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油坊村時,感覺名字似乎有點特殊,我們知道村名一般採取姓或有關事件來命名。譬如張莊,化工村等,而像油坊頭村這樣的村名還是不多見的。說起油坊頭村,這裡還有個有趣的傳說。
話說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統治天下,有劉秀起兵反抗,從河北一路攻打到河陽縣,打過黃河就到了王莽的都城洛陽,而此時王莽親自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大敗劉秀軍隊,這一天王莽追擊劉秀到鳳凰嶺處。此時只見風起雲端,飛沙走石,遮天蔽日,擋住了王莽大軍的的去路,王莽大軍來不及躲避,很多士兵被吹上天空,沒有被吹起來的由於飛砂和走石,也多有受傷。大風過後,王莽大軍損傷過半,士氣低落,大家都沒有心思戰鬥。不得已王莽下令暫且回京。而此時劉秀也已逃到馬吉嶺安全休整。
在回京的路上,路過雷山,在雷山東面的山頭上有一個小村莊,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此時大家又飢又餓,又有許多傷員拖累,於是王莽命令殘軍在此休息,就地生火做飯,但是由於大風把許多幹糧都給吹跑吹散,已經沒有多少糧食來供大軍食用,更不用說調味的食用油更難找到半滴。此時忽然嗅到撲鼻的清香,更加增加士兵們的飢餓感。於是王莽命令幾個軍官帶領士兵去幾個村莊購買糧食和油品,其中一個軍官來到雷山上這個小村莊,制油的老漢姓李,大家都叫他李老漢,其實李老漢也是小打小鬧,每天制油買油生活說不上富裕,但還過得去,十里八村都知道李老漢磨的油清香怡人,但油品不是糧食,一般大家需要的不多,只是逢年過節招待親朋好友時用上一點,因此,生意也是不溫不火,勉強過得去。但是無論怎樣,李老漢的磨油總是拿出100%的誠心,在工藝上不好半點馬虎,所以無論何時李老漢的油品質量都是始終如一,他磨出的油每一滴都是上乘之作。
採購油的軍官來到李老漢的油坊,蘸起一滴放到嘴邊,他忽然感到整個身心都被這香氣所侵韻,於是下令把他所有的油都買走。這一頓飯由於使用此油,飯菜奇香無比,王莽吃後誇讚今天的飯真好,把大家計程車氣都又給提起來了,王莽問伙房長官,今天做飯這麼香有什麼秘笈,伙房長官如實告訴他,沒有什麼秘笈,只是今天用的油好。聽此言,王莽說以後宮廷用油就用李老漢的油。由於京城就在黃河南岸,離此並不遠。從此李老漢擴大規模以滿足京城裡的宮廷用油,越做越大,但即使這樣李老漢對質量仍然管控較嚴,磨出的每一滴都需要保持清香無比,由於油坊越來越大,帶動全村人都進行磨油,使大家共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於是大家都把原先的村莊明給忘記了,都叫油坊村,又由於油坊村處在雷山的山頂,頂又叫頭,於是大家逐漸把它叫做油坊頭村。後來由於戰亂油坊早已不見,但是村名卻一直傳下來了。後來張姓人家搬來此居住,後又有李姓搬來,但村名始終未改。這或許就是一種傳承,一種對過去的懷念和忘懷。
油坊頭村曾經創造的輝煌早已過去,過去的油坊頭村曾經是省級貧困村,也曾經省級,市級和縣級都幫扶過,但是隻有在近幾年的扶貧先扶志,精準扶貧才逐漸擺脫貧困村的帽子,現在的油坊頭村,路面整潔村容漂亮,原先的窯洞已不見了蹤影,一排排的樓房聳立在山坡上。原先的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嶺地現在都變成了水澆地,真正做到了旱澇保豐收。
在村裡有兩個明顯的標識,一個是省委監察廳幫助村名助教水利設施的紀念碑,又省力幫扶修建了引水渠,使習慣了靠天吃飯種地的油坊頭村人第一次享受到了水澆地的幸福。還有一處就是白衣堂,這是我見到的第二座白衣堂,記得第一座白衣堂是在穀旦曲村。堂裡供奉的是白衣觀音,白衣觀音”系密宗所奉菩薩。即三十三觀音中第六尊,她常著白衣在白蓮花中。白,表菩提心,意即住此白淨菩提心。故稱她為白衣觀音、白處尊菩薩、白處觀音、服白衣觀音等。她系令一切苦惱消除,轉不吉為吉祥的菩薩。這裡是村民的寄託和希望,同時也表明了平民希冀和美好祝願,希望自己的生活永遠無憂無慮,辛福美滿。每一處的供奉總有它一定的道理,或許建這個白衣堂背後一定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或者一個動人的傳說。
油坊頭村是一個山環水繞,風景秀麗的好去處,油坊頭村位於孟州市西部陵區,溝壑縱橫,風光旖旎。全村有耕地540畝,有村民69戶228口人,是以名副其實的小村莊。曾經有人想在此建立太極康養基地,也有人想在此建立攝影愛好者基地,更有人想在此建立旅遊基地。但是願望是美好,現實很悲催,所有的這些只有召來商,引來資才能實現,因此與其在那等靠,不如行動起來,於是在扶貧工作隊幫扶下,他們種植了一百三十多畝油料牡丹。昔日的貧困村在黨的扶貧政策的引領下,正逐步走出貧困,走向富裕,走向美好的明天。
.—— end——
美好的風景就在江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