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關於
數字內容和智慧商品
銷售的規則生效
根據歐盟網站公告,2022年1月1日,歐盟關於數字內容和智慧商品的新規生效。
歐委會在2015年提出一項關於數字內容和數字服務(例如流媒體音樂)供應合同法案和智慧商品銷授合同法案(例如智慧手錶),該項法案實施後,歐盟內消費者將受到相同級別的保護,消費者保護力度將提升到較高水平,而且有利於歐盟公司在歐盟內跨國銷售。新的法案規定,如果消費者購買的音樂或軟體無法在裝置上播放或商品使用出現故障時,消費者有權利要求貿易商解決問題,或者請求降價或終止合同並退款。消費者收到貨物/使用服務之日起的最短保修期維持為兩年,並規定了一年內消費者並不需要舉證證明產品有問題,而商家則需證明產品出廠無瑕疵。
(來源:Economedia.ro)
日本擬推
“綠色GDP”指標
日前獲悉,日本政府將開始探討引進新的經濟指標“綠色GDP”。該指標有別於之前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會考慮脫碳化的情況來計算國家財富。在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的情況下,政府將透過制定綜合考慮經濟增長和環境影響的新指標來支援國內的減排努力。
報道稱,新指標設定的機制是,把日本國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換算成貨幣量。如果排放量增加,則需要追加減排經費,因此GDP就會下降;相反,如果減排的措施得以推進,GDP則會上升。
報道指出,由於近幾年來日本一直在致力於減排,所以如果採用新指標的話,預計相比以往的GDP,經濟增長率將會上升。
GDP代表一定時期內某國產出的附加價值之和,是衡量經濟規模的代表性指標。以前也有人指出,環境影響沒有被納入考慮是一個問題。鑑於國際上的統計方法基於1993年聯合國的建議進行了修改,一段時間裡包括日本在內的多國測算了環境因素對GDP產生的影響。只是把二氧化碳排放量換算成貨幣量的準確性還存在問題,在2003年修改計算方法後,日本不再測算環境影響。
報道最後稱,考慮到後來統計方法的進步和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度提高,日本政府判斷有必要自己開發準確把握經濟影響的方法,打算在下一年度預算案中列入3400萬日元(約合30萬美元)的必要經費,以幫助引進新指標。
(來源:日本《產經新聞》)
阿聯酋等國開始推行
“遠端工作簽證”
爭奪世界人才
受到少子老齡化的影響,包括髮展中國家的年輕人口不久以後也會逐漸減少,這將使世界各國的人才爭奪戰變得更為激烈。但如果移民不再來,世界要如何爭奪人才?
《日經新聞》報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21年3月宣佈設立“遠端工作簽證”,物件是以線上方式為外國企業工作的人士。
該計劃允許獲海外企業僱用、月薪達到3500美元以上的人士在阿聯酋居住一年。這意味著,即使不在阿聯酋境內的企業工作,只要是“賺錢多的人才”,也能在阿聯酋定居。
愛沙尼亞等國家也有類似的簽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指出,“有多個國家試圖透過‘數碼遊牧民(digital nomad)’簽證來使本國成為技術革新的中心”。
收入高的移民會在國內成為良好的消費者,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將來還可能紮根於當地社會,為居住國做出貢獻。在這背後完全看不到“移民=廉價勞動力”的想法。
爭奪移民並不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暫時存在的現象。全球少子化現象正在加快,20世紀使世界人口增至四倍的人口爆炸將在不久之後終結。
據推測,全球人口最早將在本世紀中葉以後開始減少。印度的15至29歲人口將在2025年達到頂峰。中國的人口也會在未來30年裡減少,全球勞動力資源將走向枯竭。
(來源:《聯合早報》中文版)
泰國提高EEC基建
潛力打造區域中心
泰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納功透露,巴育總理敦促依照2023-2027年東部經濟走廊(EEC)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加快提升東部經濟走廊基礎設施潛力。預計2023-2027年建設期,每年將創造約2萬個就業崗位,之後在2028-2037年每年將創造約1.2萬個崗位。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並將所有系統建立連線,包括鐵路、水路連線高鐵公共交通,烏達拋機場連線新城市和旅遊景點。根據以下框架,促進對特殊目標行業的投資,發展人力資源、教育、研究和技術,發展和促進以鐵路和水路系統為主要系統的貨物運輸;促進公共交通出行;連線道路網路,改善瓶頸道路,解決EEC主要交通問題;發展連線新經濟區、工業園區和未來發展城市的交通網路;使用技術和智慧系統管理交通運輸。
