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上,南方與北方似乎有著一條極為明顯的分割線。無論是氣候還是人文,都有著迥然不同的風格和特徵。
老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的北方地域遼闊,歷代多以遊牧生活為主,所以在那藍天白雲之下,綠綠的草地、成群的牛羊和隨處可見的潔白的氈房,就成了牧人縱馬放歌的天堂。
近年來,隨著工業產業的急劇發展,北方天空的乾淨遼遠,天然草原的清新靜謐,成為了很多人心之嚮往的休閒勝地。
如果你厭倦了大城市車水馬龍的喧囂,想著尋一處清淨之地緩解生活的壓力,建議你來內蒙古大草原。原汁原味的草原風情會讓你流連忘返,而那地道的蒙餐,濃縮了厚重的民族特色,更是成為了草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廣為流傳。
好了,言歸正傳。現在就帶你去領略那神奇的草原美食文化。
奶酒——“中華XO”
“遠方的朋友尊貴的客人,獻上潔白的哈達,請你喝一杯下馬酒。”蒙古人的好客是與生俱來的,不摻雜一丁點兒的造作與虛偽。
到達目的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飲一碗下馬酒。注意:是一碗!長長的哈達上託著香醇的奶酒,是蒙古族人民表達對遠方的客人最誠摯的敬意。
“祭天馬酒灑平野,沙際風來草亦香。”奶酒不僅是蒙古族人的最愛,曾經的契丹人耶律楚材也曾寫詩讚曰:“天馬西來釀玉漿,革囊傾處酒微香。”
奶酒,系歷史悠久的傳統佳釀,流行於北方少數民族已有兩千多年,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列為“蒙古八珍”之一。因其性溫,還有驅寒健胃、舒筋活血等功效。
相傳關於奶酒的發明,源自於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早在元朝初期,17歲的鐵木真便有了乃父之風,征戰沙場。美麗的妻子思念遠征的丈夫,每日都製做奶食,只為了丈夫歸來的那一日,能吃上自己親手做的家鄉飯。一日,熬製奶食時,鍋蓋上的水珠掉落,她嗅到一種極為特殊的奶香味,嚐了一下,發現竟有一股飄飄欲醉的感覺,這就是奶酒的雛形。
後來,她就開始專心釀製,在大汗的慶典儀式上獻給眾將士品嚐,受到大力讚賞。自此,被封為御膳酒的奶酒,便成為蒙古族的國酒和貢酒,擔負起了接待上賓的責任。
後來,奶酒演變出了多種飲用方法:咖啡奶酒、果汁奶酒等等。還可以像紅酒那樣,與各種飲料任意調配為雞尾酒,享有“中華XO”的美譽!
現在流行對多的是馬奶酒。每年七八月份,正值牛肥馬壯,是釀製馬奶酒的好時節。主要有發酵法和蒸餾法,六蒸六釀後的馬奶酒方為上品。
手扒肉——鮮、香、嫩的極限品味
有酒無肉,等於慢待。酒和肉是蒙古人餐桌上不可少的美食,也是草原牧人給予朋友最高的歡迎儀式。
其做法很簡單。將處理好的白條羊分成若干大塊,去頭蹄及內臟,放入鍋中,不加任何調味料,只加清水煮至開鍋即可出,大盤上桌,執刀割成大塊,蘸料用手抓食,故稱“手扒肉”。
好食材,用最簡單的方式,方能體現它最美的味道。內蒙古的羊,遊牧散養,生活在遍地是中草藥的天然牧場,喝的是無汙染的山泉水,不羶不腥。這樣的方法煮出來的肉,不失羊肉本身的美味,更不會破壞肉的營養價值,肉質鮮嫩,唇齒留香。
尚在齒間迴旋的奶酒的醇香,伴著爽滑美味的羊肉入喉,讓你忍不住想放歌一首:“金盃銀盃斟滿酒,雙手舉過頭;炒米奶茶手抓肉,今天喝個夠。”
那才叫一個舒爽愜意。
3 奶茶——喝不夠的家鄉水
不同於市場售賣的奶茶,蒙古族的奶茶那可是實打實的天然綠色飲品。
上好的青磚茶熬成深褐色,加入牛奶、羊奶、鹽,滿滿的一大鍋,用大鐵勺高高地揚起,化成細流倒入鍋中,再揚起在倒入,反覆十數次,據說這樣的奶茶能去除奶中的腥味,喝起來口感醇正,茶香與奶香相得益彰,最是讓人慾罷不能。
磚茶之所以大受北方遊牧民族的青睞,是因其中包含著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著強心利尿、強健骨骼和促進消化等功能。
奶茶之於蒙古人,是喝不夠的家鄉水,一日不飲,食不知味。據說,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兵出征便是以茶代糧,糧可少帶,茶不能缺。
由於蒙古族人已放牧為主,肉和奶就成了他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除了日常食用之外,它們把多餘的部分製成肉乾、乳酪、奶粉等製品,使其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形成了著名的蒙元文化。
正是因為這樣的飲食文化,促使北方人大都體格健碩,超強的免疫系統及抗寒能力使得北方人能夠抵禦各種外界環境變化。
家鄉的味道,猶如一盤三鮮餡兒的餃子,酒香、奶醇、肉鮮,讓遊子的心為之眷戀,魂牽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