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蘇聯紅軍在莫斯科城下擊退200萬德國大軍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緊急調集人力物力,拍攝了一部反映此次大捷的戰地紀錄片《莫斯科城下的反擊》(Разгром немецких войск под Москвой),該片隨後在蘇聯及全世界各同盟國上映,大大振奮了人們抗擊法西斯入侵的信心, 並與其他四部戰地紀錄片一起獲得1943年第1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該片也是蘇聯影視作品在奧斯卡金像獎中首次獲獎。
2020年5月,因拍攝著名二戰電影《女狙擊手》而出名的俄羅斯導演謝爾蓋·馬克利斯基(Sergey Mokritskiy)宣佈要拍攝一部反映紀錄片《莫斯科城下的反擊》拍攝過程的影片《第一次奧斯卡》(Первый Оскар),影片經過歷時一年半多的拍攝,即將於2022年3月24日在俄羅斯國內上映。
影片的拍攝分在俄羅斯和美國兩地進行,據馬克利斯基介紹,為了拍攝片中的好萊塢場景部分,他們劇組去了洛杉磯,選好了群演和拍攝地點,訂購了道具服裝和食物。但受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的影響,原定於2月底開始的拍攝工作被迫推遲到3月中旬,後來美國演員協會又一度規定參演群演人數不能超過100人,後來又變成不能超過50人,這導致拍攝計劃差點流產。
而在俄羅斯,拍攝工作又遇到了新問題,雖然喜歡冒險的俄羅斯演員們不會像美國人那樣說:“不,有新冠疫情,我們不會冒險。” 但由於2020年冬莫斯科都沒怎麼下大雪,如何還原莫斯科保衛戰冰天雪地的場景,也成了一個大問題。除此之外,雖然影片的主要劇情是電影拍攝,但也需要拍攝不少關於戰鬥的場景,這就涉及到要僱傭大量的群演和飛機大炮道具。
根據影片劇情介紹,《第一次奧斯卡》將主要講述15名年輕的蘇聯前線攝影師在大導演列昂尼德·瓦爾拉莫夫和伊利亞·科帕林的指導下,隨軍拍攝前線紀錄鏡頭並剪輯成一部影片。當被專訪記者問及這個故事是否完全真實時,馬克利斯基坦言,他在構思影片劇本時曾考慮到,是否該拍攝一部以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的視角為主線的影片。
但最後馬克利斯基還是決定描繪一個群體的形象,比如作為片中15名攝影師中主要人物的伊萬和列夫,伊萬從小在蘇聯孤兒院長大,對蘇俄官方的宣傳深信不疑,認為電影的作用在於激發、培養戰士的戰鬥精神。而成為他搭檔的列夫則認為,這些過於正面的所謂英雄事蹟並不符合戰爭的真相,他試圖用手中的攝影機還原戰爭的殘酷。
伊萬和列夫的故事取自二戰中258名蘇聯一線戰地攝影師的真實經歷,馬克利斯基讓這兩種對戰地紀錄片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的理念進行碰撞,使得影片劇情顯得更為深入,更能引起觀眾的思考。當然,在片中伊萬和列夫又先後愛上了同一名蘇聯女孩,這使得影片在某種程度上又落入俄式戰地三角戀的俗套之中。
影片中另一位攝影師的故事,改編自戰地攝影師謝米恩·什科爾尼科夫的真實回憶:有一次他奉命拍攝在夜間襲擊德軍列車的游擊隊員,但由於膠片感光度太低,在半夜拍攝的話會什麼也拍不到。什科爾尼科夫不得不說服游擊隊指揮官,讓年輕的游擊隊在黎明時分再襲擊,結果當他們完成行動並撤退時,德國人很容易就看到了他們。
在德國人的射擊下,那名年輕的游擊隊員受了傷,最後死在了什科爾尼科夫的懷裡,如果沒有推遲襲擊時間的話,他本可不用喪命。此後什科爾尼科夫一直會夢到這個人,直到他生命的盡頭。這個故事給馬克利斯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也將在影片中重現這一場景,並將其修改為一名士兵為了向攝影師還原真實的戰鬥場景,而真的在戰鬥中被打死。
馬克利斯基最後說道:“我們要記得這群人……他們很少談論戰爭,他們很有趣,有才華,充滿活力,最重要的是熱愛生活和電影,我要將影片《第一次奧斯卡》獻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