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大授銜,被授予元帥的十個人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看了十大元帥的名單,每一位元帥對革命都有特殊的功績,他們是我黨我軍早期的創始人之一,為全軍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除了十大元帥,大將名單中有一人授帥的呼聲也蠻高的,此人就是華東野戰軍軍事主官粟裕。
著名的民主人士黃炎培在授銜前表示:粟裕總參謀長過去打了很多大勝仗,可以授元帥的。據毛主席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主席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
無論是民主人士還是國家領導人,對粟裕授帥是認可的。論資歷,粟裕參加革命時間較晚,早期對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貢獻並不那麼突出,這是他授帥所缺乏的一點。因為解放戰爭中,粟裕出色的表現,有一部分人覺得他理應被授予元帥,這是對他戰功的高度認可。
周總理力挺陳老總授元帥
1955年全軍大授銜前,經過主席的提議,凡是當時已經在地方工作的人,原則上是不再參加授銜工作了。先是主席辭去了大元帥軍銜,然後周總理、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等人均表示不參加授銜工作了。
既然原則上說已經在地方工作的人不再參加授銜,當時陳老總是周總理身邊的助理,在國務院擔任副總理,從事外交工作。授銜前陳老總既然已經在地方工作了,那麼他理論上是不應該參加授銜儀式的。
陳老總是否參加授銜儀式?這個問題周總理有自己的看法,據《周恩來年譜》說:“1955年9月11日,周致函,主張給陳老總授帥”,這說明周總理是力挺陳老總授帥的,即便他已經在地方工作了。
周總理為了能夠說服其他同志,引用了蘇聯元帥布林加寧的事蹟。二戰時期,布林加寧在軍中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也跟陳老總一樣,離開了一線部隊,轉入地方工作,但布林加寧仍然被授予元帥,陳老總的情況或多或少與布林加寧有些類似。
從資歷,能力兩個方面來看,陳老總完全有能力授元帥。革命戰爭時期,陳老總的資歷很深,參加過南昌起義,跟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當時地位僅次於朱老總和主席。陳老總雖然沒有參加長征,但他是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代表人物,面臨的困難和危險不亞於走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自皖南事變後,陳老總成為第二任新四軍的軍長,與八路軍三大主力師的師長地位相當。解放戰爭時期,陳老總是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名義上的軍政一把手(粟裕負責軍事指揮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發展迅速,戰果輝煌,是四大野戰軍中成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陳老總是華東、三野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是一方統帥,無論怎麼說,從一支野戰軍中選出一名元帥並不過分,四野的林總和羅帥都被授予元帥,三野實力僅次於四野,不可能一個元帥都沒有。
如果陳老總不參加授銜,粟裕能否遞補
考慮到周總理力挺陳老總授元帥的時候十大將名單已經初步擬定了,既然大將選了十個人,元帥也應該會考慮十個人,如果陳老總不授帥,元帥名單隻剩下九個人,顯得有點不對稱,這不符合我國文化講究的對稱規律。
十大將中,粟裕的地位很高,第一大將的位置沒有動過。如果陳老總不授銜,按照遞補的原則,從大將中選出一人授帥,最佳人選無疑是粟裕了,主要有兩點原因:
其一:陳老總如果不參加授銜,三野就沒有一個人被授元帥,這不符合實際情況。考慮到各大野戰軍之間的平衡關係,三野也需要至少一人授帥,縱觀三野這麼多名將中,還真沒人能比粟裕有資格授元帥。因此,如果陳老總退出授帥,粟裕遞補是符合常理的。
其二,粟裕戰功赫赫,在解放戰爭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主席等支援粟裕授元帥的根據也在於他戰功太突出了,授元帥是合理的。
從常理來看,如果陳老總不參加授銜,粟裕大概會被遞補,成為十大元帥之一,一來他戰功大,二來他是三野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