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前後向東北民主聯軍移交日械3700門火炮,600輛坦克的“梗”可謂是時長久遠了。這則資料最早的初期是“中蘇論戰”發生後,蘇聯統帥部發動媒體捏造相關不實訊息,以此在社會主義陣營裡營造“蘇聯有恩於中國但卻被忘恩負義般對待”。不明所以的歷史愛好者隨後將蘇軍統帥部這則數字作為憑證,貽笑大方。實際上,如果當時的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真的有3700門各式火炮和超過600坦克,861架戰機的話,它們還會投降?如果我軍真的接收了如此數量的武器,前期國軍能順利挺進東北?
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中國戰區和越南受降區內,一共只有131萬的投降日軍,其裝備數字也僅限於這個編制框架內。而當時日本全軍一共有700多萬的投降軍隊和民兵,其中370多萬在本土,330多萬在海外。除去中國戰區和越南,另有190多萬分布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等各地,東北的關東軍和朝鮮境內的日軍則是蘇降區,並不在中國戰區和越南這131萬投降日軍的行列之內。當蘇聯俘虜東北日軍和朝鮮日軍後,果斷將它們發配到“西伯利亞挖土豆”,其人數規模在60萬左右。而這些日軍投降時交出的武器,都是由蘇軍接收的。當時,蘇軍滿東北的搜刮日軍遺留下來的工業機器和金銀細軟,對於日軍使用的落後武器,並不看重,遺棄,贈送和封存都有。當國共兩軍分別踏入東北蒐集武器時,也被當時的社評稱之為是“撿洋落”。
據當時國共兩黨的文獻資料記載,國軍在這131萬投降日軍裡,共計收繳了685897支步槍,輕重機槍56688挺,擲彈筒15377具,2852門各式火炮,坦克305輛。由於繳獲的火炮中有2441門是口徑75毫米或75毫米以上的,所以大部門國軍步兵師在日軍投降後普遍都編制了1個師屬炮兵營,轄8~12門75毫米或以上口徑的炮。與之相比,共軍收繳到的武器幾乎不到十分之一。究其原因就是因為1945年的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就連最精銳的關東軍也只能做到“數人配一槍”,甚至連偽滿軍手中的武器也盡數被關東軍收走充實其它日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武器來源就只能建立在打擊偽軍和蒐集民間武器來充實自己。至於抗戰結束後為何共軍隊伍有大量日械武器,那都是抗戰時憑自己實力繳獲而來的。
至1945年抗戰結束時,共軍各部共計繳獲日軍輕重機槍7499挺,長短槍455068支。多年敵後抗戰的歲月裡,我們為了繳獲日軍武器付出了極大代價,有時為了從敵方陣地帶回一挺九二式重機槍,我軍付出了營連級幹部在內30多位戰士的生命。而到抗戰結束後的解放戰爭裡,我們殲滅了5542470名國軍,2523880名匪軍,繳獲長短槍3161912支,輕重機槍319958挺,各種炮54430門。這其中除了國械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日械和美械。另外,也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在接收大量日械裝備後,國軍不少軍官利用職務之便,在市場哄搶武器價格並倒賣,而蘇軍在剛開始進入東北時,也充當著“攪屎棍”的角色,不少倉庫內的武器軍需投入到市場,造成大量的傳播。我軍開國少將曾克林在挺進東北時,就以“東北遍地是武器”來形容市局混亂。
所以,當時我軍的情況是接收了少量日軍投降裝備,然後多數是打擊日偽頑軍所得,前後所得到的裝備不足國軍的十分之一。而當老蔣自認為接收大批日械裝備,又有美械加持,自己還能生產大量裝備的前提下,悍然發起戰爭。我軍之所以能夠將其擊敗,原因有很多層次,但可以明晰的是,我們當時並未從蘇聯手中獲得大批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