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一上來就說:大夫!我這個肌瘤是不是因為瘀血導致的啊?能不能調理好?
答案是:可以的!所謂的瘀血體質,就是這種人的血液迴圈狀態不佳,有瘀阻。比如血液流通緩慢,或者停滯在某些位置,或者體內有一些阻塞,引起疾病。
瘀血是百病之源,會引起各種疾病,比如心腦血管的堵塞,靜脈曲張,女子的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增生等多與瘀血相關。
一、瘀血體質的人有什麼特點呢?
首先記憶力會減退。會覺得記性不好,有時記不起來人名,有時忘記重要的事情,這是瘀血的第一個表現。
第二個比較明顯的就是有瘀血的人咽喉幹。中醫形容這種情況叫做什麼呢?就是“但予漱,不予飲”,總想漱口,總想拿水潤一下,但是不是真想喝東西,不是口渴,這是瘀血的第二個表現。
第三個呢,有瘀血的人,嘴唇顏色會深。臉色灰暗,臉上會有黑斑,這種黑斑最集中反應到眼眶周圍,眼眶周圍會黑。
第四,面板不好,一到冬天一塊一塊地起皮。很多女性一到冬天腿上面板像魚鱗一樣,中醫管這個叫肌膚甲錯,補水可能不太管用,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應該是把瘀血通開。
第五,有的人會有疼痛的地方,這種疼痛是固定的,不是串著疼的。這種疼痛是晚上重白天輕。
就是舌象。瘀血之人,舌頭的舌邊和舌尖,容易出現瘀斑和瘀點,甚至瘀點會連成片,這樣的比較嚴重,可能要去醫院檢查檢查身體。還有個特點就是翹起舌頭,張開嘴,舌尖舔上嘴唇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舌下有兩條靜脈,正常人應該是淡淡的,若隱若現的,可是,如果變得又黑又粗,顏色是黑藍色,然後向四周怒張,此時這個人很可能是有瘀血的。
二、肌瘤和囊腫有什麼區別?結節和息肉又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總是搞不清楚,肌瘤和囊腫有什麼區別?結節和息肉又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這些都是西醫的叫法,中醫的認識很簡單,中醫把這些有形的積聚統稱為“包塊”。
之所以會長這些東西,就是因為氣血長期不能流通,首先是因為氣血的流動出現了問題,氣滯了,導致血液也跟著瘀滯不前,氣滯裹挾著瘀血,越堵越大,最後成為包塊。
三、中醫湯藥活血化瘀
怎麼化解呢?中醫有一個比較大的思路是調氣,只要讓身體裡的這團氣運轉開了,所有的淤滯都能散開。
那麼,有沒有這樣一個一氣周流的方子呢?
有,逐瘀湯!
逐瘀湯:小茴香、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赤芍、蒲黃、五靈脂。
各種結節、增生、息肉、囊腫、肌瘤等等都可以用。
這個方子基本上以氣藥為主,比如:小茴香、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赤芍。
流氣流氣,當然不是說把這團鬱結在一起的邪氣疏散開來就可以了,這只是第一步,關鍵在於要讓它們井然有序,該升的升,該降的降,該出的出,該進的進,你來我往,一氣周流。所以儘管都是氣藥,卻不是簡單的藥物堆砌,而是有理有據,有自己的排兵佈陣。
首先上場的是小茴香,小茴香破氣,古書上說它專攻氣滯,可見,小茴香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氣機鬱結的久了,它會變得堅硬,像久未耕耘的土地一樣,得用鋤頭去鑿,才能給它鬆通鬆通。
小茴香打頭陣,一鋤頭鑿下去,就能把鬱結的氣機打散。
打散以後呢,還要給它理順。
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把氣往下降。
乾薑負責把胸肋部的悶氣往下降,延胡索負責把肚腹中的悶氣往下降,沒藥負責把胃腸道的悶氣往下降。
當歸,從咽喉到食道,再到脾胃,這一帶都歸它管,張仲景的半夏厚朴湯裡有它,有的人就是老感覺喉嚨裡梗梗的,好像有東西堵在那裡,吐又吐不出來,吞又吞不下去,去醫院一檢查又被告知沒有實物,這就是痰氣交阻,結在喉嚨這塊兒了。當歸的形狀像管道一樣,藥性是從上往下走的,所以它下氣的作用要比蘇葉好的多,氣一降,痰就跟著降。
四味藥配到一起,從咽喉到胸肋,到脾胃,再到肚腹,所有的悶氣就都有了出路。
緊接著,再用點川芎、蒲黃,川芎自古以來就被稱作舟楫之藥,就是說它有一股升提之性,可以把清氣往上升,往上提。
肉桂、赤芍就更厲害了,可以理順整個氣機,既能升,又能降。降的是腐敗的濁氣,升的是清陽之氣,有升有降,氣機才能斡旋起來,然後自己去攻破這個包塊。
另外,中醫說氣滯,主要責任在肝,肝主疏洩,這當中就包括疏洩氣機。
到這裡,蒲黃的優勢也就顯現出來了。
蒲黃屬於風藥,風藥有什麼作用呢?假如山巒被雲霧籠罩,風一吹,是不是很快就散開了?
氣機擁堵在一起,就像這高山上的雲霧一樣,防風可以給它吹散。如果站在更高的層次來看,風藥還帶有一股生髮之氣。金元名醫李東垣就說了:“風者,春也,木也,生髮之氣也。”你看一場春風颳過,桃花開了,柳樹綠了,大自然一派生機勃勃之象。
蒲黃可以讓沉悶的肝木重新吐露新芽,恢復肝主疏洩的功能。
五靈脂這味藥可以補氣血。
四、為什麼要補氣呢?因為破氣、降氣的藥用多了,過後人容易虛。
所以這個時候的思路是攻補兼施,一邊攻,一邊補,不然攻著攻著,邪氣還沒除盡呢,人先虛地爬不起來了,那你還怎麼弄?尤其是對於身體本就虛弱的人來說,為什麼會長包塊,說明他本身就存在氣虛的問題。這治病啊就像帶兵打仗一樣,有人衝鋒陷陣,有人運送糧草,肚子都填不飽,怎麼打仗?
在氣藥的基礎上,再配上少量的活血化瘀之藥,來把肌瘤裡的這個血水利用出去。另外,這個方子主要是以調氣為主,活血藥的加入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這裡只用到了幾味藥。
川芎以活血為主,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它是通中帶補的一味藥。
這個方子算得上是一張大方,不過,藥味雖然多,但多而不亂,全方緊緊抓住一個字,氣。氣滯是因,包塊瘤積是果。把因拿掉了,這個果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只是一個基礎方,中醫講求辯證分型,一人一方,藥方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辨證施治,加減化裁。
這裡,我也希望以後能夠給大家分享更多的經驗,供大家鑑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