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是最好的敵人,成功是成功之母,世上的工作沒有一件是不辛苦的。靈鼠辭舊歲,猛虎迎新春,新的一年開始了,這是新年度讀的地一本書。過去的一年裡。零零碎碎的也讀了不少書,記錄了一點點心得,總是覺得收穫不大,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讀書心得,記錄每一次的成長,與君共勉,與而共進步。
今天分享的這本書是國家文津圖書獎獲得者、矽谷投資人吳軍寫給女兒們的家書,書的名字叫《態度》。該書透過作者寫給女兒的40封信,從人生哲學、洞察世界、對待金錢、人機關係、有效學習、做人做事6個方面與女兒們進行了溝通,透過閱讀此書,我也是收穫頗多。
一是關於工作職責及任務劃分。俗話說“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執法。”,我認為按照法規制度辦事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準則和基本途徑。吳軍在信態度這本書中第五封信,他寫道。最好是更好的敵人。我覺得在機關部門工作之間有依據、有依賴、有共同的交叉地帶,往往因為相互之間有交叉,有依託造成人們的依賴心理和觀望心態。表面上看,大家相互都在幹,實際上實則相互又都不幹。所以只有將職責進一步明確,斬斷相互依賴,相互無法去扯皮,才能逼迫他人去工作,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只有將職責界限劃清,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可以減少受處理的人員,對所屬人員反而起到一個保護作用。比如承辦一場會議,到底是由誰來負責呢?到底是誰負主責誰又負次要責任呢?是負責通訊聯絡的人還是負責組織會議的人。看似有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絡,但是也要界限清楚責罰分。
二是關於工作的計劃性。計劃是每個單位完成工作的必備籌劃,要協調領導和員工的日常工作。例如老師有周排課表,運動員有訓練計劃表,公司有年度工作籌劃安排表,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各種各樣的計劃,大家才可以遵章守紀,按部就班,各司其職的完成工作。但是回首想一想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很多工作是不完美的,但是在一開始計劃總是很完美。然而在進行中,往往打了折扣,到最後還是沒有盡如人意。所以事情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候,過分的追求完美可能會造成不完美。只有多多的經歷,才能一次比一次完美,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因為可能永遠都沒有完美的時候,遺憾也是別樣美。
三是關於專業和業餘。當今社會,精通一點專業知識、掌握幾項專業技能、考取幾個專業證書,往往很容易就被人稱作專家。作者在地36封信中寫到了專業人員的四個原則,即為工作本身著想、遵守流程和行業規範、把不經意的事情做的比別人好、要有成體系的領域知識。我認為現在社會專家名號易得,但專家實力卻值得考究。人們習慣與有事找專家,例如看病找主治醫師,吃飯去人氣多得地方,開會請專家介紹經驗等等,我認為作為專家,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本領和素質,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要對得起自己的稱號,問心無愧對得起別人對你的尊稱,屹立不倒。其次要穩慎對待每一件小事。好的大夫為什麼大家都願意去找他看病,僅僅是因為好的大夫能看好普通大夫看不好的病嗎?最大的因素是每一個去找他看病的人都看好了,而普通大夫看病達不到這種預期效果的,人們的期望值低了,你的專業水準自然也得到認可。最後是專家要有成體系的思維。例如乒乓球教練劉國樑,曾經他也是優秀的乒乓球隊員,如果他只是僅僅想打好每一個球,沒有養成體系思維,那他在年齡大不適宜參賽後,能否當上乒乓球教練呢?還有排球教練郎平、籃球主席姚明、音樂家帕爾曼等等,他們都對自己的領域有相當的學習研究,才擁有無可替代的專業素養。
父親採取書信中古老的方式與女兒們進行交流,可能在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非常少見了,甚至於銷聲匿跡,但是在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於遠在他鄉的子女採取這種方式可能更有利於兩代人關係的溝通。面對面亦或者電話裡,我們往往會因為無法控制情緒而給對方帶來損傷,甚至有時候是不可逆轉的是傷害,但是書信是我們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經過理性思考發出的一種交流,這是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和收穫,熱衷於手機電腦的你,不妨放下手機,給遠在他鄉的子女們寫封信吧,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