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哪些雙一流建設高校(注意不是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車,注意這些大學前提都是部署211綜合性大學(可能會偏科,但專業門類較為齊全。文理工農醫師,六個裡面得有三個以上,而且其中兩個是強的才算),省屬211上車機率降低。
個人認為大學的發展服務國家戰略是第一位。目前,我國的國家戰略計劃: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李克強總理再次重申這次中央是帶頭過苦日子,把錢用來扶貧。大家關注高校經費也都是知道的,錢沒以前那麼多了,批准的專案數也少了。哪裡是貧困的地區?一是祖國的邊疆地區,雲大,新疆大學上次就上車了,那麼石河子大學,西藏大學,貴州大學,廣西大學,內蒙古大學,海南大學其中教育部直屬的211大機率會上車,省屬211機率降低一些,雙非大機率會升為上一流學科,但是可能會分好幾批;二是少數民族地區,中央民大絕對不會下車,國家民委直屬的民族大學的發展會越來越好(不一定上車),比如中南民大,西南民大,北方民大,大連民大。
第二促進教育公平,一是人口大省無雙一流高校,類比河南的鄭大上車,河北的燕山大學,河北大學;江西的南昌大學也是在圈內的。二是人口流失大省的振興,例如東北師範(學科門類綜合,非只有師範類專業強勁),三是國家經濟開發區的人才吸引:京津冀,長江三角洲是是老牌的人才匯聚地區,下一個就是珠港澳大灣區,深圳,例如南方科技大,深圳大學,汕頭大學等等
第三是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這個拼的是學科實力,不是地域。那就是從建國以來一直吃皇糧的重點高校了。主要是1959至1981年的重點建設高校,(例如呼聲很高的湘潭大學),到211計劃再到985計劃。被評為的越早,被列入重疊的計劃越多,高校建設的越好。不可能打壓一批重點高校,重建一批重點高校。或者新興的民間主導的,國家投資的高校,比如西湖,南方科技。
基於第三點,還有一批特殊的高校,就是由於歷史原因名校拆分出來又在地方重組,或者歷史上停辦又開辦發展到現在的高校,比如河海,江南,第四軍醫大,南京農業,南京林業,暨南,蘇州,西南,北交,西南交,武漢理工等等
注意️,以上三點不可單獨摘出來一條來考量,要綜合所有三點!
仔細想一想,把以上三個基本的國家大政方針一重合的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42所雙一流大學。強校直接上車,經濟發展滯後或者亟待振興地區的綜合性大學上車(前身是211且是教育部直屬的機率更大)。而且,數量會只增不減,本世紀初我國的經濟什麼水平?那時候都能入圍39所985,在那之後又發展了20年,才42所?不可能,還得擴充,最多是A與B之間的轉變。
那麼A與B是如何評價的呢?
有些人根據學科評估推測雙一流,說沒關係是不可能的,但是相關性也沒那麼強。因為南開、大工、吉大、重大無A+,照樣是A類。網上呼聲很高的南京醫科類似的高校,有一個特徵就是一個學科大類裡,很多二級學科很強:比如醫學裡面的臨床,口腔,藥學很強,也湊夠了所謂的A+,A,A−的數量,但是門類不全啊,屬於嚴重偏科。除了醫學以外,文理工農師學科不全,不強,甚至沒有。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比如政法大學,財經大學,農業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師範類,這些大學在短期內是不太可能上車的,因為不用腦子想都知道他們不具備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礎啊,還是學科不全,不強。但是他們三三合併的話……哈哈哈哈哈
中國海洋,北京師範,華東師範,北理工,華南理工,電子科技等等只是一個大學的名字,其實學科門發展已經較為齊全,特色學科早就達到了世界一流。
另外,還結合著三大獎,ESI,QS,院士、傑青數量來評價,個人看來關係也不是那麼大。因為在17年湖大增選了三位院士,還是被評為了B類。這時候就有人說了,“是因為那個時候那幾個院士的人脈還不行”。個人認為院士的能量也沒那麼大,要經費和專案可以,但是A與B是要經中央領導批准的,並不是只有教育部說了算。
論實力,湖東西再怎麼樣也不可能跟雲鄭新一檔,畢竟吃了那麼多年皇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河海,江南,暨南,蘇州等等有一個算一個都……(此處省略幾十字),奈何不符合國家的大戰略,由於是上古名校拆分出來的,學科門類不算太齊全,就算較為齊全,但還不成熟,導致無法上車,屈居雙一流學科建設。不過,此類高校經過發展壯大後也會上車。這批高校屬於雙一流計劃的非獲益者。
B是A的過渡,湖東西在B的問題並不太是網友所說的地區經濟問題,因為湖東西是教育部直屬,是國家部門管的,國家出大頭,地方出小頭。例如湖南有150多所高等院校(大專,高職,本科等),屬於國家的就三所,其他的不都得湖南省掏錢?就輪到湖大就給不起了?
