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縣裡有個讀書的小夥子,叫李柯,是一名廩膳生員,為人敦厚善良。
李柯十二歲時,他的父母不幸雙雙亡故,家境因此陷入貧困,所幸他是廩生,縣裡每月給廩米六鬥,每年發廩餼銀四兩,所以他還能勉強度日。李軻就尋思自己得找個門路,總不能一直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一生,想著趕緊刻苦攻讀,待取得功名,將來一切都會如願。
李柯自學了三年,這時恰好同鄉有個秀才,四十來歲,叫宋燾,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在鄉里育賢施教,託朋友的福,一個頭磕下拜了師,跟著宋燾學了三年。
三年後,李柯學業有成,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老師喜愛,外人稱道。自出師後,李柯閉門謝客,又開始了在家自學。
又過了三年,適逢大考之年,李柯便前去應試。等考題發下來,李柯文思泉湧,洋洋灑灑千萬言,自覺得此次必中無疑。但是等到放榜時,榜文上卻沒有看到有他的名字,心裡感到十分沮喪,但是他想他還年輕,回家後只要潛心苦讀,還有下次中榜的機會。
因為家裡貧困,沒有驢或騾子,只能步行。在回家的路上,李柯遇到了他的老師——宋燾。
原來宋燾也是進京去考試,也和他一樣落榜而歸,也正是因為這次相遇,使得這個小夥子的人生髮生了轉變。
來往京城的路對於小夥子來說也不算什麼,半天的工夫,李柯已經到了叫八里鋪的村外,正要進村時,看到路邊聚集了不少人,就湊過去看,原來草叢中躺臥著一個老漢。
聽周圍人議論,這老漢並不是當地人,不知道為什麼趕路到此,坐在草叢中走不動了。李柯心裡好奇,近前一看,說來也巧,那老漢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老師宋燾。老師神情痛苦,很是可憐,估計是身體不舒服,餓得難受。
宋燾不住咳嗽,看起來是有重病在身,抬頭看見是李柯,也不隱瞞,說出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宋燾在走回家的路上,忽然感覺病重,怕是要死在半路上,就想著趕快趕回家去,葉落歸根,死也要死在老家,不料到了這裡再走不動,只能坐在荒草中休息。
李軻方恍然大悟,肯定是老師出來考試,和他一樣沒有考中,回家走到半路病倒,走不動了,感覺病重急著回老家,怕萬一死在半路上。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李軻這麼想著,自己這麼年輕,就是背,也要把他送回家。於是對宋燾說:“老師且請放寬心,有我,絕不會將你放在半路上。”
在路上,李軻發現宋燾咳嗽帶血,情況不容樂觀,算算還有五天的路程,自己已經有些體力不支,如果讓他這樣走回去,怕是走不到就得累死。
宋燾也預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就讓李軻不要再管他,自己回長平縣去吧。李軻斷然拒絕,他不能這麼做,既然他答應了送老師,那就一定要送回家,本來出發時就做好了要背的準備,那就一定要信守承諾,就是累死也要把老師揹回家。
後面幾天的路程,宋燾數次落淚,他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小夥子,雖然只有幾年的師生名份,卻一諾千金。
進入長平縣城外,離家已經不遠,算時間還有半天的路程,李軻將宋燾放到一棵樹下,兩人相對而坐休息。
師徒兩人都很乏累,冥冥中欲睡,忽然有兩個官吏打扮的人走到跟前,大聲說:“大考已至,快快起身,即刻隨我們入京考試。”
李軻嚇了一跳,大考才過,他剛剛科考完,怎會又要考試?來的官吏也不多說,只說:“官差吏差,來人不差。”催師徒即刻上路。李柯無法,只好背起帶病的宋燾與他們同行。
去往京城的路,李柯剛剛走過,這一次卻走得生疏,剛走幾步就發現不對勁,本來應向北,今卻向南走。路邊長滿奇花異草,山林草翠綠,草木發青芽,都是人間所未見到過的。
沒過多久,或許只有半個時辰的工夫,他們就來到了一處城郭,眼前閃現出一座宮殿,只見樓臺影影,殿閣沉沉,非常輝煌華麗。李柯心裡很疑惑,看著像是金闕宮的靈霄寶殿,卻感覺陰森森的,像是幽冥界的森羅殿。
