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這個曾經不為人知,如今被全世界膜拜的國之重器。自透過國家驗收,開放執行以來,不斷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發現約500顆脈衝星,成為自其執行以來世界上發現脈衝星效率最高的裝置;獲得迄今最大的快速射電暴爆發事件樣本,超過此前本領域所有文章發表的射電暴爆發事件總量;首次揭示快速射電暴爆發率的完整能譜及其雙峰結構……在2022年一開始,它又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成為2022年首篇Nature封面論文,也是2022年中國學者在Nature發表的第一篇文章,獲得獨一無二的榮耀。在“天眼”閃耀國際的背後,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為它的建設和執行作出巨大的貢獻。其中,就包括為“天眼”裝“視網膜”的科技工作者們——東南大學郭正興教授團隊。
2015年11月21日上午,我國在建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饋源支撐系統成功實現首次升艙。當日,6根鋼索拖動FAST饋源艙進行功能性測試。 FAST主動反射面的支承結構為索網,共有6670根主索、2225根下拉索,主索網固定在直徑為500米的周圈環樑上,下拉索與地面促動器相連可主動控制整個索網的變形。而負責這些索網製造和安裝工程的,就是郭正興教授團隊。
FAST索網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變位工作方式的索網體系。其技術難度不言而喻,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貫穿索網的設計、製造及安裝全過程。僅以高應力幅鋼索研製為例,FAST工程對拉索疲勞效能的要求相當於規範規定值的2倍,國內外均沒有可借鑑的經驗或資料作為參考。郭正興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這次他們的任務是織一張直徑達500米的網。
郭正興介紹說,望遠鏡專案的工程施工階段由國家天文臺牽頭,東南大學在該專案中作為技術支撐,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有挑戰。郭正興教授團隊在已有的各項索網施工技術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大膽創新,攻克了多項世界性的難題,於2015年7月完成了全部索網的安裝,為“天眼”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今,透過驗收,開放執行的中國“天眼”屢立奇功,推動科研事業不斷向前。基於超高靈敏度的明顯優勢,作為中低頻射電天文領域的觀天利器,FAST未來將產出更多深化人類對宇宙認知的科學成果。
所有的榮耀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國之重器“天眼”亦如是。縱觀時間長河,一個個身影前赴後繼,一次次科學技術創新突破的身後,是一代代科學家久久耕耘的付出與堅守。
致敬科學,致敬科學家!
關注“東南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東南大學官微、TOP大學來了、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