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白
任澤平又刷屏了。
1月10日,“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釋出《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中國生育報告》稱,“建議儘快建立鼓勵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萬億,用10年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一定要抓住75-85年這一代還能生的時間視窗”“不要指望90後00後”……
這一報告的“亮點”實在太多,以至於這篇所謂的中國生育報告,與其說是決策建議,不如說是熱搜關鍵詞集合。
離開恆大之後的任澤平,在宏觀經濟研究領域的專業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外界不得而知。但作為當下典型的“網紅經濟學家”,不得不說,他博取公眾眼球的能力卻日益精進。
作為宏觀經濟研究者,任澤平此前一直以房地產趨勢判斷而引發市場關注。如今他跨界到人口政策研究,當然勉強也說得過去。因為老齡化和少子化,直接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遠景未來。但即使是他此前的觀點多有挑戰常識的地方,大家也依然把他看作一個專業的研究者。
可如今提出這樣的雷人建議,無疑使得他的專業性大打折扣。
我們退回到他的政策建議本身來看,即使媒體報道時確有擷取、他的報告原文也進行了所謂的專業資料論證,但事實上這種論證模型,和我們當下面對的現實並沒有什麼關係。
這種研究無視了市場執行的基本規律,更沒有意識到經濟轉型升級,在政策制定上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更為重要的是,他低估了個人的選擇和個體的權利:比如被他點出的75-85後,恐怕就會生出“為什麼總是同一撥人”的荒謬感。
再以他所建議的“央行超發兩萬億”為例,聽起來彷彿是找到了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但央行印鈔絕不是開動印鈔機那麼簡單,對於物價、貨幣價值、資產價值都會產生難以預估的連鎖反應。作為經濟學博士,任澤平不會不知道這一點。
而知道這一點,卻依然提出缺乏常識的公共建議,只能說就是為了博取流量、有意為之了。
宏觀調控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是一項科學精密的決策過程,而不是“任澤平式”的譁眾取寵。它理應建立在對個體選擇和生活方式的尊重之上,並且需要權衡利弊、考慮多方面因素並作出對未來的精準洞察。
說到底,生育是個人和家庭基於生存環境和個體需求作出的綜合性決策,它需要從政策環境、社會養育成本、個人特定條件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如何提供更有利於生育決策的社會環境,才是鼓勵生育的出發點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還好,任澤平說了不算。
編輯|王磊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