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回憶起自己的啟蒙老師,依然會湧起無數溫暖和感動。這讓我跟她一樣,選擇了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書山有路,她是拓荒者;學海無涯,她是引路人。她就是我的啟蒙老師——陳歆。
愛生如子,一片丹心育新苗
那時的我因為家在大山裡,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在學校寄宿,每個星期天下午跟著哥哥從山旮旯出發,步行十幾裡去學校。書包裡帶上一罐鹹菜,這罐鹹菜要吃一個星期。起初我對陳歆老師的印象是嚴厲,慢慢地發現,她只是上課嚴厲,在課外卻格外親切,是一位眼睛裡充滿關心,言語中充滿關愛的老師。一年級的我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是陳老師像母親一樣照顧我,幫我洗頭,縫補衣服,看我身體瘦弱,還經常自己燒菜給我加餐,總是對我說:“孩子,你要多吃點,太瘦了。”
寒冷的冬天,我們班的幾名同學手上長了凍瘡,通紅通紅的,腫得就像香腸,有的還裂開了口子。她聽一位老奶奶說蘿蔔苗煮水泡手挺管用的,就立馬到附近的老人家裡去找來一些蘿蔔苗煮水,給那些學生泡手。就這樣堅持了一週,同學們的手慢慢消腫了,濃濃的師生情誼也悄然產生了。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成長路上的點滴感動都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動力。是她,讓我感受了生活的溫暖;是她,讓我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是她,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還記得那次作文課上,我們談到自己的理想,我便不假思索地站起來回答:“我想有一天像您一樣站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她走過來給我一個擁抱,對我說:“你一定會成為比我更好的教師!”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淺淺的話語,小小的夢想就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初中畢業後,我毅然選擇了師範院校,好像自己離她又近了一步。如今,我也像她一樣站在三尺講臺,潛心教學,紮根在鄉村,用愛澆灌著孩子成長。
在啟蒙老師的引領下,作者實現了自己走上講臺的夢想
擔當如鐵,一份責任築夢想
巾幗之志不可奪,弱肩也能擔道義。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陳歆作為一名黨員,在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候,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帶頭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不分晝夜在村口卡點值守。當看到新聞裡說各大醫院血庫告急時,主動前往血站義務獻血,併為疫情防控捐款。她的這種奮勇爭先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2020年3月份開展線上教學時,作為一名老教師,她面對多媒體教學裝置,沒有畏難情緒,積極組織學校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研討。為了提高線上教學技能,做到“離校不離教”,不熟悉電腦操作的她,還特意給我打影片電話詢問線上教學方法,她的舉動讓黨徽閃耀在復學戰“疫”一線。
信仰如炬,一盞星火照遠方
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疫情過後,我回母校看望陳老師。我目睹了她從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到慈眉善目的老教師的變化。她的縷縷白髮、絲絲皺紋見證了她多年的付出。紮根大山28年,她多次放棄了進城的機會。一個個太陽昇起又落下的日子,一屆屆學生走來又走過,她一直堅守最初的模樣,守護著大山裡的孩子。那天,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看到我對教師行業的熱愛,對教育的傾注,她很驕傲。她說,教學生涯就是最美的年華,教學工作就是最好的擔當,給山區的孩子帶來希望,讓山區的孩子腳下有路,眼前有光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幸福!
燭光微弱,但在黑暗的地方,就顯得格外明亮。陳老師就是這樣一束燭光,紮根山區永不悔。她把青春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大山裡的孩子,她用滿腔的熱情為山區的孩子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也激勵了很多像我一樣從山區裡走出來的孩子,發憤圖強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作者:江西省豐城市白土鎮中心小學教師 何曉芳)
來源:中國豐城APP
責任編輯:周星華 陳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