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陰日報-江陰網
新學期開學了,很多孩子都用上了嶄新的書包和文具用品。每逢新學期開學前,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一套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用品,小到鉛筆橡皮,大到手錶電腦腳踏車等。大多數家長對孩子購買文具都比較支援,雖然平時在生活上教育孩子要節儉,但孩子如果在學習用品上有需要,會盡量滿足。有些學習用品還能用,有了新的,舊的就棄之不用了,實在可惜。
孩子年紀小,可塑性強,有些東西來得容易,就會給他一個錯誤的資訊,棄之不可惜。一學期下來,教室前的講臺抽屜裡,滿是無人認領的學習用品,有鉛筆橡皮尺子,還有紅領巾豎笛,甚至還有衣服。並不是說這些都是無主人的,而是孩子丟了東西都不知道,反正爸媽會買新的。從小養成這樣的習慣,長大了就不懂得珍惜,節儉更無從談起,這很不利於孩子成長。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儉也是取得成功的基礎,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莫不如此。香港一位富豪不小心將一枚硬幣掉在了陰溝裡,他便俯身去撿,花了好大力氣才撿回來。事後有人向他問起此事,他說:“若我不去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錢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費。”美國一位超級資本家去旅店投宿,要了一間最廉價的房間,經理認出他後問道:“您為什麼選擇這樣廉價的小房間?您的兒子總是選擇最貴的房間。”他回答說:“沒錯,我兒子的父親是百萬富翁,而我的父親不是。”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生活條件好了,但我們不能丟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小孩子可能還不懂這樣的道理,但從一點一滴小事中養成的節儉習慣,卻能讓他受用一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教育。可以和孩子一起定期整理學習生活用品,看看哪些東西還能用,哪些東西稍作修理便可再用。一些看過的書、用過的教輔資料,不必當廢品賣掉,可以送給學弟學妹們,一些不穿的衣服、不再使用的生活用品,可以捐給有需要的困難孩子,以培養孩子的愛心。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動手,製作學習生活用品,如自制筆袋、包書皮、晾衣架等。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對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特別珍惜,還特別有成就感。
(作者單位:江陰市晨光實驗小學)
本文來自【江陰日報-江陰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