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們都犧牲了,現在該我出發了。”
一位航空教官在他的日記本上寥寥寫下這幾個字後。
便駕駛著他的教練機出發,與日軍的32架飛機展開了一場殊死決鬥。
在天空中,他駕駛的教練機像一隻雄鷹在藍天中肆意地翱翔和穿越。而日軍的轟炸機卻拿他絲毫沒有辦法。
而這場史詩般的戰鬥又是如何被大眾所知道的呢?
飛行員在檢查飛機
抗日戰爭中,由於我軍的裝備落後,在日軍的轟炸之下死傷慘重,而在當時由於人民的堅決反抗仍然出現了不少傳奇的故事。
今天我們看到抗日神劇裡的故事,個個都是一人能打一隊日軍的神槍手,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中,以一敵多的事件還是很少的,但是雖然數量少卻仍然有被記載過。
抗戰期間國軍飛行員
在此前我國的媒體曾刊登過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位手握大刀的大刀隊隊員,而他曾在長城抗戰中手刃17名日本士兵。
日本方面也曾有指揮官在戰後記錄下了這段歷史,並點評道,可謂一騎當千。
大刀隊成員
而這些為數不多的傳奇故事也僅僅只是以文字記載,但是在歷史上卻有這樣一段影片被曝光過。
日本的記者所釋出的這段影片中,一位中國教練員駕駛著他的飛機穿梭在32架日本飛機之中,來回的射擊和飛行。
從1939年開始,日軍開始組織大規模的空襲,對成都和重慶等地展開轟炸,對當地居民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在當時,日軍轟炸所使用的是海軍航空兵的九六式轟炸機,這種飛機的機身為中型尺寸,全機由金屬製成,製作精密。
日軍轟炸機
在馬來海戰中,日本憑藉自己的九六式轟炸機擊沉了英國的“反擊”號和“威爾士王”號兩艘戰列艦,而當時丘吉爾得到這一訊息之後,也評價說是“最灰暗的一天”。
國軍戰機
但是九六式轟炸機卻不能完全滿足對於轟炸成都的飛行要求,原因主要有兩點,第1點就是這種飛機無論是飛行距離還是火力,都比之後研發的九七式轟炸機要少一半,在當時作戰效能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日軍飛機
第2點就是在當時中國空軍與日本空軍進行多次交火之後,已經十分熟悉這種戰鬥機的作戰效能和作戰方式,在八一三空戰之中,高志航擊落的也正是一架九六式轟炸機。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的轟炸行動遭到了中國空軍的奮力反擊,損失慘重。包括在1939年底時,日本海軍航空隊司令,人稱“轟炸之王”的奧田喜久就是在九六式轟炸機上被擊落身亡的。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為了對中國進行進一步打擊,逼迫中國進行投降,在反覆研究和改進之後,日軍推出了新一代戰機九七式轟炸機,九七式轟炸機相較九六式轟炸機來說,作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有三個方面的改變。
第1點就是飛行速度的提升。在當時九七式轟炸機的飛行速度能達到500公里每小時,比當時最先進的美國B25轟炸機速度還要快。而第2點是九七式轟炸機所帶的武器裝備數量更多。
在當時九七式轟炸機每架飛機上可以掛載5挺機槍而到了後期掛載機槍的數量更是增加到8挺。
而此前的九六式轟炸機可以掛載的機槍只有3挺,除此以外九七式轟炸機的載彈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因此在1940年的7月24日,擁有了如此先進的轟炸機之後,日軍準備用它來對成都進行轟炸。
雖然說與當時西方先進的B25轟炸機相比,九七式轟炸機只有兩個發動機,因此也難以稱之為重爆式戰鬥機。
但是在中國的戰場上,這個起飛重量就有10噸的巨無霸,依然有著很強的威懾力,並且九七式轟炸機擁有一定的裝甲和自封油箱。
在它的炮臺上還配備了防彈玻璃。這也可以解釋在之後的空戰中,為何九七式轟炸機在受到射擊之後仍然能正常飛行。
7月24日,日軍派出了32架97式轟炸機,準備對成都進行轟炸,而此次轟炸的特別之處就是日軍居然派出了一個攝影組,即將在飛機上進行拍攝。
九七式轟炸機的效能十分優良,即便在沒有遠航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其戰鬥機自身所攜帶的機槍數量也十分眾多。
例如這次七月二十四日的轟炸事件中,九七式轟炸機32架,相當於配備了160架機槍,擁有十分強大的防衛能力。
當時國民黨空軍的飛行員雖然作戰英勇,但損失非常大,這使得日軍得以肆無忌憚的讓記者參加並拍攝這次空襲。
這幾名日本記者在登機時,他們認為這是一次十分輕鬆的行動,在一開始日軍也是按照正常的方式進行拍攝。
32架飛機組成了一個大型的三角形編隊,而日本記者所在的飛機就在側翼進行拍攝,在拍攝過程中他們也拍攝了不少日軍空襲的畫面。
就在日本戰機飛行員和記者們正沉浸於空襲的喜悅之時,卻有一件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架中國的飛機呼嘯著駛向他們。
他們如何也想象不到,已經被幾乎消滅殆盡的中國空軍,居然還有一架這樣的飛機,在成都的上空向他們急速駛來。
日軍飛行員迅速拉響了警報,並將飛機上的機槍開始調轉方向,準備射擊,而在側翼的日本記者看到這樣的情況後,慌亂之中仍然沒有停止拍攝,最終記錄下了這段令人震驚的畫面。
當日軍飛行員稍作觀察之後,他們便放鬆了下來,因為這突如其來的中國飛機居然只有一架。
國軍飛機
