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nico
萬萬沒想到,《讓子彈飛》這一次被B站搬上了2021跨年晚會。
伴著姜文葛優的原聲和久石讓的配樂,電影裡的那場鴻門宴被搬上了舞臺,不過變成了一場街舞battle三幕劇,三人鬥法、麻匪下山、黃四郎遁走等名場面,都被濃縮地再現。街舞明星叶音詮釋的張麻子,在虛實結合、霸氣外露的背景牆下瀟灑起舞,引來了彈幕上的一陣陣喝彩。
而在一片密密麻麻的彈幕中,最多見的就是一句“申遺”——而誰要申遺?憑什麼申?外人可能一頭霧水,但對廣大的B站使用者來說,這太清楚明白不過了:讓《讓子彈飛》申遺啦。
什麼情況?
1
自2010年上映以來,《讓子彈飛》已經飛了11年,但它依然沒有要落地的意思。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冒出來問一下:為什麼《讓子彈飛》最近又雙叒叕火起來了?
不管是不是喜歡甚或看沒看過《讓子彈飛》,你都不得不承認,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現象、一套民間語文、一段全民記憶。哪怕已上映多年,B站跨晚官宣說“讓子彈飛要舞臺化”,也能一下衝上熱搜。
之所以能歷經十年而不衰,持續被無數人拿來反覆咀嚼,主要得益於該片有著近乎無限大的可解讀性。
影片裡那些邏輯跳躍、快感十足的金句,以各種變體的形式在網際網路病毒式瘋傳。人們爭相借用,讓它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語言體系。
最先火起來的,無疑是那句經典的“讓子彈飛一會兒”。每當有新聞熱點出現,準有網友幽幽地說上這麼一句,用來表達真相、結果的滯後性,映照出輿論吃瓜的同理心。
《讓子彈飛》的最大貢獻在於民間語文領域。
林生斌事件撲朔迷離?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霍尊陳露出現反轉?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從此,萬事皆可“飛一會兒”。
而飯圈常見的“韭菜集資、大粉跑路”事件,則和《讓子彈飛》裡湯師爺那段“百姓的錢,三七分成”掛上了鉤。飯圈改造的臺詞變成了“頂流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攏職粉,捐款集資,他們交了,才能讓粉絲跟著交錢。得錢之後,粉頭的錢,如數奉還,韭菜的錢,三七分成。”
“兩碗粉”不僅是陳坤的演技巔峰時刻,更是之於當下各種網暴事件的讖語。
再如“兩碗粉”、“殺人誅心”、“站著把錢掙了”“沒有你對我很重要”“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等等,也都變成了無處不在的金句、表情包、動圖。同樣是國產電影,大概再也沒有哪一部能像《讓子彈飛》那樣普及到盡人皆知,無可匹敵。
隨便拎出一句臺詞,就能得到無限套娃的驚喜。比如,“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他X的是他X的驚喜”就被網友反覆套用、挪用:“翻譯翻譯,什麼叫骨氣”“翻譯翻譯,什麼叫格局” “翻譯翻譯,什麼叫XX”……不說別的,單說讓這屆網友抖機靈這一點,張麻子和湯師爺也功德無量。
這種語言體系的大行其道,當然與時下“996是福報”、要麼內卷要麼躺平的社會現實脫不了干係,張麻子那句“公平!公平!還是他X的公平!”點燃了螢幕外無數個“醬爆心裡的一團火”。那些憤懣哀傷又躊躇滿志的年輕人(打工人),藉著《讓子彈飛》那些麻辣爽利的“搞笑臺詞”,既在嘲諷,又在自嘲,既在憧憬,又在宣洩。
“公平,公平,還是TMD的公平”是張麻子的怒吼,也替一代當下的年輕人喊出了心聲。
2
今年,《讓子彈飛》反超《你的名字》,成為B站影視區播放量最高的電影,在Z世代群體中徹底封神。
更有甚者,B站使用者甚至就此衍生出了一門博大精深又體面講究的學問——讓學。
讓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讓子彈飛》的學問,猶如紅學、金學一樣,各派觀點不一,學者們影海鉤沉,考據、訓詁、釋名,忙得不亦樂乎。其學術價值如何暫且不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蔚然成風的“讓學”研究成果(二創),非常受歡迎。
《敢殺我的馬?!》是典型的B站產物,強悍的後期剪輯技術,打造出一支魔音入耳的鬼畜大片。
B站上,“讓學大師”不斷湧現,研究水準日益精進。比如,在B站輸入“讓子彈飛”做關鍵詞搜尋,能搜出上千條二創影片,其中,最火的是《敢 殺 我 的 馬?!》,點選量高達6500多萬(光彈幕數量都有18萬!),一度位列B站全站排行榜Top1。這支鬼畜影片用魔性的洗腦旋律讓人慾罷不能。很多人在第一次觀摩時,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但又會不自覺地點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
而UP主“嗑書的阿冉叔”則是讓學界資歷頗深的學術達人,到目前為止,他用16部影片打造了一套精彩的“讓學講義”,對讓學裡的細枝末節展開深度剖析:隱藏劇情、真正贏家、最大彩蛋、神級指令碼……
這種近乎痴狂的粉絲狂歡,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這部“劫富濟貧”的電影,為什麼深受年輕人喜愛,成為流行文化的復興焦點?
