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爆發,大眾對於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
在此背景下,圍繞醫、藥和健康險的創新公司,成為創投機構們下注的物件。有資料顯示,自去年開始,健康險領域的融資就未間斷,無論是融資頻率和融資金額都在節節攀升。其中,不乏紅杉中國、高瓴、騰訊、螞蟻集團等巨頭的身影。
那麼,健康險為何頻頻被巨頭看中,它撬動的又是怎樣的市場?
健康險賽道熱得發燙
來自動脈橙資料的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商業健康險一級市場一共發生35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逾百億人民幣。
就行業知名公司鎂信健康而言,其成立4年已融資3次,並且越來越受到巨頭的關注。資料顯示,在2020年3月的A+輪融資中,還僅有中再壽險投資。但一年後,螞蟻集團聯合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北極光創投、華興新經濟基金等,就豪擲10億元參與鎂信健康的B輪融資。
也就是說,僅一年時間的成長,巨頭們就注意到了健康險創新公司中的閃光者。而最近鎂信健康又完成C輪融資,吸引了博裕資本、禮來亞洲基金,波士頓投資(B Capital Group)的加碼,融資金額超20億元。由此看出,資本有多願意給錢。
再者,思派健康於2021年6月完成F/Crossover融資,金額達5.3億元人民幣。在投資機構中,騰訊投資、君聯資本、光源資本等身影浮現。而在這筆融資發生前半年,騰訊投資才參與了思派健康近20億元人民幣的E輪融資。
除此之外,龍湖資本、紅杉中國、原始碼資本、啟明創投、高瓴創投等紛紛下場,投資了自己心儀的公司。其中,龍湖資本與紅杉中國下注暖哇科技A輪融資。據悉,暖哇科技由眾安孵化成立,主要服務保險公司及網際網路平臺。
高瓴創投看上的則是力碼科技,今年4月參與B輪3億元人民幣融資;原始碼資本和啟明創投投的是元保保險,這家公司擁有銀保監會頒發的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牌照。
總之,對於健康險這一賽道,不論是騰訊、螞蟻等巨頭,還是各類資本,均青睞有加。
用支付撬動醫療
那麼,一份小小的健康保險,為何能有如此大吸引力?
一位深度調研過醫療行業的GP人士對創投日報記者表示,醫療行業在中國目前是五到八萬億的大市場。但在過去沒有出現網際網路和新特藥創新之前,看病吃藥是分開的。比如“藥”是藥廠,“醫”是醫院,兩者之前是單向割裂的。但有了網際網路醫療和創新藥後,類似於鎂信健康這樣的第三方創新公司,就試著將兩者串聯在一起,形成“從醫、到藥、再到支付方”的閉環。
“在這一閉環裡,病人或者說患者是核心。這些創新公司透過為醫院、藥企提供技術和服務,獲得病人客源;而隨著病源的擴大,可以反向更便宜地銷售藥品;引入保險思路後,還可以透過類商業險產品的售賣,來聚攏病人使用者。這是基於中國醫療國情下的模式創新。”該GP人士表示。
此前,BAI資本董事總經理汪天凡曾表示,從投資人角度看,不管任何賽道,首要關注的是稀缺資產。如何定義?第一,足夠持久;第二,足夠壟斷;第三,足夠普世。這是過去20年來風險投資追求的經典標準。
反觀上述商業邏輯,不難發現,第三方平臺們只要和醫院保持良好合作關係,或者切中患者治病吃藥需求,就能實現穩定客流。而看病吃藥這一需求亙古不變,網際網路技術的引入只是改變了看病方式,使得該賽道足夠普世。至於壟斷,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出現佼佼者。
以鎂信健康為例,記創投日報者看到,該平臺旗下的藥康付就重點聚焦腫瘤藥領域。在“立即找藥”的服務中,小程式上會顯示腫瘤藥品和價格,而立省XX元的標籤,則十分醒目。特別是一些癌症藥品,減少費用多達300元,這對患者應該會有所心動。與此同時,鎂信健康還聯動了上百家醫院。對此,上述GP人士表示,腫瘤對於患者而言,是必須要治療的疾病,需求剛性。
與此同時,被騰訊參與多輪融資的思派健康目前正衝擊港交所。招股書顯示,其在我國腫瘤藥物研發方面排名第一。國內100多個城市匯聚了逾1100家三甲醫院、42000名醫生及500家體檢機構,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網路。
由此,經濟學者宋清輝認為,隨著大眾健康保障意識日益增強,對健康險的消費意識進一步提高,這也是與醫藥險創新有關的公司專案格外受到資本青睞的原因。對創投公司來說,那些具有聯動醫療資源的標的最受關注。
如何深耕健康管理賽道?
但上述方式,就是健康險賽道的全部嗎?
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商業疾病保險的興起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全民醫保的有限性,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內保險的保險率沒有超過80%,如以住院費用來算報銷率更低。由於政策範圍報銷率不高,客觀上刺激了疾病保險購買需求,否則,即使是中高收入家庭也難以有效應對大病風險。另外一個,就是健康意識的增強,但健康意識增強影響到底有多大,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孟立聯認為,目前市場上還很少看到這樣的健康保險險種。他建議:“有實力的健康保險公司應當深耕健康管理賽道,打通健康教育、健康檢測、健康指導與健康產品應用的壁壘,這將建立起長期競爭優勢。”
再回到賽道投資上,創投日報記者發現,已率先上市的水滴公司在美遭遇至少7家律所的集體訴訟,源於IPO被指存在重大虛假和誤導性陳述。而水滴公司披露的截止2021年6月30日的季度營業虧損,繼續加速,總計8.154億元人民幣(1.263億美元),導致虧損的原因之一是運營費用的快速增長:即互助業務的停止、和不斷增長的客戶獲取成本。 因此,隨著越來越多創新公司的入局,如何有效控制風險,值得正熱得發燙的健康險領域投資者們冷靜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