的業餘軍隊在農場主華盛頓的帶領下,選擇和專業精良的英軍死磕到底。
最終,在法國人的幫助下,戰爭持續了7年,以英國承認殖民地獨立而告終。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這時候,中國已經玩到乾隆時代,美國是個名副其實的後浪。
,時長09:41
北美地王
美國大部分國土位於溫帶和亞熱帶,冬季平均氣溫比中國高8-10攝氏度。
中部是從五大湖延伸到墨西哥灣的中央大平原,佔美國本土面積的一半。(中國平原面積比例只有12%)
從西部落基山脈發源了25萬條河流廣佈於此,其中最大的是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縱貫大平原,流域面積比中國長江大一倍,約佔美國本土的40%還多。
這種自然條件就是老天賞飯吃,想種地就種地,想放牧就放牧,奠定了美國這個世界頭號農業大國的地位。
農業人口少,農業效率高。
大豆和玉米產量佔世界一半,小麥產量佔世界十分之一,是世界農產品出口第一大國家。
剛剛獨立的美國國土只有狹窄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但美國人非常自信,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看到地就想盤。
用了不到60年的時間,透過戰爭、強買強賣等各種方式,把邊疆拓寬到太平洋沿岸,北美地王誕生。
並且,鼓勵普通居民購買西部土地,向阿巴拉契亞山以西擴張。
還修建了一條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招募了大量來自中國的契約勞工,成為最早的華人移民。
但在轟轟烈烈的西進運動中,無數印第安人失去土地,無數華工因為惡劣工作條件死亡。
不甘為奴
美國南方成為歐洲的菸草和棉花生產基地,這裡曾經出產世界75%的棉花。
大量非洲奴隸被販賣到南方種植園,被奴隸主隨心所欲地處置和買賣。
然而北方工業化需要大量勞動力進入工廠勞動,反對蓄奴的呼聲越來越高。
為了繼續當奴隸主子,南部各州揚言要脫離美國,建立一個“大奴隸制共和國”。
1861年,在主張廢奴的林肯總統就任的時候,美國南北方之間爆發內戰。
內戰結果是整整一代年輕男性喪生了,亞特蘭大化為灰燼。
雖然奴隸制被終結,國家沒有分裂,但南方維持一種特別欺負人的種族隔離制度,黑人不能進白人餐廳,不能用白人廁所,飽受歧視。
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黑人才獲得真正法律上的平等,但黑人和白人之間的芥蒂還需要長時間修復,至今都是美國最深的傷疤。
今天非裔美國人佔總人口12%,在體育和藝術方面成就驚人,黑人的爵士樂布魯斯都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傑克蘇劇本
美國是世界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礦產配置也是頂級。
阿巴拉契亞山裡埋著煤礦,五大湖附近有鐵礦,墨西哥灣還埋著石油,西部山地還有有色金屬全家桶。
至今,美國煤炭儲量世界第一,金、銀、銅礦都是世界第二。
可能拿到了傑克蘇劇本,在別人手裡泡都不冒的土地,到了美國人這不是發現金礦就是石油。
內戰之後,美國工業發展起步,為了更多勞動力,美國政府開始鼓勵移民。
19世紀末,美國政府在紐約港外的埃利斯島設立了一個入境海關。
曾經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千萬人為了逃離舊世界的苦難,懷揣新大陸的希望,透過這裡成為美國公民。
埃利斯島上有個移民博物館,每個人都能查到自己家族的移民歷史。
今天的美國3.2億人口,僅次於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國。
美國文化中強調無論從哪裡來,只要努力奮鬥,就能實現夢想。
社會福利和歐洲發達國家相差很遠,員工沒有法定帶薪假期,女性連法定產假都沒有。
因此,大部分美國人都很勤奮,對於吃穿打扮物質享受都不是很在意,做飯什麼的就比較糊弄。
逢年過節要一家人吃火雞,火雞難吃到我們中國廚子都不願意染指。
但好在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遊客可以吃到世界各國美食,比如墨西哥人做的中餐,華人做的日本料理,還有古巴人做的秘魯菜等等。
彎道超車
移民的聰明才智和完備高效的專利制度讓美國一個農業國在工業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
1876年,貝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話機。
