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王清任的2個方:治療耳聾的通氣散,治療癲狂的癲狂夢醒湯。
通氣散
通氣散方,由柴胡、香附、川芎三味藥物組成,是王清任治療“耳聾不聞雷聲”的自創方。
從方後附錄王氏的自注中可以看出,本方是王氏在30歲左右創制,並一直運用於臨床,是王氏的得意之作。
在《醫林改錯》中,王氏以本方配合通竅活血湯治療“年久耳聾”之證,且有“二、三十年耳聾可愈”的驗案,足見王氏把玩二方之嫻熟程度和成功把握。
臨床所見,耳聾一證有虛實之別,虛者多因腎精虧虛或清氣下陷,使宗脈失養、耳竅失用所致;實者多由外感風熱,壅閉清道,或是溼濁、痰火之邪擾於清竅導致耳竅閉塞所致。
從本方的藥物組成來看,顯然是對實證耳聾更為合適。
同時,由於虛證日久多兼有“正氣虛者,不能執行,邪滯著不出,所以為病”之患(《證治準繩》),故用本方配合補益之劑,治療虛證耳聾可兼收通氣散邪之利。
統觀全方,藥味雖少但力量專一,體現了“通氣”的治療原則。
如方中用柴胡理氣解鬱,宣通陽氣,直走少陽而通耳竅;香附辛香走散,微苦清降,疏調氣機以開鬱結;佐以川芎“理血中之氣”,升散透達,上行頭目,下達血海,中開鬱結,使一身氣血通順暢達。
如此配伍,則清氣可升,濁氣可降,氣暢而血活,對耳聾因氣滯引起者可望收到滿意療效。
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及外傷性頭痛亦獲良效,證明了本方不僅可用於耳竅諸疾,但凡由氣滯所引起的官竅疾患,皆可以本方加減處之。
癲狂夢醒湯
普遍認為,癲與狂雖都屬精神失常疾患,但二者的主證、病機並不完全相同。
癲證以沉默痴呆,語無倫次,靜而多喜為特徵,病屬於陰,病位在心脾包絡;狂證以喧擾不寧,躁妄打罵,動而多怒為特徵,病屬於陽,病位在肝膽胃經。
在治療上,治癲重在疏導,蘇合香丸、四七湯為其代表方;治狂重在鎮降,生鐵落飲、承氣類方是其代表方,以上認識,在中醫學界幾乎已成公論。
一、王清任在長期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癲狂的發病機制與治療方法不僅侷限於此,他根據其解剖學認識和長期臨床治療經驗的結果,提出了癲狂發病與瘀血相關的新觀點。
他在《醫林改錯》中指出,癲狂之發,緣於“氣血凝滯腦氣,與臟腑氣不接”,而“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故氣血凝滯,腦失所養,靈機失用,則必然會導致神志精神異常——“哭笑不休,詈罵歌唱,不避親疏,許多惡態”等,病人毫無自制能力,整個病程“如同做夢”一樣。
因此,只有在治療上施以化瘀血、逐痰涎、降逆氣之法,方可控制病情的進展,使病者“如夢方醒”。
二、癲狂夢醒湯正是秉承這一治療原則而設,全方由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陳皮、桑皮、蘇子、甘草共12味藥物構成,集中體現了王清任從瘀、痰論治癲狂的學術思想。
方中以大量桃仁為君,逐瘀活血,引瘀下行;輔以赤芍、木通通利血脈之品,助桃仁攻逐瘀血以除頑疾。
半夏、大腹皮、陳皮、桑皮、蘇子同為臣輔,化痰洩濁,降逆開結,使頑痰、濁氣從下而出。
佐以柴胡、香附、青皮,解鬱疏肝,理氣散結,與逐瘀、化痰之品共施,以收氣行血亦行、氣行痰得化的功效。
同時,柴胡與陳皮並用,“一升一降”,能使“氣自流通”(張錫純語),對調整全身氣機升降大有益處。
倍加甘草為使,能調和諸藥,補益心脾,兼收“安魂定魄”的作用(《日華子本草》)。
全方配伍,以“通”為法,以“降”為和,雙管齊下,痰瘀並治,臨床對癲狂辨屬痰瘀膠結者有較高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