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羹裡的陷阱 | 膿皰瘡 | 偏頭的寶寶 | 生長痛與骨肉瘤
雞蛋羹裡的陷阱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得到足夠的營養,所以補充蛋白質成了日常飲食的首選,但有時候,家長覺得好的,未必對孩子好。
有一位寶媽怕寶寶的營養跟不上,所以就給孩子吃雞蛋黃,由於連續一個月都沒有什麼問題,於是就相繼給孩子做了雞蛋羹,可是令寶媽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孩子就在床上哭鬧不停,並且不斷地用手在身上撓來撓去的,掀開寶寶的衣服一看,身上長滿了紅疙瘩,渾身瘙癢,有的紅疙瘩都被孩子撓破了,送到醫院檢查後,這位寶媽才得知,孩子其實對蛋清過敏。
在後臺的私信中,凡媽能看出來,好多家長知道寶寶對乳製品過敏,還知道會對奶製品過敏,甚至對母乳過敏,但是有一種總是被忽略的,那就是雞蛋。
尤其是雞蛋中的雞蛋清是過敏源,很多寶寶都對蛋清過敏的,蛋清中含有卵清蛋白,這種物質是會讓寶寶快速過敏,嚴重的甚至會窒息。而家長們常做的雞蛋羹,就會將容易過敏的雞蛋清和不容易消化的雞蛋黃相混合,要知道這樣會導致寶寶卡嗓子,嚴重時會使寶寶窒息死亡。
那如何正確給寶寶吃雞蛋?
- 6個月前無論如何都不給寶寶吃雞蛋
- 輔食新增現加蛋黃,但是最好給蛋黃弄碎,一點點餵給孩子吃,不然容易讓寶寶食道填滿,不容易吞嚥。
- 寶寶一歲以後再給孩子新增蛋清,因為雞蛋清容易過敏,一點點新增最好。
- 最好在給寶寶吃雞蛋前先做體檢。因為現在有很多寶寶對各種食物都過敏,要知道過敏其實是很嚴重的,要是不注意就會導致我們的孩子過敏性休克或死亡。
因為雞蛋中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雞蛋是家長給寶寶新增輔食的首選食物,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雞蛋本身就是一種過敏性很高的食物。
膿皰瘡
進入秋季,門診中會見到一些口周、鼻周破潰結黃痂的孩子。其實,這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膿皰瘡。
它多見於2-5歲的兒童,傳染性強,有時會迅速蔓延,因此造成幼兒園停課的情況時有發生。由於皮損常有黃色分泌物及黃色厚痂殼,家長們也將它形象地稱之為“黃水瘡”。
膿皰瘡是怎麼形成的呢?大部分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最為常見,也見於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時二者混合感染。最糟糕的是,患兒皮損裡面的黃色膿性分泌物(黃水)裡有大量的致病菌,當其他孩子接觸到分泌物時,就有可能被傳染上,先是口周、鼻周,接下來可能是四肢。
那麼,膿皰瘡改如何治療?
- 患兒應使用抗生素24小時後再返校。
- 勤洗手,建議使用肥皂洗手,沒有條件時可使用含酒精的速幹手消毒劑。
- 熱水清洗患兒的毛巾、床單、衣物,建議用高溫烘乾,不要共享毛巾、梳子或衣服等物品。
- 如果皮損範圍小,可以在做好隔離消毒的情況下,區域性使用抗生素軟膏;如果皮損範圍廣泛,或經抗生素軟膏治療後效果不佳,應積極口服抗生素治療。
凡媽在這裡提醒大家,膿皰瘡的治療反應是比較好的,一般經抗生素治療5-7天(看情況決定療程)均能痊癒,但早發現及積極治療是關鍵。
孩子覺得癢就會不斷搔抓,把細菌不斷接種到身體其他部位,或傳染給其他孩子。所以,這一型也叫“接觸傳染性膿皰瘡”。
偏頭的寶寶
有了寶寶後,很多老人會提醒寶媽注意給孩子睡扁頭,雖然說審美各有差異,但是,毫無疑問,一馬平川的扁頭現在確實已經很少見了。
1歲前的寶寶 ,由於顱骨骨縫尚未完全閉合,顱骨相對比較柔軟,如果寶寶習慣偏向一側睡覺,顱骨的原本形態容易逐漸受壓變形,造成寶寶扁頭。除了側臥;1歲內的寶寶睡覺時姿勢多為仰臥位睡,在這種平躺睡姿下,寶寶的後腦勺很容易會睡扁。
這裡凡媽要提醒各位家長,扁頭對寶寶最大的影響就是顏值,而不會造成大腦發育不良,因為大腦的發育主要與遺傳、營養、早教、疾病等因素有關,在這點上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如果寶寶有輕微的扁頭問題,等到寶寶開始學坐、學爬了,不會再長時間躺著,之前睡扁的顱骨就會慢慢地自行修正。
那應該如何糾正寶寶的頭型能?
- 一歲內的孩子不用枕頭睡覺。現實市面上很多頭嬰兒定型枕,一定不要隨意使用。
- 讓寶寶多多練習爬行動作,防止長期平躺把頭睡扁。
- 抱寶寶或者餵奶的時候多換換邊,避免長時間讓寶寶的頭在一個方向。
只要寶寶囟門還沒有完全閉合,我們依然還是可以努努力去改變的,而且就算囟門閉合了,輕度的扁頭問題,也會隨著寶寶長大逐漸恢復的。
如果寶寶睡姿良好,沒有長期側睡,但還是出現了又窄又長的頭型,就要儘早帶孩子去檢查!
生長痛與骨肉瘤
好多家長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白天帶孩子出去玩一圈,晚上孩子就會喊腿疼,有的甚至會疼醒,這也有可能是生長痛。
生長痛現象早在1823年就被提出,是兒童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可完全自愈,好發於2~12歲的健康兒童,多見於孩子的脛骨、膝關節及其周邊,主要表現為劇烈活動後的肌肉疼痛,並且發生疼痛的部位也沒有明顯的紅腫或壓痛。
生長痛與孩子的過度活動有關,所以當孩子出現“生長痛”時,要適當減少體力活動,還可以在疼痛的部位用熱毛巾熱敷、按摩等方式來緩解孩子的疼痛感。與此同時,讓孩子多喝牛奶、多吃蔬菜、蝦、貝類等食物,均衡飲食,此以來補充孩子生長髮育中所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這裡凡媽要做個提醒,補鈣雖好,切不可盲目、過量。有研究表明,“生長痛”患兒的血鈣絕大部分處於正常範圍,而且它的痛感並不在骨骼和骨關節,而是在跟不上骨關節生長步伐的肌肉組織裡,科學、適量的補鈣最重要。
不要把孩子所有的腿疼都歸為“生長痛”!另一個多以“腿疼”就診的惡性疾病——骨肉瘤,年發病率大約為2~3/100萬,與生長痛相似,也多發生於骨骼快速生長髮育的青少年或者兒童的下肢、膝關節周圍,所以早期症狀比較隱匿,一旦就診,大多患兒已是中晚期。但它會持續性疼痛,不斷加重,區域性會有腫塊出現,還伴有面板溫度升高,比生長痛更疼、更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