其實,讓學的產生與振興,與當代話語權偏轉與流變互為關聯,更是全球網際網路“玩梗”(西方世界稱之為“meme”[模因])大潮裡的產物。
“讓學”,只能是自媒體時代的狂歡,也是全球網民玩梗(meme)時代的產物(圖為B站UP主“嗑書的阿冉叔”的部分讓學研究成果)。
11年前,《讓子彈飛》上映之時,我們主要只能聽到意見領袖們發出的聲音。大V們站在SNS這片新沃土上,壟斷了話語權。而11年後,新媒體、自媒體爭相破土,網民們的發聲渠道變得愈發多元,大家不願再讓意見領袖們去強行代表自己,要是要將話語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B站、知乎、虎撲等新一代網際網路平臺,更是在青年人群體裡真正實現了“網聚人的力量”。而這些以動圖、短影片為食的年輕一代,最擅長的就是將一切正經與不正經的東西都表情包化,然後這些表情包再以病毒傳播的形式,不斷複製、不斷迭代,成為一代人的江湖切口。
於是,《讓子彈飛》——這部扣住了時代主題、經得起推敲的老片便被新一輩網友當作寶山,從中發掘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寶藏。
重剪、重配音、同人故事、漫畫動畫化……這屆網友把《讓子彈飛》玩出了花兒來。
3
對B站的年輕人來說,只要世界還在運轉,《讓子彈飛》就永遠具有指導意義。
普通電影上映十年後,如果有一句臺詞還能被觀眾記住就可以算得上成功。但B站網友卻鑽研讓學,用“全文背誦”、“每天億遍”來表達自己的為讓痴狂。
而隨著《讓子彈飛》中的種種梗被引用、被強化的頻率越來越高,B站網友呼籲讓《讓子彈飛》“申遺”(即指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聲音也變得越來越響亮。
本次B站跨晚裡,網友們接力一樣地呼籲著“申遺”。
真理越辯越明,讓學更是越研究越帶勁,網友們逐漸意識到,《讓子彈飛》耐人尋味的地方不但能關照當下中國的冷暖現實,其實還在於它超越了時代和民族,直指了廣泛、普遍的人性。
例如,影片裡胡萬和米粉店老闆串通一氣冤枉六子那段,涉及到了誣陷他人與自證清白的問題,這也就成為了對今天網際網路槓精的絕佳寫照:即使你拿不出什麼證據,但你依然可以利用輿論形勢製造道德絕境,而被冤枉的人則很難證明自己。說白了,他們在乎的從來就不是真相,吃了幾碗粉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就想剖開你的肚子。
——而這又豈是今天獨有的現實呢?古今中外,類似的囚徒困境不勝列舉。
“一碗的錢,吃了兩碗粉”和“土匪長了麻子”,都直指被誤會、被歪曲的人生常態。
而張麻子的身世問題,則涉及到了“給人貼標籤”。張麻子本名張牧之,可“人們不願意相信,一個土匪的名字叫牧之,人們更願意相信叫麻子,人們特別願意相信,他的臉上應該他X長著麻子。”太多人都喜歡根據自己的揣測去妄下結論,從而帶來各式各樣的誤讀和誤解——人與人之間、性別之間、國家之間,這類的事情更是週而復始,無日無之。
這些被姜文以漫畫式視聽呈現的問題,經得起反覆咂摸,也值得被過度詮釋,而這也正是好電影的共通之處。與其說,人們把《讓子彈飛》做成一個個的梗,是在回味那些情節和敘事,不如說是現實中似曾相識的場景將電影裡的情緒碎片不斷地重新啟用。
姜文說得對,《讓子彈飛》如今的復興,確實與11年前的他沒什麼關係。在B站刷“申遺”彈幕的觀眾,和11年前在影院看《讓子彈飛》的人,大概不是同一批人。但那又有什麼要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每個作品都是“開放的宇宙”,被詮釋和過度詮釋都是必然。
自上映面世的那一刻起,《讓子彈飛》的解讀權就已經從編導手中轉移到了觀眾手中。時至今日,已不再是“我注六經”,而是輪到了“六經注我”的時候了。
4
類似的表達,還體現在B站一年一度的跨年晚會上。
儘管不及第一年驚豔,但本屆跨晚對梗文化的熟練應用,更加得心應手了。
比如,有個《變形金剛》串燒節目,先是馬克西姆彈奏成名曲《野蜂飛舞》,點出“蜂”這個梗,繼而召喚大黃蜂出場,進入變形金剛的世界,再帶出年度話題人物——威震天,讓他發揮話癆特質,逗笑全場。
節奏快、密度大,而且要知道,強如威震天,也不過是一個“最強打工仔”,其中包含的自嘲意味,當然是臺前幕後及手機電腦前的各種打工人的“懂的自然懂”。整場演出,老梗、新梗匯聚一堂,而裹藏在其中的資訊,大概都夠社會學者寫好幾篇論文了。
梗如今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本質上來說,“梗”(meme)其實是一套接頭暗號,同類以此為憑,達成交流。而且,梗本來又指向幽默(往往是自嘲),所以它是Z世代的語錄,藉此消解權威,抵抗無聊。
“讓子彈飛”其實只是B站跨晚演出裡的一小段,可是它構成了一種奇妙的儀式感和傳承感,或許在未來,如同老一輩的人要在春晚聽到李谷一的《難忘今宵》一樣,“讓學”會是新一代人關於辭舊迎新的一種關聯記憶。
有道是,讓學名句曰: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