最主要的是學科不綜合,太偏工亦或太偏農;後來建設的學科精度不高,類似於給你定位的是985,目前你卻給我建成了在工科大類裡多偏了幾個小科的加強版211。或者為了再次提高學科精度,其他學科根本不打算建設;政治思想問題(後來湖大建立了全國重點馬院);還有一些網友說朝中無人,哈哈哈哈哈,這個問題……一介草民,無法列入考慮範圍。
基於此,下一輪有可能(小機率)降級的可能有中海洋,中農,央民,大工,西工等(學科不齊全,亦或者薄弱,狗頭保命)。網上都在說重大會降,我倒覺得不會,因為重大完美符合國家各種需求,中西部重點高校,門類齊全,最近還組建了醫學部。而且同城的西南大學,學科發展迅速,文理農師工醫六個裡面有五個,農師很強,又位於中西部,也大有可能上車,2020年招一萬一千多名本科生(正好是湖大等多所985本科招生的兩倍),最穩的還是山川吉,無解,中南,西南正在趕來的路上,巨無霸這一方面最強的還是浙大。不過國家前段時間也公佈了不以sci為主的評價指標準則,重質量,不重數量。這是個很好的趨勢,某些體量較小到精度高的學校,下一輪評估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優勢。
還有很多人說中農和海洋這兩個特色不會降B,其實完全可以降B。因為中農的農業不是我國最強且獨一無二的,別忘了,還有浙大呢,浙大的農科目前來看與中農並駕齊驅。海洋大學的海洋目前正在被廈門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等高超,也都在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特色在綜合類面前就是存在短板,因為世界一流大學(我所理解的)所存在的學科精度極高,涉及門類廣(清北的雙一流學科密密麻麻,後面的985就一兩個學科,差距巨大……)
那麼升A的高校,目前可能大機率只有湖東,但也可能下一輪升不了,下下輪能升,畢竟一個學科正常在5年內不可能成長那麼快,除非跟浙大那樣瘋狂充錢,引進院士坐鎮,或者直接合並其他該專業強校。但在現在的大背景下,合併之路是不被允許的。
前段時間教育部又說將思想政治建設納入雙一流評價體系,然後在這之前或之後的一段時間,陸陸續續有一些有實力的高校聯合建設馬院,力圖成為國內重點馬院。個人感覺馬克思學科強的高校會上車的可能性很大(湘潭再次呼聲很高)。
另外,我認為A類高校絕對會有降下來的,B類高校絕對會有升的。因為如果B類的三所985都升了,剩下三所的實力……誰都知道跟中上211比差不多或者差一些,事業單位,企業很好一刀切了呀,我只要A類的,B類不要,到時候沒人帶B類高校玩了,社會認可度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雙一流評價體系的崩塌,雙一流規則徹底玩脫。因為原三所985進了B,對於另外的三所非985,給人一種類985的錯覺,明顯提升了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實則不然。
當然,醫科大學學醫,政法大學學政法,財經大學學財經的同學如果打算畢業了服務本地的,完全可以忽略雙一流這個東西,因為你就讀的那所大學在本地兒他說了算。
總之,從目前雙一流的上車來看,得到紅利最多的還是邊疆地區、經濟急需振興區域、國家新興計劃經濟特區的綜合性高校,他們會得到一頂帽子來吸引優秀人才,目的是留住人才,而且會得到更多的資金,進入良性迴圈,為國家大政方針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