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村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有哪些具體比較好的做法?
農居變民宿
提出“農居變民宿”的6大實踐應用經驗以供縣域、鄉鎮、村社的各級各類負責人思考:
1精品IP要引入
目前國內鄉村度假、鄉村體驗、鄉村研學的旅遊居住方式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舒適度、舒服度等已經成為標準,高階精品民宿要作為民宿產業發展的目標去追求,國內外近年來出現諸多的民宿IP專案與品牌發展平臺,都可以成為各地發展民宿產業的引領與示範動力加以引進。
2普及標準要制定
多年來各地農家樂風起雲湧,但是惡性競爭成為基本的發展路徑,為避免民宿產業發展的不良後果,要制定民宿標準與服務標準,以形成價格統一、服務精細的良性路徑。
3活動實施要跟進
民宿產業屬於非標準化住宿產業,如何吸引主題客源進入民宿產業的地區,旅遊活動、鄉村活動、文化活動、民俗活動、農事活動等成為基本要素。筆者建議:活動要結合一年有四季24節氣、一天有陰陽活動方式來整合實施。
4雲端服務要便捷
網際網路與智慧手機的普遍應用使得日常生活變得簡單實用,預定系統、結算系統、訪問系統、感悟系統、評價系統、物流系統等都成為鄉村度假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民宿經營者要透過這些便捷服務讓自己的民宿成為客戶觸控得到、體驗的具體的產品。
5家鄉感覺更自豪
政府、企業、農民混合共贏的實驗實踐專案,實現了農民參與實現營收脫貧的價值。農民返鄉創業成為這些村落的基本潮流。
6家的定製更時髦
都市居民想下鄉居住,都市居民想下鄉創業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潮流,致力於未來引領與推進有志於鄉村民宿專案創業的年輕人能夠“擁有一片鄉村、實現一種夢想”。
農田變遊園
“農田變遊園”是不停耕耘的實踐作為。這種行為的結果不僅僅可以實現農林牧副漁成為農民創收的一種成功路徑,同時可以實現農民大幅度增收的渠道。就“農田變遊園”,實踐經驗有兩條:
1四位一體是基礎
就是指國家政策到位、政府主導到位、企業運作到位、農民實幹到位。四個積極性都必須調動、四個能力都必須發揮。目前國內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如政府幹、企業幹、農民看,一些已成為故事和笑料。
2三業並舉是關鍵
就是農民舊業要持續、農民就業要培訓、農民創業要引領。所謂舊業就是農民必須迴歸鄉村產業,必須本分做好農業。這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農民對農業的青睞與情分是三業並舉的起點。所謂就業就是要有新農村發展的新崗位,職業經驗與職業技能要透過學習培訓,實現技術、技能應用。所謂創業就是透過政府政策驅動農民創新業,透過公司+農戶方式帶動農民創新業。
建議有3點
建議1
農業品種創新是第一位的成功路徑。田園不僅僅能夠種出農產品,而且能夠種出可觀賞、可品嚐、可消費的農產品,那就必須讓農產品品種多樣化、色彩多元化,這樣才能夠實現一種價值體驗。
建議2
新興現代服務產業的新業態融入進來是必然路徑。比如文化創意新業態、旅遊體驗新業態、康體運動新業態、養生休閒新業態、教育研學新業態、商業旅行新業態等都是這些可以融入並且混合應用的新興現代產業的新業態。
建議3
農業園區的品牌化創立或者申報是關鍵路徑。目前國內的成功模式主要有旅遊景區模式比如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鄉村旅遊示範區(示範點)模式,比如國家鄉村旅遊示範點與省市鄉村旅遊示範點、美麗鄉村示範基地,如國家省市美麗鄉村標杆專案、田園綜合體示範基地如國家現代農業與科技農業與雙創農業與田園綜合體示範專案等。
節事天天火
縣域、鄉鎮、村社發展已經成為舉國同乾的一種政治行動、經濟行為,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層面、包括各級組織都在努力的尋找突破的路徑。筆者再談的一個話題:就是利用地緣文化與節事、節氣、節慶、節點,來推進縣域知名度、鄉鎮人文度、村社體驗度。具體說來,有5點建議,可供參考:
建議一:地緣文化的研究與應用問題
大家常常說特色、特點、特別,說到底,特色就是地緣文化,這樣才讓此縣非彼縣、此鄉非彼鄉、此鎮非彼鎮、此村非彼村、此社非彼社,才能景象不同、特徵存疑,才有辨識度。比如宗族姓氏、家室家史、歷史故事、名仕名人等都是這種應用的基礎。比如成語故事、語言典故、寓言叢書、民間傳說等都是值得挖掘應用的基點。
建議二:自然山水環境的保持與儲存問題
說到核心點,自然環境的辨識度是縣域、鄉鎮、村社最大的差異,為此生態紅線的劃定與樹立心中有紅線的敬畏,是自然差異的根本與界限,要克服重複開發與商業化開發的弊端,要建立生態管制、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的自然意識,要建立一種保護了生態就延續一種舒適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的觀念。
建議三:三品一標的延續與申請問題
