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海軍是比利時國家武裝力量的海上組成部分,其歷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比利時革命時的比利時皇家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稱為比利時海軍。二戰比利時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戰後1946年重組,由英國捐贈的艦隻成為比利時海軍的骨幹力量。冷戰結束後比利時海軍奉行簡約建軍的指導思想,當今的比利時海軍是西歐的一支低強度海上軍事力量。
2艘卡雷爾.多爾曼級護衛艦,原荷蘭海軍二手艦。滿載排水量3320噸;艦長 122.3米,寬14.4米,吃水4.3米;2臺"斯貝"SM1C燃氣輪機,2臺斯托克12SW280柴油機;航速30節;
主要武器1門奧托76毫米艦炮,1座守門員近防系統,2門厄利孔20毫米炮;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16單元MK48垂髮系統,裝備海麻雀艦空導彈;2座雙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1架韋斯特蘭SH4"大山貓"直升機。
荷蘭2005年將卡雷爾.多而曼號(Karel Doorman F827)和威廉·範德贊號(Willem van der Zaan F829)出售給比利時,改名為利奧波德一世號(Leopold I F930)和路易斯·瑪麗號(Louise-Marie F931)。
7艘“阿斯塔”級水雷戰艦。標準排水量562噸,滿載排水量595噸;長51.5噸,寬8.96米,吃水2.5米;1臺Wartsila A-RUB 215W柴油機;航速15節;1門DCN 20mm炮,2挺MG 12.7mm機槍;2具PAP-104掃雷具。
這型艦艇已經服役數十年,現在早就已經不適合比利時,這也是比利時逐漸放棄遠洋作戰,徹底淪為一支瀕海艦隊的象徵。甚至,整個海軍都改為武裝部隊的一部分,而不再作為一支獨立的軍種。
Pollux級巡邏艇2艘。比利時澤布呂赫,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王后瑪蒂爾德以及公主伊麗莎白參加海軍巡邏艇Pollux的洗禮儀式。算是相當有牌面了,堂堂一國國王王后來給一艘巡邏艇洗禮。
現在二手購買的護衛艦已經不堪使用,比利時最終選定與荷蘭聯合研製新一代護衛艦。這型能夠兼顧荷蘭和比利時兩國作戰任務的戰艦,強調了低武裝、低運營成本、高自持力和打擊恐怖主義的最佳化能力。幾乎所有的要求都是圍繞著省錢來的,我比利時來這裡買船隻強調三件事:省錢,省錢,還是特釀的省錢。
主要武備為一門“奧托梅萊達”76毫米超快速艦炮,MK-41導彈垂直髮射系統。作為可以相容各種導彈的8個單元MK-41垂髮系統,根據任務設定將能發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LRASM遠端反艦導彈、以及多種防空導彈。這型艦艇將作為海上多面手來服役建造。
作為一個選擇放棄大洋決戰的國家,在反潛方面比利時卻是不遺餘力。不僅裝備了整合船體聲納,拖曳聲納陣列,還有兩座324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美製Mk54或歐洲MU90魚雷)。此外,該艦所搭載的NH-90直升機,還能夠攜帶多種反潛裝置和反潛武器。反潛力量極其強大,為將來作為北約的英吉利海峽反潛支隊做準備。
值得稱道的就只有上面的相控陣雷達了,APAR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海洋領主”400搜尋雷達組成的雷達系統。新一代的雙波段雷達系統,採用波長較短、精確度高但探測距離較小的X波段,頻率10GHz,使用四面直徑約1米的固定式圓形相陣天線覆蓋360度,每面天線由856個接收/發射(T/R)元件構成,而每個T/R元件由四個天線單元構成,故每面天線陣列總共由3424個天線單元構成。
“海洋領主”400雷達對空中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到250千米,水面目標達到70千米,最多可以跟蹤1000個目標。
比利時海軍在整個北約基本上沒啥存在感,看他們的戰略和購買的武器就能看出來,巡邏艇當門面,二手護衛艦當主力艦,新購買的艦艇都不準備安裝垂髮系統,只能拿來當氣氛組用,就和西班牙的那艘風帆戰艦一樣,吹個豎笛管風琴啥的給隊友加加血。
整理不易,在這裡問大家要個點贊收藏,要是有個關注就太好了,想要看什麼裝備或者軍事力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點菜,看到了一定回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