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3000年中國看陝西,5000年中國看山西。”這是近年來山西旅遊打出的一個很牛的旗號。
想了解山西曆史文化,必去的地方當然是山西博物院。博物院外觀造型精美,內部藏品豐富,擁有眾多的展室,展出了約50多萬件珍貴文物,許多都是享譽世界的珍品。承載了幾千年的厚重歷史。
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院,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七個文化主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五個藝術專題構成。
其中,新石器時代陶氏遺址文物、商代方國文物、明清晉商文物等頗具特色,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眾多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畫、瓷器、書畫等文物珍品。
鳥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它出土于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是西周晉國的首任國君燮父的陪葬品。文物呈高冠鳳形,作回首站立狀,圓眼鉤形眉,兩翼上卷,尾部為一鼻向內卷的象首,背上有蓋。它是祭祀用的重要禮器,是西周青銅器的精品。被列入我國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一。
獸形觥出土于山西絳縣彭國墓地,是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該器物呈方體,龍頭蓋,腹壁微曲,龍頭張口露齒,紋飾豪華富麗,十分漂亮。
豬尊出土於晉侯墓地,西周時期的盛酒器,豬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雙耳斜聳,形體肥碩,尾巴上翹,四足粗壯,背部有圓形開口並附蓋。
刖人守囿車,西周晚期青銅廂式六輪車,出土於聞喜縣上郭村。該器物鑄有猴、虎、鳥等14個動物,形象刻畫了西周貴族“域養禽獸”的苑囿之景。器壁一側開一小門,門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頭戴尖帽,左腳殘,左手持柺杖,門栓從此人的右臂腋下穿過,控制車門開閉。鑄造技術可謂鬼斧神工。
侯馬盟書,出土於侯馬市秦村晉國遺址,前後總出土數量達5000餘片。上面書寫的文字,屬於春秋時期晉國官方文字,內容是晉國世卿趙氏同卿大夫間舉行盟誓的約信文書。是中國現今考古發現最早的毛筆字,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都屬於國寶級別。
趙卿墓車馬坑,是趙鞅墓附葬,於1988年出土,位於趙卿墓東7米,北2米處,面積110平方米。該坑出土古車16輛,戰馬遺骸46匹,象徵墓主人強大的軍權,可謂氣勢恢宏。
虞弘墓石槨,出土於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它是一處隋代古墓,墓主人為虞弘,中西亞的魚國人,出使北齊時被北齊朝廷留任,掌管入華外國人事務,後死於太原。石槨四周佈滿精美的彩繪浮雕,具有濃厚的異域風情,鮮明的文化特色,高超的藝術水準和重要的歷史價值。
山西古建築遺存豐富,如一部凝固的音樂,溝通著今人與古人的心靈。在博物院你可以看到應縣木塔、渾源懸空寺、宋紹祖墓屋宇形石槨等精美建築模型。
山西古代的佛教雕塑作品既有享譽中外的雲岡石窟和天龍山石窟,更多則隱於鄉間古剎。佛教藝術發展迅速,歷時漫長,石雕、彩塑佛像、金銅造像經久不衰,輝煌迭現。
山西是中國戲曲的發祥地之一,歷代劇作名家輩出,戲曲文物豐富多彩,有著“中國戲曲藝術故鄉”的美譽。
明清晉商是中國最大的商幫之一。明清時山西商人從最初納糧輸鹽的艱辛,到多元化經營的商業擴張,以至票號匯通八方,富甲天下,馳騁商海500年,在中國和世界的商業金融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
從山西博物院出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厚重。這是一個值得細品慢賞之地,第一次參觀,時間匆匆,意猶未盡,有機會我還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