食品安全是國家大計,也是我們城鄉居民時時刻刻不能丟棄的嚴肅話題,把三品一標作為每一個縣域、鄉鎮、村社的頭等工作來做。將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作為努力的方向,去做國家申報與行業認證。
建議四:三園一體的新農業與新產業確立問題
三園一體戰略是國家在新時期提出來的縣域、鄉鎮、村社發展新模式,反過來說,農業的創新、盈利、職業化、可持續,將是未來不可爭議的路徑。現代農業園、科技農業園、農民市民創業園、田園綜合體是未來落實的根基,也是創新發展的路徑。
建議五:四季、陰陽、24節氣的傳統保留與產品化問題
消費模式不僅僅是商業產品的獨有稱謂,而且也是生活方式體驗消費的創新應用。尤其是生態環境優良的縣域、鄉鎮、村社群域更是可體驗、可消費、可旅居,關鍵是要把四季特色的整合,陰陽體驗的特色,24節氣的不同與習俗感悟,做到一種讓人留戀、讓人依戀的地步。比如各種農產品採摘節、風情民俗節、特色體驗節。
社群圈圈樂
曾幾何時?在貴州黔南州的獨山縣不期而遇來自美國的幾個自由行體驗者,問到詳細的情況,是一個“小城故事”的圈層客戶群的體驗性推廣而成行的。這個圈層推廣方式是一群體驗者的體驗感悟分享造成的,而且體驗者的分享詩情畫意、圖文並茂、有感有悟、有喜有憤、有褒有貶,筆者認為,這才是真實的第三方評級。比過去都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灌輸式營銷效果更佳。尤其是“小城故事”微信推廣的圈層提到的獨山舒適度的情調小資體驗、荔波世界自然遺產的神奇感受、平塘世界地質公園的驚奇震撼,都表現的現實與觸動。
當然,諸如此類的案例還舉不勝舉。為此,筆者倡議縣域、鄉鎮、村社都應該建立自己特色有加的圈層社群,並且實施好、利用好、應用好這種雲端服務技術。
第一點,真正圈層會員不是烏合之眾
時下,圈層很多,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有用的也加圈層會員,沒用的也加,資訊量之大也讓筆者倍感壓力,為此,每一個資源體,比如大到縣域,中到鄉鎮,小到村社,都要認真的篩選自己的特色圈層,讓會員真正有生活的收穫與感悟,讓會員願意自覺自願的去為這個資源體去做體驗員、宣傳員、組織員,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出特色。
第二點,讓小眾生活方式帶動大眾旅遊活動
圈層就是小眾,小眾旅遊就是旅遊行業的細分市場旅遊,或者說是精準客戶的深度體驗旅遊模式,目前國家已經進入人人說旅遊、家家成旅遊的時代,旅遊業已經深入人心、進入生活,旅遊業已經形成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曾經歷過的行業大鱷,中國旅遊行業的行業規模、行業層級、行業准入,已經完全市場化,其普及性之眾、其參與度之高沒有任何行業能出其右。
第三點,讓各類體驗此消彼長包容互動
目前國內圈層社群數不勝數,但是讓縣域、鄉鎮、村社能夠達到產品與市場營銷共贏共鑄共助的效果,筆者建議要融合起來共同應用,比如旅居圈層要建立生活方式的體驗度、舒適度、共享度、特色度,比如研學圈要建立研究、培訓、沙龍、論壇的服務鏈,比如康養圈層要挖掘地域其間的山水環境、民宿經典、民俗風情、豐富物產、特色小吃的集合度。這樣才能實現各個圈層、各種社群的整合合作實現共贏。
園引七劍客
縣域、鄉鎮、村社發展數十年,源於多種複雜的政策與社會原因,目前的現狀是:農業國家天天講、農村規劃年年做、農民扶貧季季幫,但是農業依然不安全、農村依然不和諧、農民依然貧困線。其間最大的問題筆者認為是缺乏榜樣帶動、示範引領、精神推動。為此,筆者建議:因地制宜的構建縣域區域、鄉鎮區域、村社群域的特色發展與產業創新園區,吸引七類創客進入園區,讓傳統、陳舊、老化、僵硬的生產力徹底變化,推進新型生產力落地實踐。
最重要的兩類創客是科學技術帶頭人與應用人。老話常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多少年來,這個話針對縣域、鄉鎮、村社的發展依然正確,依然有深厚的指導意義與應用價值,尤其是國家的基層組織更是缺乏科學技術帶頭人,農民針對農業科技既不會研發,也不會應用。同樣的土地不懂得應用科技手段,同樣的品種不懂得如何科技生產,導致好品種沒有好產品。為此,建議科技第一生產力要做到四有:作為三農品種更新換代的技術享有、作為生產工藝實際應用的技術保有、作為農產品後續加工儲藏的技術擁有、作為農業旅遊化的服務技術常有。
關鍵重要的三類創客是投資有實力、經營有能力、組織有魄力的企業家或者經理人。縣域、鄉鎮、村社的構建園區發展模式,缺乏的就是這樣的三類人,不論個體的人或者企業家都是要大量引進,優勢的資金資本、經營營銷、協調組織,使這些落後的地域地區必將會快速發展,快速脫貧,快速成為經驗之地。這些年來,全國很多地方縣域、鄉鎮、村社曾經出現的一些典型性案例就是以上觀點的縮影,是這些縣域、鄉鎮、村社成功發展的生命力與支撐力。隨著國家對於集體土地應用的政策大幅度放開,集體土地流轉、集體土地股權、集體土地聯營等等模式終將成為一種常態。為此筆者總結為三有:投資農業有錢、經營農品有法、帶動農民有章。
不可或缺的兩類人是有人文情懷、有懷舊情節的願意離開城市都市變換生活方式的人。說到底,先進的文明、典型的文化、多樣的生活創意、多味的空間想象,都是這些文化融合、文明帶動、文創落地、精神凝鑄的基礎。曾幾何時?多少文人志士體驗生活於鄉間,創意了鄉土文化的經典!曾幾何時?多少學者大師致力於鄉建鄉學,創立了聞名中外的書院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