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月圓話中秋!“五大習俗”你可知?看中秋節有哪些習俗與月亮相關。
詩云:“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公曆9月21日,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此時,恰是中秋時節,秋高氣爽,月圓花好。自古以來,無論是皇宮官員、文人雅士,還是民間百姓,都是非常重視中秋之夜,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統習俗,尤其是圍繞月亮有關的風俗,更受人們青睞!我是暢談生活點滴,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中秋節與明月相關的傳統習俗,看看你瞭解多少呢?
1、祭月
據說,八月十五這天是太陰娘娘的誕辰,也就是月神或者太陰星君、月光娘娘、月姑等。祭拜太陰娘娘,源於我們民間對天體的崇拜和信仰。
每年,中秋之夜,民間廣為流傳著祭拜月神之說,在院內擺上桌子,放上月餅、豆腐和瓜果等等供品,點上香燭,祭拜月神娘娘,而後分享月餅等等供果,一家人祈禱保佑全家幸福安康,吉祥富貴,月月平安,四季如意。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秋暮夕月”的傳統習俗。而且有的地方還要念《太陰經》和《太陽經》,唸唸有詞,進行祭拜月神。
2、 拜月
剛剛,我們談到民間祭月的傳統習俗,也就是祭拜太陰星君。據說,太陰娘娘是位非常漂亮的神仙,賜予人們美滿姻緣,幸福婚姻。
因此,在中國民間,人們比較敬重和供奉。在古代,男女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常常選擇在中秋之夜,月下盟誓,月神娘娘見證,拜月定情,白頭偕老,並祈求太陰娘娘保佑恩恩愛愛,喜結連理,百年好合。
在民間,很多少女少婦還羨慕月中嫦娥美貌,如花似玉,所以,很多少女進行拜月,希望青春貌美,恰如仙女,更希望有“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美姿。還有離異單身女人也拜月祈求再次賜予婚姻,再續姻緣。
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風俗,活動豐富多彩。如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苗族開展“跳月”活動,青年男女尋求心上人,期望找到心上人。
3、走月
“走月”:顧名思義,也就是說月亮走我也走,在月亮下面漫步走,多麼幸福快樂的事啊!現在,人們喜歡在仲秋之月,月下漫步。
遠在明代之時,在南京就建有望月樓、玩月橋等等著名景點;而在清朝時候,在代獅子山下,還建有朝月樓。解放後,在莫愁湖公園,還建有抱月樓,這些景點都是人民“走月”時的好地方。那一夜,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大家談笑風生,興高采烈。
另外,過去在南京城,人民“走月”,其實還有一份重要的期盼,那就是希望生個大胖小子。為此,已婚婦女去遊夫子廟,而且要跨過一座橋,即可有生男孩的兆頭。還有在中秋之夜,中華門外“澗子橋”,俗稱“見子橋”,往橋下摔瓦罐,就是希望見到男子,求子祈福。
4、賞月
自古以來,就要春花秋夕之說,也有的說“秋暮夕月”,都是讚美這中秋月圓之時,一輪明月冉冉升起!照亮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據《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可見,中秋賞月,是自古以來的中秋節傳統文化習俗。文人墨客等等對賞月,情有獨鍾,飲酒賦詩,泛舟攬月,千古絕唱,至今仍響徹耳邊。
在民間,一家子團聚在一起,吃著月餅,暢談生活,享受著人間的歡樂,看著天上的月亮,皓月當空,團團圓圓。尤其是在外的遊子,望著皎皎潔潔,一輪中秋月,帶來了無限的思念,更想起了家鄉的美景,渴望團聚的日子。
5、追月
古有“夸父追日”,更有人們追月之說,什麼是“追月”呢?是不是追著月亮跑。其實不是!
據清朝陳子厚所著《嶺南雜事鈔》中,這樣記載:“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餚賞月,謂之追月。”看到了吧!是親朋好友再次相聚,共同享受生活的樂趣。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中秋節稍縱即逝,但人們過完中秋節,猶意未盡。到了八月十六晚上,繼續賞月,固美其名曰“追月”。
詩云:“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八月十五中秋月,人民祈求闔家團圓,平平安安,即使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在一起,也同樣相互祝福,祝願幸福安康,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