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面板科副主任醫師杜 娟
生活中,不少人一聽到“疣”字,就自動將其與傳染病掛上鉤,恨不得躲得遠遠的。疣確實帶有傳染性,但不是“一碰就感染”,有些“疣”根本不傳染。
疣,一種面板表面的贅生物,是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後,病毒促使細胞增生導致的,比如尋常疣、扁平疣、蹠疣。感染疣的人常具備兩個條件:第一,面板有破損;第二,免疫力低下。面板有破損時,病毒可進入面板,如果自身免疫力可殺滅病毒時,感染者就不會被傳染;如果免疫力不足以與病毒“抗衡”,病毒便可在面板上“作亂”,長出疣體。因此,暴露部位的面板接觸病毒的機率更大,是疣的高發部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面板科副主任醫師杜娟表示,比起傳染他人,患疣者的自身感染更加普遍且嚴重。患者常搔抓疣體,出現面板破潰,病毒順著抓痕長出更多疣體,我們稱之為“同形反應”。
生活中,還有些“肉疙瘩”因形似疣,常被誤認為傳染病,患者要注意分辨。
皮贅光滑、絲狀疣粗糙。皮贅是柔軟、光滑的軟“痦子”,好發於頭頸部、胸背部以及腋下,呈肉色或褐色。它屬於面板軟纖維瘤,可能與生產後激素變化、面板老化、光暴露(不注重防曬)相關,並不具備傳染能力,但常被誤認為“絲狀疣”。
絲狀疣則是“小個兒”的尋常疣,與皮贅的明顯差別是它表面粗糙、不光滑,好發於眼瞼、頸部等。
老年斑變色、扁平疣凸出。“老年斑”看起來和扁平疣有點像,臨床上稱為“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種良性表皮內增生。雖然也是扁平狀,但老年斑多數與面板持平,有時會高出面板表面,甚至脫落後再長,顏色會逐漸加深、變大,位置較分散,好發於面部、頭皮、手臂等脂溢性或暴光部位。
扁平疣相對粗糙,僅有粟米大小,略微高出面板,可單獨或密集分佈,有時也因搔抓呈線性排列。但患者自己較難區分,最好求助專業面板科醫生。
雞眼單個出現,蹠疣不是。雞眼是由慢性摩擦或壓力導致的圓錐狀角質增生物,形似雞眼,表面光滑但有皮紋,好發於手指、腳趾間,大多單個出現,沒有傳染性。
蹠疣早期是肉色小丘疹,會逐漸發展成表面粗糙不平的黃色斑,沒有明顯皮紋,削去疣體表面或疣體破損後有黑點或出血點,很少單個出現。
溼疣也有“假性”的。部分年輕女性的陰部會出現密集的粉色小丘疹,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常被誤認為是尖銳溼疣。但尖銳溼疣多為褐色或膚色,往往是迅速增多、大小不一。這種粉色丘疹可能是假性溼疣,與性接觸無關,也不會傳染。
杜娟提醒,病理活檢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如果面板上出現不明“肉疙瘩”,最好去專業面板科就診,不要自行猜測,也不要盲目用藥。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