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運會到全運會,持續了近兩個月的競技體育熱,讓許多運動員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度:扎著胡蘿蔔頭繩奪冠比心的楊倩、屢秀"水花消失術”的全紅嬋、“前浪耀眼,後浪可畏”的國乓夢之隊.... 然而,這股體育明星熱有時候卻會走向極端。
全紅嬋一跳成名後,她在廣東湛江的家成為網紅打卡地,每天都有上百人圍堵在門口進行拍攝、求合影留念,這嚴重侵擾了她家人的正常生活。
9月13日,國乒“流量擔當”之-樊振東從廣州機場出發前往全運會時,大批粉絲前來送機,導致.現場出現持續的擁擠,場面一度混亂。
對此,樊振東在微博發文表示:
“疫情尚未結束,保持安全距離是所有人的責任。
“很感謝大家喜歡和支援作為運動員的我,但賽場之外我是普通人,跟每個普通人一樣需要私人空間。”
一、粉絲和球迷追逐偶像、表達喜愛可以理解,但是追逐不能超越理性的邊界,表達必須遵循文明的標尺。一些良性的追星行為,比如從球星的比賽中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聽一首偶像的歌曲放鬆身心、調整情緒,尊重明星的基本權益、不因個人衝動和喜惡打擾明星的私人空間等等,才是粉絲文化積極健康、蓬勃向上的一面。
二、追星,同樣該是-場雙向奔赴。有序代替混亂、一方 發光變為雙方共贏,這又何嘗不是那些閃閃發光的明星所真正期待的?欲達“各自努力,頂峰相見"夙願,請粉絲們首先從理智追星開始。
追星不是貶義詞,越界才是.
越來越多的人將勇於拼搏、奮鬥不息的運動員視為偶像,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當運動員們被頻繁聚焦於“閃光燈”之下,被“以愛為名”的瘋狂熱情所裹挾,這種追星就會逐漸走向消極。無論是全紅嬋家遭圍堵還是樊振東在機場遇到混亂,都反映出非理性追星行為引發的弊端。這種所謂的“追星”,不是在表達愛戴之情,不是向優秀品質看齊,而是為了滿足窺私慾,或是借流量謀取利益。
當代人究竟該追什麼樣的“星”?社交媒體.上反覆,出現這樣的討論。但其實,追星物件的身份並不是這個問題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那顆“星”是否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與人格,是否能夠感染和鼓勵我們在生活中不斷追求進取。
在大多數情況下,“追星”是個褒義詞還是個貶義詞,並非由偶像的職業決定,而是由我們追逐的方式決定。
追星,應該是汲取偶像身,上的正能量,成就更優秀的自己,而不是沉溺幻想、荒廢人生,甚至突破道德與法律的底線。
追星不是亦步亦趨的跟隨,而是各自向著光- -往無前。他們是璀璨的星,但你是自己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