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知道了遺傳學,然而在古代並沒有先進的技術,大部分人會用“滴血認親”來判斷親子關係。早在三國鼎立時期,這一直被奉為圭臬,從沒有懷疑過這種方式。
然而在如今,大家都心知肚明,所謂的“滴血認親”並沒有科學依據。直到現在依然有人相信血濃於水的說法,不過經過知識的傳承,這也是一種親情難以分割的表達方式。
眾所周知父母對子女的親情無人替代,而這也是骨肉至親的直觀表達,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會奉獻出無私的愛,並且毫無怨言、不求回報。
其實一個家庭的組成很簡單,除了父母就是孩子,然而一個大家族相對就比較繁瑣,其中涉及的親人也比較多。對於我國來說,“相親相愛一家人”是家庭關係的標杆,這不僅是一門學問,而且也是藝術的表達。
在親屬關係關係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姑舅親倍倍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對於這些有血緣關係的人,從骨子裡就會有親近的想法。
然而那些因為結婚才加入家族的人就沒有顯得那麼親近,這也是人之常情,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維繫關係。
關於親情的俗語也流傳很多,其中“人有三不親”一直流傳至今,其中三不親指得是誰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單看題目就知道有姨夫、姑父,當然還有一個人。
眾所周知姨夫是姨媽的丈夫,姨媽指的是母親的親姐妹。而姑父是姑媽的丈夫,姑媽是父親的親姐妹。這裡的姑父和姨夫就是因為婚姻關係才進入家族,雖然沒有血緣和交集,但是也是親人。
當然這裡的第三個人就是舅媽,也就是舅舅的妻子。舅媽本來也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因為與舅舅結婚才進入家族,一個女人從陌生變成親人,自然需要家庭給予關懷。
因此這句俗語是:“人有三不親,除了姑父、姨夫和舅媽”。
人們常說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妙不可言,很多人都因有緣無分而擦肩而過,然而前世三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家而過,所以能夠組成家庭進入家族,可以說是莫大的緣分。
在我國老話中有“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說法,因此姑父、姨夫和舅媽能否被家族接納,需要視情況而定。
總而言之能夠在同一個家族中就要學會珍惜,不要因為血緣關係而故意疏遠。如今繁忙的生活讓很多親人都有了距離,所以要經常聯絡,這樣才能將親情延續下去。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比較和睦,有很多家庭會在過年的時候團聚,目的就是看望老人,可是一旦老人不在了,許多家庭也不會再聚。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有矛盾,老人在世的時候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兄弟姐妹之間矛盾重重。
以至於老人不在了,親兄弟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其實在我看來解鈴還須繫鈴人,有時候把話說開了矛盾自然會消失,只不過看誰能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若想維繫家族間的親情關係,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態度,在家人面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兄弟姐妹相稱。
宣告: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