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一個標籤話題:#戰爭可以提高支援總統支援率的原理是什麼#,W君現在正在裝修工作室,所以自發的話題就比較少了,現在只能來聊聊標籤話題了。裝修工作室的進度在加快@iN在中有各種資料,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
咱們說正題:
首先可以明確一點,發動一場戰爭的確是對美國總統是有利的。很有意思的是這件事情是在1997年的一部限制級電影《WAG THE DOG》上映之後,公眾才真正地意識到美國總統有時候發動戰爭就是為了防止自己的支援率下降。
《WAG THE DOG(搖尾狗)》這部電影由於過於黑色喜劇,最終被定義為限制級。出演片子的還都是大牌演員,例如達斯汀·霍夫曼,還在當年的奧斯卡獎裡面有過提名。大家可以找找看,其實看完了這部電影你也就明白了為什麼美國總統都是熱衷於發動戰爭的。這也是這部黑色喜劇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點。
這是軍事號不是影視號,所以W君劇透一點點也無所謂吧?
故事說的是: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發生了性騷擾醜聞,面對兩週之後的總統大選,總統面臨了政治生涯的巨大危機,他便找白宮危機處理專家康洛德‧布里恩商討對策。
布里恩擅長操弄政治、老謀深算,他打算製造出假新聞來使媒體將焦點轉移到其它地方。布里恩找來好萊塢製片家史丹利,運用攝影和特效技術移花接木,虛擬出一場位於阿爾巴尼亞的戰爭。
這場戰爭並非真實發生,但卻成功引發話題性並轉移眾人目光,更使得總統的聲勢更上層樓。
Why does the dog wag its tail?
為什麼狗會搖尾巴?Because a dog is smarter than its tail.If the tail were smarter,
那是因為狗比尾巴聰明,it would wag the dog.
否則就是尾巴在搖狗——英國諺語
電影如果看過了,就會更加理解今天要講的內容了。
發動一場戰爭對美國總統是有利的,這可以將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外交事務上。什麼前線大捷啊、殲敵百萬啊、攻城掠地啊,這些由戰爭所帶來的好訊息會極大地激發民眾對當前政府的支援,也就是對總統的支援率有極大的提升作用。
一方面大家都喜歡聽到好訊息,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是一個國家的大多數人不管在什麼立場上都都能接受的好訊息。
這也是自古以來普通民眾的興趣要點。自然會感謝和誇讚造成這些“好訊息”的人——也就是美國總統。
同時戰爭的投入也會大大地刺激國防工業的發展,無論是從就業市場還是股市,都會隨著戰爭的展開而一路走高。這時候,“開戰”在美國就形成了全民賺錢的一大利好訊息。股市上漲,金融界的人士也會轉而支援發起戰爭的總統。
這就是戰爭直接給美國總統帶來的聲望的好處了,只要民眾一直關注戰爭和美國的外交策略,而且能把戰爭帶來的傷亡損失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之內,那麼美國總統就可以在戰爭中獲得好處和聲望,支援率也會一路上升。
不過戰爭對於美國總統的“職業生涯”也是一把雙刃劍。咱們看一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總統的支援率:
在這期間有陡然提高和迅速下降的曲線。這些曲線如果帶入到美軍傷亡率的資料中大家可以看到民眾對於美軍的傷亡所帶來的後果
起初歡送美軍進入越南戰場的人群
以及後面反對越戰的人群
其實裡面大多是同一群人。
這裡就得說美國總統透過發動戰爭提高自己支援率的原理了——民眾是趨利避害的。當美國發動戰爭之初民眾有很多可以拿到的利益,或是股票市場的收益、或者是就業的機會、甚至是看起來燃爆了的好訊息,這些都是民眾可以得到的小利益;但隨著戰爭的深入,傷亡的訊息不斷傳回來,這時候民眾就要考了“避害”了。
這也是美國總統發動戰爭的雙刃劍之所在。
當然了,看這個資料:
這是美國反恐戰爭中的傷亡圖表。你發現一旦傷亡率上去之後,美軍就開始退出戰爭嗎?所以反恐戰爭零零碎碎地打了20年。
這裡面就有民眾支援率--戰果--國際關係的三角形了,基本上都會以此消彼長的形式來回震盪。一旦民眾支援率降低又恰逢國際關係緊張的時候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取得一定戰果就可以拉高民眾支援率。在保持戰果的階段又會不斷地投入軍事力量,這時候帶來的傷亡又在長期尺度上降低了民眾支援率……這就形成了一個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