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控制的開城來鳳莊開始舉行。10月25日將談判地點轉移到三八線上的板門店,直至1953年7月27日雙方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歷時兩年零17天。
志願軍談判代表團成員:前為李克農,後左為鄧華,後中尉喬冠華,後右為解方
美國當時很清楚,由於美軍在戰場上的失敗,美國已不可能依靠軍事手段實現軍事佔領全朝鮮,但在停戰談判開始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擺出不可一世的架勢,不僅不講理,還不講禮。
美國在議程問題的談判就耽誤了16天時間,直到1951年7月26日才同意以朝中方面提出的方案為基礎達成協議。
雙方達成的議程協議共五條:
1.透過議程;
2.確定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
3.實現停火休戰的具體安排;
4.關於俘虜的安排;
5.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
朝中方面把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的談判看成談判各項議程中的核心問題。1951年11月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明確指出:“談判的中心問題,是確定軍事分界線。”
根據美方在關於議程的談判中毫無誠意並橫生枝節的表現,估計到時候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的談判會更加艱難,會有一場更為激烈的舌戰。
正像預料的那樣,美方代表團完全不講理,幾乎不是在談判,而是在炫耀武力。
朝中方面根據戰前三八線就是朝鮮南北雙方分界線,戰爭中1951年1月以來雙方又四次搖擺於三八線南北地區,而提出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建議方案。
美方代表團不但堅決拒絕朝中方面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建議,而且狂妄炫耀其海空軍“優勢”,無理要求這種優勢要在軍事分界線確定上得到“補償”。美方首席代表海軍中將特納·喬埃稱:地面部隊的戰線,不能反映雙方軍隊的實際力量,“聯合國軍”具有海空軍“優勢”,“在選擇非軍事區時,我們必須要考慮地形和聯合國陸海空軍的潛力。但是,我方已經提議撤退我方的海空軍,為了這些讓步,我方應得到補償”。
為此,美方代表團還標定了一份們所要求的軍事分界線地圖,無理地將軍事分界線畫在了志願軍和人民軍後方數十公里的地區。按這條軍事分界線,志願軍和人民軍將從當時雙方實際接觸線退出1.2萬平方公里地區。
這當然遭到朝中方面的有力駁斥,指出你方海空軍有巨大的優勢,那麼你們為什麼沒在鴨綠江邊站住腳,你們為什麼又退到三八線,甚至退到三七線,這說明地面戰線反映了雙方力量的實際。
當時,中方談判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曾強有力地提出,志願軍和美軍各派出一支部隊,雙方部隊在沒有空中力量的支援下進行一場戰鬥,只要美軍贏了這場戰鬥,中方無條件同意美方提出的任何“補償”。
聽了解方的提議,美方瞬間就閉嘴了。
到了8月中旬,美方代表又荒唐可笑地提出了與其海空軍“優勢”自相矛盾的理由,來支援其關於軍事分界線的主張。他們說:你方地面部隊具有強大的優勢,並且這種優勢還會增加,而美方地面部隊不具備這種優勢,因此美方地面部隊必須要有一定深度的天然防禦陣地。朝中方面代表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們用“兩種互相沖突的理由,來支援你的方案,難道你們不覺得滑稽可笑嗎?你們說你們海空軍強,所以你們應有所補償。現在你們承認你們陸軍弱,但你們又說應有補償。·····不管你們強弱,你們都需有補償,這不是一種失去理智的瞎說嗎?”
