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交通執法經典案例摘略之七》
謝夷吾亂坐車“市長”變“縣長”
秦漢時代,儘管天下一統,經濟社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相對而言,物質條件還是極為艱苦的。據史料記載,漢代初期,由於經濟條件差加之常年戰亂,各種物質都極為匱乏,尤其是作為交通工具的馬更為珍貴。漢初連皇室成員拉車的馬,都找不到幾匹顏色相同的湊在一起,加之為了保障騎兵部隊,從朝廷開始帶頭,很多人習慣了乘坐牛車。終漢一朝,大家坐牛車習慣了,晃晃悠悠的,也沒有快速的馬車那麼顛簸得厲害,很多人反倒習慣了坐牛車而不喜歡坐馬車。到了西漢末期東漢初期,經濟條件好轉,朝廷為了面子,積極推動“車改”,要求官員原則上都要坐馬車,但是改革推進總是有阻力的,因為很多人習慣了牛車所以牴觸坐馬車。
東漢章帝時期的謝夷吾是一個很有名望的廉吏,漢章帝也很器重他。漢章帝某次親自到謝夷吾治下巡視後,曾發出“諸州刺史盡如此者,朕不憂天下”的感慨,把他作為天下幹部的楷模。謝夷吾關於交通的事情有兩宗:當時的官用車馬(公車)也是按計劃由有關部門下撥飼料(油料)保障的,所以自然就避免不了有人私車公養。謝夷吾當會稽郡功曹的時候,發現太守第五倫的夫人把自己的私人車馬放到府衙裡養護,就當面指責人家。好就好在第五倫也是一個清正廉明的人,知道這事不但沒責怪他,反而因此欣賞他並不斷提拔他、逢人推薦他,確實非常難得。一個人一次運氣好並不代表一定就會一直運氣好,第五倫那樣的好領導也是可遇不可求。後來謝夷吾官慢慢做大了,做到了鉅鹿太守。鉅鹿太守官也不小了,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吧。按當時的規定是絕不能再乘坐牛車了,他的級別必須得乘坐馬車了。可是謝夷吾不知是習慣了牛車,還是清廉習慣了,並不坐馬車而是常常坐牛車。封建時代的官場,是很多人的江湖,而不是某個人個人的舞臺。你謝夷吾清高廉政,這不是顯得我們都有問題或者是不清廉嗎?謝夷吾的做法無意間得罪了不少權貴,以致於冀州刺史就坐車這回事專門向皇上告狀。說什麼你一個高階官員坐低階車,分明是“儀序失中,有損國典”有失官場形象,故意打皇上的臉嘛。這添油加醋的一番參奏,再加上“車改”本身推不動,漢章帝一怒之下就把謝夷吾從鉅鹿太守貶為下邳令,一下子從“正廳”降級降到“正處”,確實有些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