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美國時政網站“1945”對2022年世界上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五大地區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並且對爆發衝突的可能性進行了排名。排名第一的是烏克蘭,俄烏衝突持續八年,時至今日仍沒有結束的跡象;第三名則是伊朗,雖然拜登政府上臺後外界曾對美伊關係緩和抱有期望,但就結果來看雙方都沒打算在眼下這個時間點解決彼此的憂慮。剩下三個可能會爆發戰爭的地區全部位於中國周邊,分別是排名第二的臺海地區、第四的半島地區和第五的中印邊境。
臺海排名第二並不出乎人們的意料。事實上,美國確實有打算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圍繞著中國的潛在戰爭爆發地比俄羅斯多兩處。實際上,臺海地區在短期內並沒有戰爭風險。解放軍並沒有徹底做好準備,這句話是有著多層含義的。一方面,解放軍確實是在做相關的準備,如果戰爭在今天爆發,那麼解決臺灣問題義不容辭,只是付出的代價可能會比預期的更大;另一方面,美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干涉武力統一的方案,研究如何才能夠讓解放軍在武力統一的過程中付出更大的代價,從而嚇阻中國,延緩中國國家統一的程序,為其維護必將走向崩潰的霸權提供可笑的喘息時間。還有就是,就現實情況來看,中國的第三艘航母,以及以此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裝備,許多要麼是還沒有完成建造,等待入役;要麼是剛剛入役交付部隊,尚未徹底形成戰鬥力。換句話說,在美國人想要憑藉武力嚇唬解放軍的背景下,解放軍完全沒有被嚇唬住。
類似的,半島地區的軍事風險也接近於零,甚至於相比較在未來十年內必然會出現結果的臺灣問題來說,半島地區發生軍事衝突,唯一的可能便是主張強硬立場的韓國右翼在重奪政權後不思悔改,一昧地強化與美國和日本的關係而不顧及韓國國內的民眾情緒,堅持要整軍備戰且絲毫不顧及完全處在北方炮火覆蓋範圍內的首爾經濟圈。考慮到半島問題涉及到核武器,在五大常任理事國剛剛就核戰爭進行了鄭重宣告的情況下,軍事和武力選項絕對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
中印邊境衝突和臺海與半島問題均不同,這一地區是否會發生軍事衝突,主要取決於印度國內的情況。2017年、2019年和2020年,印度在邊境地區均曾試圖尋釁滋事,2019年更是爆發了舉世矚目的印巴空戰,印度在被擊落了一架米格-21戰機的情況下為了挽回顏面,硬是宣稱印軍擊落了一架巴基斯坦的F-16,藉此來提高國內的軍心士氣,順帶影響了一把當年的大選,讓執政的印人黨在顯露出頹勢的情況下成功扭轉局勢大獲全勝。邊境問題實際上就是印度調節國內政治的一個籌碼,在善於煽動民粹的印人黨執政期間更是如此。因此如無意外,2022年中印邊境會出現一些小的摩擦,甚至於不排除印度人想要再來一次加勒萬河谷事件。但考慮到中國方面正在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解決中印邊境問題,印度人想要再像2020年的時候那樣以偷襲的方式來入侵襲擊中方談判代表、入侵中國領土,恐怕只能說是痴人說夢了。
不難看出,這五個被美媒認為可能在2022年爆發戰爭的地區,或多或少都與美國有著聯絡。烏克蘭自不用說,烏克蘭問題現如今已經是美國介入歐洲,挑撥俄歐關係的重要抓手了;伊朗問題類似,雖然美國試圖在中東地區進行戰略收縮,但伊朗、敘利亞、伊拉克這些國家依然需要面對一個試圖維繫中東分裂局面的美國以及其幫兇以色列。而美國在伊朗地區還面臨一個風險,西方媒體認為,一旦伊朗認為遭到攻擊已經不可避免,他們就可能先發動軍事攻擊,一旦戰爭爆發,俄羅斯與中國可能會加入戰爭,以並肩作戰的方式支援伊朗,這樣一來戰爭的規模就會升級。
臺海和半島問題均涉及中國,針對的主要也是中國的發展權益,決定的是美國是否有能力在自身不損失過多的前提下以武力方式打斷中國的崛起;中印邊境問題中美國反而是次要因素,印度對於侵略擴張的野心才是主要矛盾點所在,但近些年來中印關係的緊張與美國對於印度的支援和挑撥有著直接的關係,這一點又是不爭的事實。
可以認為,今天的美國在處心積慮地搞對抗,對抗的是誰並不重要,無論是中俄還是中東國家都可以,如果實在沒有可供對抗的物件,那麼日韓和歐洲這些傳統意義上的盟友國家也可以作為假想敵,這一點已經在特朗普時期被驗證過了。但是反過來說,美國在全世界四面樹敵的行為,雖然可能會有事後的補救措施,但對於美國與其他國家關係的破壞卻是不可逆轉的。尤其是美國與中俄兩國的關係,事實上俄羅斯與中國自冷戰結束以來不斷走近,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國壓力所致。基辛格在任美國國務卿時曾制定過聯中抗蘇的外交政策,前不久又提出過聯俄抗中的構想。但是前者之所以能夠成行,很大程度上與中蘇關係以前出現過問題有著直接的關係,美國人只不過是個搭便車的而已。中俄則不然,在應對美國威脅這件事上極有可能並肩作戰,畢竟歷史的經驗教訓已經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