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工業4.0”,“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工業現場裝置層的資料採集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大家都認識到實時獲取裝置層資料、消除自動化孤島現象是實現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的重要基礎環節。
隨著物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智慧製造”一詞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並且以迅速發展的態勢蔓延開來。與此同時,各種型別的資料採集系統被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在化工、新能源、食品、醫藥、石油、機械、電力等行業均能看到它的身影,接下來就讓我們具體瞭解一下它的內容與特性。
資料採集總體來說就是透過RTU或PLC或上位機進行,其中包括感測器資料的讀取,依靠系統的需求通訊傳送到裝置這一過程。資料有特定的格局,操控室中的操作員能夠用HMI瞭解系統狀況,並決議是否要調整RTU或PLC的操控,或是暫停正常的操控,進行特別的處理。資料也會傳送到歷史記載器,一般會是架構在商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上,以便追尋趨勢並進行剖析。
1.PLC資料採集
PLC是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它採用一種可程式設計的儲存器,在其內部儲存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透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輸出來控制各種型別的機械裝置或生產過程。由於PLC主要用於現場控制,所以採集現場資料是十分必要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將PLC與上位計算機或觸控式螢幕相連線,既可以觀察這些資料的當前值,又能及時進行統計分析,有的PLC具有資料記錄單元,可以用一般個人電腦的儲存卡插入到該單元中儲存採集到的資料。
2. 有上位機系統的裝置
這裡的上位機系統一般是裝置自帶的監控系統,這樣的裝置往往自動化程度和資訊化程度都比較高。其上位機系統往往已經對裝置層的資料進行了採集、儲存,因此,對於這種有上位機系統的裝置,我們首選的資料採集方案就是直接從上位機系統中獲取裝置的資料,而不是去和裝置打交道。這樣就能夠把一個OT的問題(裝置層的資料採集)轉化為IT的問題(兩個資訊系統的資訊整合)。
因為上位機系統能將裝置的資料儲存到自身所帶有的資料庫中,然後以開放資料庫訪問許可權的方式,或以WebService等方式釋放資料訪問介面。這兩種方式都是我們IT工程師最為熟悉的,顯而易見,實現起來也比直接與裝置通訊來的容易。
當然,利用上位機系統進行資料採集的重要前提條件是該上位機系統的資料開放性。其實,目前工業現場有很多上位機系統,但是,這些系統與裝置自成一體,並沒有對外進行資料互動的介面,比如,資料庫不開放等。這也就構成了我們經常說的工業現場的“自動化孤島”——裝置的資料雖然已經採集到了上位機系統中,但是仍然無法向其他資訊系統中傳遞,仍然被“困”在生產現場。
對於資料採集來說,它的特性主要包含三大方面,即全面性、多維性、高效性。
1、全面性
資料量足夠具有分析價值、資料面足夠支撐分析需求。
2、多維性
資料採集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分析需求。
3、高效性
高效性包含技術執行的高效性、團隊內部成員協同的高效性以及資料分析需求和目標實現的高效性。
資料採集包括反映物理過程特徵的資料的產生,資料傳送、接受和資料處理;監視控制不僅包括對物理過程的直接控制,還包括管理性控制,只下發調控指令,由廠站端或下級排程人工排程。
工業大資料的採集為工業創新以及戰略性發展提供資料基礎,也是打造數字化工廠實現智慧製造,邁向工業4.0的必經之路。工業生產裝置作為工業生產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其各種資料直接關係著產品和工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