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源遠流長。
不知有多少豪傑領一時風騷,功蓋於當時,名垂於後世!
古代最光輝的職業,莫過於帝王。但不管生前有多榮耀,功業如何不朽,身後也一樣塵歸塵、土歸土。他們的最終歸宿,基本上都是長眠於高大的陵墓裡。
這些陵墓,有的已成為知名的景點;有的卻湮沒在荒草、湖沼之間,無人問津,甚至於無人知曉。
那麼,歷代帝王的陵墓,都是什麼情況呢?
1、三皇時期帝王陵
1、太昊伏羲陵,為現在已知的、最早的帝王陵。
伏羲為上古帝王,人文初祖。傳說他首先創制了八卦。事實上,太昊可能是一個世系,並非指一個特定的人。
伏羲陵位於河南周口市淮陽縣,佔地875畝,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景區。
目前所知,這裡春秋時期已有陵墓(當時如何確證為伏羲陵的,已不可考)。從那時起,這裡受到了歷朝歷代的保護和祭祀。
但這個陵也變故頗多。現在所存的古蹟,多是明、清兩朝修建的。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伏羲死後葬於湖北襄陽境內,最早可見於東漢時期的著述。襄陽現在有祠和雕像等紀念物。
南齊時期,襄陽有人盜掘古墓,得到了眾多器物,有玉器、竹簡等。當時的人們相傳這就是伏羲陵,其中竹簡上的字為蝌蚪文,無人可識。這些器物,現在肯定早已散佚。
2、女媧陵
女媧是上古帝王,與伏羲時代相近。伏羲女媧時期,大概就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化的時期。
在我國,有好幾處女媧陵。
山西媧皇陵,位於臨汾趙城縣東八里侯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年代無考,唐代重修;唐朝以後又多次修葺,曾經規模很大。現僅存宋、元古碑各一、明清古碑三十多通、千年古柏三株、“補天石”一塊。該陵近期才受到地方重視。
陝西渭南市潼關縣女媧陵,在黃河裡(也就是你看不到的),有地方誌為證。
河南靈寶市原閿鄉風陵,也在黃河裡。
河南周口市西華縣聶堆鎮思都崗村女媧陵,有一些文物存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另有山東濟寧、山西永濟等說法。
3、炎帝陵
炎帝陵也有好多個。
這不奇怪,一方面炎帝是個尊號,有許多世代(據說沿用了500年),自然不會葬在一處;另一方面因時間太過久遠,考證困難,自然會有被誤認者。
最著名的炎帝陵,位於湖南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A級景區。
關於此處為炎帝陵的記載,最早見於晉代文獻。該陵於宋代建廟,此後多有變遷。至文革時期,除陵墓外,所有建築被毀。從1986年起,地方政府又主持修建了相關建築。
河南商丘柘城縣朱襄氏陵,高10.9米,周長158米。該陵解放初期有所損毀,至2001年開始加高、增建。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炎帝陵,自古就有,但目前規模也是現代形成的。寶雞為炎帝故里,炎帝前兩世均生活在寶雞。
山西晉城市高平市炎帝陵,位於縣城東北17公里處的莊裡村,俗稱皇墳。原來這裡有規模較大的建築群,現在僅存元代的正殿5間,廂房十幾間。古籍記載這裡是炎帝嘗五穀的地方,後人為了紀念而作陵,所以並非炎帝葬處。
五帝時期
1、黃帝陵
黃帝陵也有好多個,原因在於黃帝也是一個世系,大概延續了300年。
陝西延安黃陵縣橋山黃帝陵,有《史記》為證:“黃帝崩,葬橋山”。最早有記載的祭祀黃帝陵活動,是秦靈公舉行的;漢武帝曾率18萬大軍來祭祀黃帝陵。漢朝以來,多個朝代都對黃帝陵添土整修——包括元代和清代。
橋山一直是國家大祭的地方,儲存有漢代至今的各類文物,其中石碑124通。陵前的柏樹有5000多年,傳說是黃帝親手所植。
甘肅正寧黃帝冢,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有人考證這裡才是真正的橋山所在,但爭議頗大。
北京平谷區山東莊鎮西廟山上,有個大冢,世傳為軒轅黃帝陵,俗稱軒轅臺。這裡是黃帝陵的最早文獻證據,只有明朝時期的,但軒轅臺的記載,則要早得多。
河北涿鹿黃帝陵,很早就有記載,但比較零散。最早的記載顯示,這裡是祭拜黃帝的地方,並不是真正的黃帝陵墓。
河南靈寶黃帝陵,是文獻中所說的黃帝鑄鼎和昇仙的地方,但早期文獻並沒有說黃帝葬在這裡,所以這個陵最大的可能是衣冠冢。
山西曲沃縣黃帝陵,在城外的橋山上,也得到了一些學者的支援。
2、少昊陵
傳說少昊是黃帝之子,當了東夷首領,因“能修太昊之法”,所以被稱為少昊。
少昊陵位於山東濟寧市曲阜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少昊陵現存古建築17間,石碑22通,古樹391株。陵本身呈金字塔形,是在宋代砌石而成的。
3、帝嚳陵
位於河南商丘睢陽區高辛鎮,現存陵丘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30米。當年帝嚳建都於亳(今商丘),駕崩後葬在這裡是很合理的。
原來這裡也有很多建築的,但都已不存在。
4、帝堯陵
很多專家都認可山東菏澤市鄄城縣的帝堯陵。歷史記載堯葬於“谷林”,漢代學者認為是在成陽(故城遺址就在附近)。
堯陵前現有明代石碑一通,清代石牌坊一座,古柏數百棵。
山西臨汾也有一座帝堯陵,高50米,周長300多米。陵前有祠,現存一些碑刻。這裡是堯都附近,似乎也有道理。
5、帝舜陵
舜陵位於湖南寧遠縣城南30公里處的九疑山。舜南巡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九疑山。
具體的位置,有人說是在娥皇峰下,有人說是在女英峰下,現已無法考證。
最早的舜廟始建於夏代,秦代重建。2000年時,考古發現了舜廟遺址,後來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舜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明朝舜廟的遺址上重建的。
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舜帝陵,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景區。按古文獻記載,這裡應該不會是真身陵,最合理的可能是衣冠冢。
6、大禹陵
帝禹的陵墓在浙江紹興會稽山下,這個沒什麼爭議。《越絕書》記載,“禹因病而亡,葬會稽。”
歷史上的大禹陵變故頗多,祠廟屢毀屢建。禹廟現存大殿為民國十二年所建,其餘多數部分為清代所建,也有現代重建的。
大禹陵古稱禹穴,背靠會稽山,前臨禹池,由禹陵、禹祠、禹王廟三部分組成。
總的來看,三皇時期,因年代過於久遠,且帝王稱號多為世代沿用,像太昊、炎帝等稱號,並不是一個人,因此陵墓位置撲朔迷離,難以考證。
五帝時期,因年代較近,記載相對明確,一般爭議不大(只是大致位置沒爭議)。
這些陵墓,大多已成為旅遊景區,收取門票。但其中也有不少,人們只知道大概位置,並不清楚具體的陵丘所在。
本文為帝王陵專題的第一期。明天繼續更新,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