志願軍代表團在談判中已看出,美方關於軍事分界線的最後底盤只能是現地停戰,而絕對不可能接受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方案。
志願軍談判代表團團長李克農8月12日給毛澤東的電報中對談判發展形勢和美方的基本底盤作了分析,並對朝中方面在分界線問題上的立場提出了建議。李克農在電報中說:“我們覺得必須對三八線問題作一個決定,如我們的底盤是必須爭到確定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原則,只容許在這個原則下作這種或那種調整,我們就必須作決裂的打算與準備。不然我們就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妥協方案。”
“我們(李、鄧、解、喬”)估計對方最後的盤子是老實的就地停戰加上若干不大的調整。因此我們就必須決定爭三八線而準備破裂呢?還是為避免破裂爭取停戰而考慮就地停戰加上若干不大的調整呢?····覺得與其爭三八線而破裂,不如考慮就地停戰加上若干可能爭得到的調整而實現停戰,從而爭取三年至五年準備力量的時間。自然如果對方根本不放棄其現有荒謬方案,我們也覺得只有採取破裂之一途。”
18日,鄧華以個人名義致電彭德懷並轉毛澤東,認為對方的最低底線可能就是現地停戰。如此,則現地停戰對我方也不吃虧,因臨津江以西三八線以南面積雖小,但人口財富俱較多,軍事上敵陣地離元山近,有利其登陸進攻,而我方陣地離漢城更近,也易撫敵側背:此種方案,對方說是現地停戰,我方也可說是三八線地區調整的停戰,因東面三八線及其以北地區為敵所有,而西面三八線及其以南地區為我所有。除非敵人連現地停戰也不接受,再堅決打下去。
22日,朝中代表團致電毛澤東、金日成和彭德懷,提出:對方反對三八線方案,主要原因是政治問題,我方堅持三八線方案也是基於政治上的考慮,如此,我方似即可提出我方接近於就地停戰稍加調整的方案,造成對方沒有拖延的藉口。
這個方案我們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不吃虧,並且同樣可以說是以三八線為基礎的方案,反正是各說各的,這樣說那樣說實際上只是個說法問題了。因在6月上旬,金日成到北京與毛澤東確定與美方舉行停戰談判時,就考慮過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現地停戰,所以代表團的提議得到毛澤東和金日成的同意。
然而,“聯合國軍”為了配合關於軍事分界線的談判於8月18日同時開始了空中攻勢和地面攻勢,並連續在雙方協議的開城中立區製造破壞挑釁事件,派遣武裝特務進入中立區襲擊警衛開城中立區的志願軍軍事警察,美軍飛機掃射開城談判會場區朝中代表團住所。
鑑於此,朝中方面宣佈,從8月23日起,談判會議停開,以待美方對其飛機8月22日掃射朝中代表團駐所事件作出負責的處理。
直至9月中旬,美方地面部隊發動的夏季攻勢被粉碎,美方才對有關破壞中立區事件承擔一定責任,並且建議更換談判地點。在美方地面部隊發動的秋季攻勢也被粉碎後,10月25日,中斷兩個多月的停戰談判在板門店復會。因“聯合國軍”發動的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均未達到目的,並且遭受重大傷亡,所以在談判恢復後,美方的蠻橫態度大為收斂,不再炫耀其海空軍優勢,放棄了要求朝中方面退出12萬平方公里地區的荒謬主張。又經過一個月的談判,美方才同意朝中方面提出的以雙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各後撤2公里以作為非軍事區的方案,雙方於11月27日達成了關於軍事分界線的協議。
朝中方面認為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的談判達成協議後,其他議程的談判美方雖還會節外生枝,但均不難達成協議。
然而,事情出乎朝中方面的預料。
美方是因在戰場上的失敗才同朝中方面舉行談判,而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的談判也未能按他們的願望佔到便宜,於是他們一方面為自己爭回點面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醜化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就在戰俘問題上大做起了文章。美方違反有美國參與簽署的1949年《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中戰爭結束後全部遣返戰俘的規定,提出所謂“自願遣返”,並荒唐地提出“一對一”交換戰俘的原則,企圖強行扣留志願軍和人民軍被俘人員,在戰俘營中,他們又粗暴地完全踐踏戰俘的人權,採取屠殺、毆打、恐嚇、強行刺字、侮辱等種種手段,強行“甄別”戰俘,威迫他們放棄回國或回家的意願。
關於戰俘問題的談判從1951年12月11日開始,直至1953年6月8日,歷時18個月才以朝中方面提出的方案為基礎達成協議。這個問題成了停戰談判的另一個焦點問題,這個問題談判所耗的時間是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談判的4.5倍。
美方在戰俘問題上大做文章和大做手腳,只能表明美國隨意背棄有關國際約章,並沒有給他爭回什麼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