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魚,不管對魚還是對釣魚人,影響都很大,對釣魚人的影響有三個,聚魚慢、魚口差、抓口難。對魚的影響更明顯,活性差、範圍小、吃口輕。
兩者相互影響之下,很難說到底是因為釣魚人的技術不到位所以冬釣漁獲不好,亦或者說是冬季的實在是太難釣,所以漁獲不怎麼樣。
但是,冬魚不好釣,魚口不好抓,魚口太輕弱,這是不爭的事實,很多近視的釣友經常抱怨,冬季對視力不好的釣友實在是太不友好了,不僅魚口輕弱,低溫對近視人群的其他影響太大了。
吐槽完畢,我們轉回正題,在實戰中,我們是可以透過調整釣組的細節,讓釣組的靈敏度、適口性提升,進而讓魚口訊號更為清晰,進而提高我們的抓口成功率,其做法,也並不算難,但是我們必須要搞明白為什麼這樣做。
調整一、細線
在夏秋季垂釣,關於釣組的配置,有一個爭議非常大,魚線過粗會不會擋口,有認同者,也有反對者,觀點都很清晰,論證都很自洽。
其實在冬春季,魚線過粗,在實戰中會有兩點的影響,第一就是擋口,就是字面意思,冬釣用的魚線多是尼龍材質,水溫過低,會導致魚線變的僵硬,魚線越粗,魚線僵直的情況越明顯,魚在吞食鉤餌的時候,受到的影響就越大。
第二就是魚線過粗會影響魚口訊號,較粗的魚線會比較入水後比較僵直,魚吞食鉤餌後,訊號傳導到浮漂時,訊號損耗非常大。
想要克服這兩個影響,就必須使用較細,或者說盡可能細的魚線,反正冬魚的活性也比較差,不用擔心中鉤魚劇烈掙扎導致切線。
至於具體用多細,理論上,只要我們的目標魚不是鯉草,能多細就多細,線號能多小就多小,肯定是沒錯了。
調整二、浮漂的吃鉛要小,漂腳要短
冬釣用的浮漂,必須要符合兩個特點,其一是浮漂的吃鉛要小,因為吃鉛小的浮漂,整體靈敏度會更高一些。
其二,漂腳較短的浮漂,受到外力牽引時,更容易出現漂相,冬魚的活性差,吃口弱,所以我們就要讓浮漂的靈敏度要高一些。
這樣輕弱的魚口,才能透過浮漂表現出來,為什麼要說調整呢?其實和更換較細的魚線是一個意思,只有更輕、更短,沒有最輕、最短。
調整三、調釣要偏鈍
按理說,我們冬釣用得漂,要儘可能地靈敏一些,那麼我們調釣是不是也應該偏靈甚至極靈呢?還真不是。
原因仍然是冬魚的活性極差,其吃口力度很可能還不如水流沖刷浮漂來得更大一些,釣組調釣太靈,很容易出現各種細碎雜的訊號,而真實的魚口訊號,往往都會被這些雜口訊號所掩蓋。
所以我們調釣的偏鈍一些,讓子線彎曲一些,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其優點不止於此,一方面,偏鈍的調釣,能讓漂相更接近於真實魚口。
子線彎曲一些,能讓魚在吞食鉤餌時,更省力一些,換而言之,也就是適口性會更好一些,當然,我們也不能調釣得太鈍,這個中的尺度,還需要自己靈活把控。
調整四、魚鉤小一些
在冬釣時,我們選用魚鉤的時候,要儘可能嫩小一些,小多少呢?相較於夏秋季,至少小2~3個號,比如我們夏秋季釣鯽魚,使用的時候5~6號袖鉤。
那麼我們在冬季垂釣時,就應該選用3~4號的袖鉤,之所以如此選擇,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冬魚在進食時,魚唇張開的幅度不大,鉤號小一些,更適合冬魚吞嚥。
二是魚鉤小,附餌之後,釣餌的體積整體比較小,也更適合冬魚吞嚥,只要冬魚能釣餌完全吞嚥,魚口訊號自然也不會太小。
以上四個調整,全部都是細節調整,嚴格來說,就算不做調整,也依然可以進行垂釣,但是,經過這些調整,會將魚口的訊號放大,將訊號減到最小,不說吃口訊號清晰度翻10倍,翻個三五倍,即便是近視的釣友,也能輕鬆觀察,這肯定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