1879年,愛迪生髮明瞭世界上第一隻電燈泡。
1882年,世界上第一座中心發電站在紐約建成,美國成為電力工業的故鄉。
1896年,亨利·福特研製出時速25英里的汽車,並且開啟了人類用流水線造汽車的新時代。
1902年,萊特兄弟的飛機試飛,人類進入航空新時代。
僅僅不到30年的時間,美國生鐵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3,鋼產量則佔到近一半、鐵路里程比歐洲總和還多。
與之相伴的是文化繁榮,大量圖書館、博物館在美國新建。
1895年,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波士頓圖書館建成,並且免費向公眾開放。
一百多年,圖書館的宗旨都是讓所有人用最少的代價多讀書。
有一個叫史密森的英國科學家雖然一生都沒有到過美國 ,但他把所有遺產都捐贈給美國 政府,希望能為全人類傳播知識。
美國也一改粗俗沒品位的暴發戶形象,用這筆遺產在華盛頓修建了十幾座氣勢恢宏的大型博物館,在一條大街上依次排開,全年免費向公眾開放。
直到今天,美國都是世界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政府投入教育經費世界第一。
世界排名前100的頂級大學中,美國佔了一半,每年吸引著全世界100萬留學生,其中30%來自中國。
美國人大學入學率70%以上,比任何發達國家都高。
擁有世界最一流的科學家,斬獲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諾貝爾獎。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將人類帶入以機器操縱機器的全新時代。
戰火疑雲
真正讓美國站在世界中心搖擺的還是戰爭。
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波及美國本土,在二戰期間,美國一邊幫助中國、歐洲作戰,一邊直播帶貨賣軍火。
1941年底,美國參戰時,軍火生產總值是德、意、日三國軍火生產總和。
在軍火需求的刺激下,美國經濟出現了空前的戰時繁榮,人均收入翻了一倍。
1945年戰爭結束,全世界一片哀嚎的時候,美國卻獨佔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量的2/3,黃金儲備的3/4,擁有80%的汽車產量和民用飛機。
軍事力量無可匹敵,控制世界洲際航線,484個海外基地幾乎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海域,還擁有原子彈的獨家技術。
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美元和黃金掛鉤,甚至可以操控全球經濟。
眼看著美國做大,美蘇兩個曾經的戰友開始互相看不順眼。
拉幫結派的過程中,美國大量資金援助歐洲,同時全面插手全球事務,粗暴干涉他國內政。
朝鮮半島和越南的血腥戰壕裡每天都是煎熬,中東沙漠、南美叢林和非洲草原上暗殺酷刑,社會動盪隨時都在上演。
美國政府吃相難看到本國民眾都走向街頭抗議,一代美國年輕人把政府認為的敵對國家的領導人視為偶像。
為了反抗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政客在阿富汗扶持了一個極端組織,後來也是這個組織開著飛機撞上了紐約世貿大樓。
讓人痛心的是近3000個無辜的美國人和他們支離破碎的家庭。
今天,這個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依然有15%的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還有50多萬無家可歸的人。
1%的富人佔有40%的國家財富,貧富差距遠遠高於德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擁抱世界
僅僅用了不到300年的時間,從一個冬天會餓死人的荒涼殖民地成為世界移民嚮往的樂土。
美國以世界4.3%人口,創造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財富,在不斷地質疑、激變、批評、爭論中站在世界舞臺solo。
無論一個大國政府看上去有多麼跋扈,有多麼堅硬的外殼,但這個國家都是由一個個普通人組成。
普通美國人自信,熱情,特別愛幫助別人。
在旅遊景點隨時有人會問你需不需要幫助拍照,走到哪都有人願意和陌生人聊天,並且誇張地讚美對方,美國人的熱情能把社交恐懼症給逼死。
美國還是中國孤兒最大的收養國,很多善良的美國夫婦收養了在中國被遺棄的女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