將在提高鐵路和水路系統連線其他型別運輸工具能力的戰略下運作,旨在降低運輸成本,支援民眾出行無縫銜接,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重,促進水路和鐵路旅遊進入EEC的重要地區。透過採取積極措施和利用現代技術,升級交通網,根據20年國家戰略路線圖和第13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將泰國發展成為東盟地區貿易和投資門戶及交通物流中心,促進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和泰國與中國南部的合作,包括髮展東盟與其他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支援EEC未來的增長。
(來源:泰國世界日報)
生物技術經濟或
成全球經濟下一個
增長“風口”
歐亞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維諾庫羅夫指出,繼2019年“數字經濟”和2021年“綠色經濟”浪潮之後,與機器人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相結合的“生物技術經濟”或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下一個“風口”,理由如下。
一、生物技術促勞動力市場保質增量。近年來,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已成為全球問題,根據聯合國2019年資料,到2050年,全球8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將增加兩倍,加劇國家養老和醫保負擔。生物技術可透過提高藥物質量減緩衰老過程,延長平均預期工作年限,有望在不考慮出生率增長和大規模移民的情況下提升30%-50%的勞動生產率。
二、生物技術已成為投資熱門領域。疫情催生資本向生物技術領域湧入,2020年首次公開招股的生物技術企業同比增長77%,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成分股從40支增至140支,美國KKR、黑石公司等私募股權基金和谷歌、三星等科技巨頭都已爭相在生物技術領域跑馬圈地。
三、生物技術孕育下一輪國際政經談判焦點。生物技術前途並非一片光明,目前仍面臨成功機率低、存在倫理問題、加劇不平等和基因資訊洩密等風險。正如“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一般,新興技術發展過程必將伴隨著監管規則的設定和國際競爭合作,宜加強研判,早做準備。
(來源:《俄羅斯報》)
新加坡製造業增速
預計大幅放緩
服務業有望全面復甦
新加坡貿工部初步預估資料顯示,製造業2021年第四季的同比增幅比前一季高出近一倍,服務業的增速卻從去年第三季的6.2%放緩到4.6%。經季節性調整,製造業第四季環比擴張4.2%,服務業擴張2.5%,雙雙優於第三季。
連續兩年表現亮眼的製造業在2022年估計將大幅放緩,服務業則有望迎來更全面的復甦。受益於全球半導體業的強勁需求,新加坡製造業連續兩年擴張,而服務業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不同的相關領域表現不一。
展望2022年,受訪經濟師皆預期製造業的增速將大幅放緩。全球供應鏈估計在今年上半年將維持吃緊的狀況,但製造業去年取得雙位數增長的亮眼表現,形成不利的比較基礎。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預測,製造業將從去年全年增長12.8%,大幅放緩到4%至5%。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指出,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電子和石化產品的強勁出口銷售,幫助推動了製造業的增長。“可是,未來幾個月的增長可能會放緩。除了產能限制和去年較高的比較基礎,中國增長放緩也可能會影響新加坡製造業接下來的表現。”
航運、批發貿易和金融服務等外需導向的服務業,將因為全球經濟復甦而繼續表現良好。資訊科技服務則因企業增加數碼解決方案投資和採用更多新科技而持續受惠。
(來源:《聯合早報》中文版)
【資料來源】荷蘭威科集團
走出去服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