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成名後被指拋夫棄子,霸氣回應:我有錢了,就應該養活他?
前言:“詩歌是什麼呢,我不知道,也說不出來,不過是情緒在跳躍,或沉潛。不過是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它以赤子的姿勢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柺杖。”——餘秀華
先天患病,詩歌成了寄託
2015年,一首名為《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歌紅遍中國,伴隨著公眾的刷屏,作者餘秀華從湖北省的一個小村子走進了大家的視線。
餘秀華,1976年出生在湖北的一個農村家庭,因出生時倒產缺氧,造成腦癱。因為走路搖晃,口齒不清,她從小便有著深深的自卑感,曾想過以乞討為生,卻無論如何也跪不下來,低不下頭。
儘管她可以完成很多學習、工作上的事,做好農活,但卻失去了選擇人生的自由。
她的母親為了讓她以後的生活有著落。在她十九歲的時候,就讓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大十二歲的普通農民工。而或許因為這段不如意的婚姻,讓她一直覺得自己的生活被束縛在一個牢籠之中。
於是,她開始寫詩,試圖與自己的命運對話,寫殘缺的身體,寫她對真愛的渴望。
成功後,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和記者,“詩歌是什麼”是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餘秀華說了文章開頭的那段話。
透過離婚,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搖搖晃晃的人間》,是導演範儉拍攝的一部講述腦癱女詩人餘秀華生活經歷的紀錄片,不失深刻韻味的唯美畫面,與餘秀華的句句詩歌遙相呼應,以充滿詩意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向觀眾展現了一個出生於鄉村卻思想非凡,勇敢坦然,不屈從於命運的女人的故事。該片曾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
在片中,餘秀華給身在外地的丈夫打電話,乾脆利索地說,“你今天回來離婚15萬,明天回來10萬。”
這個行動多少顯得有些冷酷。
在她看來,丈夫是個是老實巴交的工人,沒讀過多少書,和她就像兩個世界並行的列車,除了共同撫養的兒子再沒交集,更理解不了她整日託著腮幫神遊萬仞的精神世界。
在中國廣袤的底層社會里,充斥著太多這樣“搭夥過日子”的組合。成名以後的兩年時間裡,餘秀華依靠個人版稅收入實現了經濟獨立,她坦言自己生活的最大變化除了坐飛機到處開會,還有便是有錢了。經濟獨立和成名,讓她有了改變得過且過生活的勇氣。
“成名後第一天,有記者問我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是什麼?我就說離婚,從來沒有猶豫過。離婚對我來說是一件喜事。有些人覺得是我出名了,有錢了,拋棄了糟糠之夫,但是我覺得所有的輿論和我現在的自由相比,自由最重要”。
曾有人把餘秀華堅決、果斷地處理沒有愛的婚姻,看成是女性的獨立,但是她本人並不認同,“我也不是嚮往自由,就是不願意被捆綁起來,名存實亡的捆綁式婚姻是可怕的、醜惡的”。
生活迴歸本土
成名對於詩歌創作沒有什麼影響,餘秀華十多年前開始寫詩,最開始她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有點空虛,透過寫詩,心裡獲得了一點滿足感。
“我覺得對於一個人來說,生活是第一位的,詩歌相對靠後。我不能為了詩歌去生活,這樣就很傻。詩歌里根本不存在一個人模仿另一個人,特別是生活方式。一個人的性格怎麼可能被模仿,而且生活是參差百態的,你周圍的環境不同,你寫出的詩歌就不一樣。”
成功後的餘秀華走了很多地方,參加了很多頒獎典禮,但是對於她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迴歸本土,因為那裡有屬於她的生活,“我覺得走了這麼多地方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走了這麼多城市都覺得千篇一律,讓我覺得大海其實也不過如此。我覺得最好的地方還是橫店村。這裡是我休養生息的地方。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都在這裡。這裡是我的根,我的生活就在這裡。”
曾幾何時,別人總是喜歡給她貼上標籤——“腦癱詩人”、“農民詩人”等等,彷彿除此之外,她就沒有其他亮眼的地方,她的詩歌就不再亮眼。然而,她在公眾之前揚言,“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一個個標籤撤掉,然後在人群中還能找到我”。如今,她做到了,她用詩歌充當一根直立的柺杖,一個人搖搖晃晃地行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