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灌湯包最大的疑問點是沒湯汁,還有怎麼製作麵皮,雖說兩者都很重要,但我覺得拌餡才是阻礙很多朋友成功地“絆腳石”,今天跟大家好好的聊聊灌湯包的製作重點和必備的條件,幫助大家解決心中的“謎團”。
灌湯包
首先是麵粉的選擇,一般來說用得最多的是中筋粉,它筋性適中和麵揉麵相對輕鬆一些,如果沒有過多的要求它是首選,對口感要求頗高的話就選高筋粉,高筋粉筋道足入口嚼勁好,缺點是揉麵累,時間長,對水比的要求比較精確,所以一般不單獨使用,需要加點低筋粉配合使用。配面比:中筋粉和水2:1,高筋粉:2:1.5,加低筋粉1:0.4。
湯包面
第二步是麵糰的處理,剛剛和好的麵糰一定要把表面的面塊揉勻,不然做出來的麵皮容易撕裂,放多少皮凍都是浪費。揉勻後“必須”鬆弛15分鐘後使用,這樣做的好處是麵糰的筋性放鬆,擀麵皮不回縮捏褶更漂亮,不會有回縮拉斷的問題。
湯包麵糰
第三步將鬆弛好的麵糰揉制,揉制要求表面無裂痕且平整光滑,這樣做出的麵皮組織更緊密,包對少皮凍都不會破。揉好的麵糰搓長條時要細一點,跟做水餃麵皮的一樣,重量控制在10克-12克,麵皮過大的壞處是出鍋塌陷明顯外觀難看。揪好的劑子按照“原型”按扁,這樣擀麵皮比較圓,擀麵皮時不要留中間的鼓包“一馬平川”即可。
擀麵皮
接著是拌餡如何選肉和調配?選肉有兩個方案,一是不喜歡膩,就需要選擇後腿肉,因為肌肉緊實瘦肉多,拌餡時加點肥肉丁拌餡即可,配比按照6瘦.4肥,餡料特點香而不膩口感佳。第二個是五花肉,這個用得最多,五花肉肥瘦相間,出廠就是“高配置”,拌餡不需要加肥肉,它的特點和口感更香濃入口能感受到層次。這兩種方法只要搭配合理都是美味佳餚,大家自行選擇即可。
後腿肉
調灌湯包的餡,調餡大家需要著重注意皮凍和肉的比例,假如皮凍少了包子沒湯出鍋乾巴巴的,皮凍多了出鍋塌陷,這也是多數人常常不解的問題。再一個問題很多朋友覺得拌餡多加水就能湯多,其實在蒸的時候多數的水分在蒸的時候就被面皮(發麵包子明顯)吸收了。所以拌餡有湯的必備條件是肥瘦搭配合理,皮凍熬製到位,兩者缺一不可。正常的配比:肥瘦6/4,3/7,皮凍1:1。
加皮凍
調餡的狀態。調好的餡料必須能成團不散,還要保持溼軟,這就需要注意打餡手法,打餡時開始朝一個方向直到餡料起絨不滲水,眼觀沒有明顯的水分,能輕鬆擠出肉丸但不緊實,提醒一點不是打的越久就越好,只要到達需要的狀態即可,打的久了更適合做獅子頭。另外調料上也要合理搭配,必備的有老抽上色,生抽提鮮,白糖,胡椒粉,鹽。
餡料
另外包的時候大家也要注意一下,第一點是放餡必須壓平,別“隨心所欲”地放了就包,包出來看著很飽滿,其實那是“虛胖”,蒸出來就“瘦如嶙峋”。放餡的方式不對,捏褶也會大受影響,包不好包子也很正常。再有就是捏褶的時候不要生拉硬拽,褶與褶的距離遠近不重要,只要不丟褶就行,尤其是最後收口的時候,把褶都要提起來捏緊不要漏掉,這樣最起碼能把湯汁留住,雖說外形醜點好吃就行。
包餡
最後一點蒸的時候要注意,死麵灌湯包蒸的時間不能長,不管是用電還是用氣,開鍋蒸10分鐘左右足以,蒸的時間過長反而影響口感和湯汁。只要中途不出現開蓋漏氣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灌湯包
以上就是做灌湯包的所有內容,其實不管是做什麼麵食,最重要的還是經驗和積累,出現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應變,就像學數學公式一樣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才能越做越好。
記得轉發評論,留下您的寶貴建議,等你一起探討麵食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