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動物界被分為幾類。在分類學上,智人屬於脊椎動物亞門、哺乳動物亞門、靈長類動物亞門、。
大約450萬年前,人類和猿類開始分化,產生了拉馬克,後來200萬年前從拉馬克進化為南方古猿,進一步發展為現代人類。人類的發展過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早期猿人階段。它生活在大約300萬到150萬年前,具有人類的基本特徵,可以直立行走,製作簡單的礫石工具。
晚期猿人階段。大約200萬到30萬年前,身體像人一樣,大腦很大,可以製造更先進的舊石器工具,開始用火,比如中國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
早期智人(古人)階段。 從10萬年前到20萬年前到5萬年前,它逐漸脫離了猿類的特徵,與現代人類非常接近,比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
晚期智人(新人)階段。 大約在4萬到5萬年前,此時的人類進化速度明顯加快,外形與現代人十分相似。 在文化上,已經有了雕塑和繪畫藝術,出現了裝飾品。 如1933年發現的周口店龍骨山洞人。此時,原始宗教已經出現,進入母系社會。 在智人晚期,現代人類開始分化形成,並分佈於世界各地。
科學家發現新的古人類化石,重新思考人類進化
新華社倫敦10月28日電。 記者曹立軍 來自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科學家們28日在《自然》雜誌上報道,他們在印度尼西亞出土的一塊古人類化石屬於一個以前從未被發現的新人。 種類。 據說這是近50年來古人類學最重要的發現,它將讓科學界重新思考人類進化的過程。
來自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科學家和他們的印度尼西亞同行在印度尼西亞弗洛雷斯島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這塊化石。 他們報告說,這個基本完整的雌性化石只有大約 1 米高。 去年 9 月,當他們發掘出這塊化石時,他們首先確定它可能是一個遠古兒童的遺骸。 然而,他們很快注意到化石的牙齒磨損得很厲害。 隨後的 3D 成像顯示,這名婦女死時至少 20 歲。
科學家隨後檢查了它頭骨的內部結構,發現它的腦容量只有現代人的三分之一。 從化石的高度和腦容量,科學家推斷這是一個以前從未發現過的新物種。 科學家將化石命名為“小人”,編號為LB1,並將新物種命名為“弗洛雷斯人”。 科學家們使用加速器質譜法對化石進行年代測定表明,“矮人”生活在大約 18,000 年前。
更有趣的是,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估計在5.5萬至3.5萬年前遷徙到弗洛雷斯島,由此表明智人和弗洛雷斯曾經共享該島。 活了一段時間後,也證實了人類進化的過程可能比之前想象的要複雜。 可能有很多分支。 除了智人,其他一些物種也倖存到了現代。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專家克里斯·斯金格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一發現迫使科學家重新考慮人類的定義,也表明我們對人類進化知之甚少。” 此外,這一發現還表明,大腦體積小並不影響人類的進化。
科學家們說,弗洛雷斯的身材矮小可能是對這種孤島環境的適應。 這表明,在基因隔離或生存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類將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透過在進化中縮小身體來維持物種的延續。
除了“矮人”,科學家還在洞穴中發現了其他一些弗洛雷斯化石碎片和一些石質工具。 同時,科學家們還發現了類似老鼠、蝙蝠和魚的動物化石,表明這些動物是弗洛雷斯人的“盤子裡的菜”。 至於弗洛雷斯族滅亡的原因,科學家們仍不清楚。 但他們推斷,可能是因為島上食物有限,弗洛雷斯人在與智人爭奪資源的過程中處於劣勢,最終在大約12000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後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