日軍飛機的機槍對準中國的飛機開始進行射擊,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架飛機卻是如此的靈活。
這架中國飛機猶如高空中的流星一般從天空中墜落,然後又迅速地拉起,穿梭在整個日本機群之中,猶如當年趙子龍衝入長坂坡一般肆意瀟灑。
這令所有的日軍飛機和飛行員都感到十分的慌張,他們趕忙握緊機槍,向這架飛機開火。但是這架中國飛機行動十分的果斷堅決,左閃右躲不停地躲避著日軍的炮火。
在九七式轟炸機上的日本記者如何也想不到,這架飛機在騰挪轉移之後,居然直接衝著他們的飛機殺了過來。
原來由於日本記者所乘坐的飛機,為了拍攝到整個機群行駛的畫面,因此遊離於陣型之外。
而中國飛行員將日本記者所乘坐的飛機當成了指揮戰機,於是想擒賊先擒王,先將日本記者的飛機給拿下。
從左側殺來之後,這架戰機離日本記者的飛機是如此的近距離,以至於在記者的眼中,中國飛行員所駕駛的這座飛機上的中國國旗標誌都十分的清晰。
而這架飛機用它機身上的雙翼機槍也是對著九七式轟炸機就有一頓掃射,連九七式轟炸機上的零件都開始被崩開,但是中國戰機依然沒能擊落這個龐大的轟炸機。
迎接著這架中國戰機,從記者所坐的九七式轟炸機上方呼嘯而過,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對於他們來說近距離的戰鬥正是他們夢魘開始的地方。
國軍飛行員
就當日軍記者們以為這架中國飛機對他們的射擊已經結束之後,沒想到這架飛機調轉方向又重新朝著記者們的飛機駛了過來。
日本轟炸機也是不甘示弱,調轉機槍開始對中國飛機進行射擊,但是在持續的射擊之後,依然沒有擊中中國飛機的要害,無法將其擊落。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架中國飛機居然直挺挺地衝記者們所乘坐的九七式轟炸機衝了過來。
日軍飛行員為了躲避這架中國飛機的撞擊,立即向左方向打操作杆,避免撞擊在空中,兩個飛機之間的距離十分的相近,似乎像是停止了一般。日本記者在回國後也感覺到兩個飛機之間的距離,甚至只有幾米左右,感覺就像是碰撞上了一般。
日本記者的描寫雖然帶有誇張的成分,但也可以讓大家感受到當時兩架飛機的距離有多麼的接近,並且如此接近的距離,日軍飛機所射出的槍彈碎片也對中國飛機有著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可這架中國戰機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些,直到這時,這架飛機仍然沒有結束他的飛行。在對日本記者的飛機進行射擊之後,他又調轉方向進入日本轟炸機的編隊之中,左竄右突進行各種射擊,最後消失在藍天白雲之中。
國軍空軍飛行小徽章
也正是由於當時日本人的狂妄和自大,才讓日本記者把這段珍貴的影像記錄了下來,讓我們在日後能觀看到這一段真實的中國飛機獨自一人與32架日本戰機進行對決的歷史場面。
即便拿到世界戰爭史上來說,一架飛機對決32架戰鬥機那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並且這架飛機的效能十分的薄弱,火力也不強。
與32架日本重型轟炸機對決,可想而知這名飛行員駕駛技術有多高超,並且其膽量和勇氣有多大。
而讓大多數人更加好奇的是,駕駛著這樣一座戰機的飛行員到底是誰?他又為何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在經過多方研究和資料調查之後,大家終於知道,駕駛這架中國戰機與32架日本戰鬥機進行對決的飛行員,就是中國空軍航校一名姓李的教官。
而在這次戰鬥結束之後,他也轉入了空軍第四大隊,即志航大隊,並在抗日戰爭期間擊落了4架日軍的戰機。
而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日本人對於成都空軍的判斷也是比較準確的,在7月24日日軍派出32架九七式轟炸機進行轟炸之前,當時成都的所有飛機幾乎已經被日軍消滅。
讓日本人措手不及的這名教官,所駕駛的不是任何先進的戰鬥機,而是一架經過改裝後的教練機,在空中與日本飛機進行對決。
日記中這位教官並沒有詳細記載他與日軍作戰的過程,只是簡單地寫下幾句話:“我的學生們都被炸死了,現在輪到我這個老師出發了。”
在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透過日本記者所公佈的這段影像,才瞭解了這段令人感動的故事。
戰爭是殘酷的,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惡劣行徑,在當時的戰場上,這樣以少敵多的故事雖然不多,但也是真實存在的。
而這些故事雖然在當時並沒有在短時間內改變戰場的局勢,但是他們所帶來的令人鼓舞的精神,卻是極大的激勵了無數中華大地的軍人和百姓,也從側面推動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當時那個年代面對著日本的先進飛機,這位教官並沒有足以擊落日本戰機的飛機來駕駛,只能憑藉著自己高超的技術,去阻止這些日本戰機的轟炸任務。
而在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在建國之後,中國與當時排在世界前列的美軍空軍展開過多場較量,而這時中國空軍已經不再落後於人。
在1940年時,那個時候由於我國工業基礎薄弱,因此空軍的發展十分的緩慢。在當年我們透過那段影像也可以看到那位航空教官,只能憑藉著自己的駕駛技術,去與日軍最先進的32架轟炸機展開了殊死抵抗。
讓我們永遠銘記那些在戰爭年代為中國做出無盡貢獻的空軍戰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