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常見的電腦處理器,尤其是桌上型電腦的處理器,基本上都是可以自由拆卸的。也就是說,你可以把處理器拆下來,然後換一個性能比較好的處理器上去(在新的處理器能安裝上去的前提下)。要是組裝機的話,處理器肯定是可以拆卸的,畢竟處理器也是組裝的配件之一。不過你們見過如圖所示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焊接在主機板上面不能直接取下來嗎?
這種處理器與主機板焊接的方案,我們一般稱之為“內嵌式方案”,介面為BGA。而可拆卸的是PGA。處理器與主機板一焊接,註定了這顆處理器不能隨便拆卸,除非高溫加熱時可以拆下來更換,不過比較麻煩,不如可拆卸的處理器更換方便。在這裡你或許要問了,好好的一顆處理器,為什麼要焊接到主機板上面呢?
我們不妨再看一個例項。現在的膝上型電腦,處理器基本上也是焊接在主機板上面的,無法直接取下。更鮮明的例子,手機的處理器一直都是焊接在手機主機板上面,就算是儲存晶片也不例外。電腦可以升級一下硬碟或者記憶體條,太老了換新的;手機除了蘋果的擴容,基本上都是直接換新的。此外,某些獨立顯示卡也是焊接在主機板上面的,還有一些小晶片,比如手機的充電IC也是焊接在主機板上面的。這樣的晶片本來就不能直接更換,除非高溫加熱取下來更換。
到這裡你或許得出答案了。可能你會說“如果能換,筆記本廠家還怎麼活”。也就是說,如果筆記本能更換處理器的話,一臺電腦或許能用很久。但真正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可以有助於縮小筆記本的體積。
簡單比較一下BGA和PGA的尺寸,4代筆記本的PGA(就是可以拆卸的)37.5*37.5,而BGA是37.5*32,而到了6代,筆記本只有bga,尺寸是42*28。面積上你可以看到,bga的遠小於pga的,而且bga可以降低厚度,bga封裝的是直接焊接到主機板,而pga的還有一個插槽,這個插槽至少有3mm高,對於現在輕薄為主的理念來說,BGA更加適合。
2.防止騙保。
“騙保”的事情經常發生,簡單說,就是我去x寶買一塊壞掉的cpu,然後報修,騙一個好的cpu,這也是為什麼x寶上面有賣換掉cpu的原因,但是,這種情況對於焊接到主機板上面的cpu是無法操作的,手工進行bga焊接的痕跡和工廠裡專業機器的是完全不同,一下就能識破。
3.避免一些無謂的損失,包括廠家和消費者。
某一款筆記本,它的散熱器是有一個散熱能力上限的,如果換了一個性能更強的cpu,很可能因為發熱過高產生比如燒燬等等的情況,實際上這個時候,你把原來的cpu換上去,只要在保修期內廠家還是免費維修,因為維修點沒有能力鑑定原因,用bga就可以避免這種廠家的損失,而對於消費者也是一樣的,效能更強的cpu一般不便宜,你買回來還沒法用,你這個cpu是不是就浪費掉了?而如果是BGA,消費者自己就不會有這種念頭。
4.bga焊接的cpu有助於將筆記本做的更輕薄同時主機板的整合度更高。
5.減輕生產成本。
由於bga的處理器直接焊接在主機板上,不需要再生產插槽,在生產和組裝環節減輕了一點點成本。
6.提高維修和升級的門檻,加速了淘汰週期。
由於bga焊接cpu的維修技術門檻高,對於升級和維修來說都是個難題,一般的維修店都不能對其進行升級或者維修。同時部分廠商也將cpu進行了加密處理(這裡需要致敬蘋果),這樣就更大程度的增加了維修難度。
總之,這種內嵌式處理器,也就是BGA介面的處理器在筆記本上面十分常見,還是大勢所趨。至於桌上型電腦,處理器焊接在主機板上面的很少見,不過獨立顯示卡和音效卡焊接在主機板上面的比較常見。你希望處理器能更換,還是焊接在主機板上面呢?歡迎交流!
出自松鼠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