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洞,位於杭州西湖棲霞嶺後山麓上,從岳廟邊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古道蔭深,景色清幽,是棲霞嶺五洞之一,據記載“棲霞嶺北有金鼓洞,昔人伐石其間,聞金鼓聲作,乃止”,故名金鼓洞。洞在削壁下,寬廣如屋,深約三四丈。 延著石階山路來到金鼓洞洞前忽然山體開闊平臺延深,周邊三面臨崖,洞在崖下。洞內供有呂純陽等道教仙人,上書"眾生慈父,萬教宗師"造化三生,仍道教勝地。此地舊為鶴林道院所在,崖壁的十餘方題刻多與道教相關。
“歸來一鶴”行書,刻於清乾隆年間,後有落款“關槐題”,關槐為清代畫家。
“乳洞閱寒色,莓苔滿目斑。清泠泉出竇,曲折屋藏山。野鶴有時至,閒云何處還?紅塵飛不到,白日掩松關。” 隸書,刻於清嘉慶元年(1796),後有落款“嘉慶元年陳希濂題”,陳希濂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擅長隸書。
“愛此洞天好,徘徊遂移時。松風一以來,金鼓聲依稀。返聽任喧寂,遊心忘是非。如何洞ロ雲,不向洞中歸。” 隸書,刻於清嘉慶二年(1797),後有落款“嘉慶二年冬十二月三日,錢塘金棻題石”,金棻為清代杭州人,好金石篆隸。
“《金鼓洞銘》空山風日寥寥,太初巖谷振響。金鼓出,虛似捫,孔壁疑藏禹書,藥爐丹灶仙人之居。” 篆書,刻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後有落款“道光二十有三年,歲在癸卯,冬十二月朔,仁和曹金籀撰並書”,曹籀又名金籀,是清代學者、詩人。
“名在丹臺石室中” 篆書,刻於清代,後有落款“仁和曹籀來遊,葛民先生嘗舉此七字,命之謙書之,勒於崖石”,趙之謙為清代著名書法篆刻家。
" 己未仲春吳興張鈞衡來此"民國湖州名人南潯張石銘,曾為杭州西冷印社的發起人和贊助人。
洞的一邊就是金鼓泉,至今水清甘洌,可以飲用。摩崖題刻,集中在泉水一側二山崖上,可細細品味。
在崖上還有一觀音閣,飛簷翹閣,塑一條黃龍盤據與崖壁,特別之處在神像石壁一側刻有一信佛施主助款人名石刻蓮座幡(碑)一個,此蓮座碑目前長出現於宋元古橋拱柱上,內容多記載建橋年代、贊助人等,是重要的古橋考證特證之一。
金鼓洞全景及白雲歸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