李柯剛步入大殿,剛把老師宋燾放到地上,就見大殿內正面坐著一位官員,似皇帝打扮,卻不認得。
那皇帝打份的官員忽然開口說道:“我乃陰間天子十代冥王,此處正是幽冥界森羅殿。今取你等來,別無他意,只因你等久困口舌場中,是非海里,心垢未除,耳塵未淨。我觀陽世,並非聖賢取義處,盡是飛禽走獸場;陽世之人,皆為坐井觀天,樗朽之輩,非要考取甚麼功名。即便做了官,那也是不濟的縣令,膿包的知府。今取你們前來,是你等的造化,我不屑陽世科舉,我在森羅殿裡,另設考場,一來你們即做得了官,二來又施展了你等的才學。”
李柯方回望殿外,見屋簷下襬著兩張桌子,兩個坐墩。師徒二人見了考場,已身不由己,便並肩坐下。一會兒,考卷從天而降,飄落到桌上,上有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李柯心領神會,文思泉湧,作文一蹴而就。一會兒,宋燾的文章也做完,兩張考卷呈交殿上。
冥王展開李柯的考卷,文中有這樣幾句:“一人行惡,惡自有餘;二人行善,善猶不足。”
冥王看完,稱讚不已,又展開宋燾的考卷觀看,其中有這樣幾句“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冥王拿著兩張考卷,與身旁的官員竊竊私語,低語一會兒,叫宋燾上殿近前。下令道:“你的答卷,可謂甲等,河南缺一城隍神,觀你才學,很是稱職,你可去赴任。”
宋燾聽了,方恍然大悟,路上遇到的兩個官差,便正是“勾死人”,他已被驅趕到了陰曹地界,他去赴任,等於是死了,再難返陽世。隨即叩頭在地,哭著說“冥王抬愛我,叫我去當城隍,豈敢推辭。只是我家有老母,年已七十多歲,我若前去,無人奉養,請求冥王準我侍母去世,再去上任。”
冥王命人取生死薄來,察看宋母陽壽還有幾何?
一長鬍子官吏捧過簿子,翻看一遍,稟告說:“還有陽壽九年。”
冥王猶豫片刻,說:“五行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順父母言情,呼為大孝,難得你有此孝心。然即便如此,天意難違,我也不敢造次,”
李柯見老師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樣子十分可憐,就動了惻隱之心。他是一個父母雙亡的人,在老家已經沒有親人,若論親人,只有這個老師可以儘儘孝心。
於是上殿對冥王說,老師宋燾有母在堂,塵緣未了,他可瓜代,做那九年城隍。
冥王思索片刻,又展開李柯的考卷,說道:“觀你試卷,亦很有德行,叫你做城隍神,你的才學也很稱職。”
李柯隨即跪地叩頭謝恩。冥王看著殿下李柯,勉勵道:“城隍乃守護一方之神,掌管本地的城池,兼做陰司事務,切不可等閒視之,你做了此位,便如同陽間的縣太爺和知府大人。”
李柯當堂被封神,做了城隍,宋燾欲返陽界,李柯握著老師的手送到郊外,久久不肯分離,似已大徹大悟,與宋燾話別的話,有這樣幾句: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詩酒且圖今日樂,功名休問幾時成。
宋燾回家的路上,一直感覺有陣旋風跟在他身後盤旋,直到陽界,久久不肯離去,知道這是李柯在送他。
宋燾像是做了一場夢醒來,發現自己一個人坐在一棵大樹下,卻不見了李柯,急忙趕回家,疑惑地到李柯家去打聽,果然李柯在這一天已經死了。
過了三年,又遇大考之年,可巧的是,考題竟與“考城隍”的題目一模一樣,“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宋燾心中雖竊喜,想這次必中無疑,將考城隍的答卷默記下來。但是等到放榜時,榜文上卻沒有看到有他的名字。
宋燾方才領悟,冥王所說的不屑陽世的考場的深意了。
九年後,宋母果然故去。宋燾在牆上留詩一首:無掛無牽出門去,消災消難脫身行。後又沐浴更衣,躺在床上,不久就死了。
本文為改編《聊齋》中的故事。人之有理想固然為好,但難以實現卻為之付出一生,這時就要看它值不值得了。如果固執己見,一條道跑到黑,不但想得到的沒得到,還失去了已有的一切,那我們何不回頭,做腳踏實地的事情呢?
這正是:徒費心機難獲物,枉勞情興總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