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西藏某部15團批准了第一批返回老家休假的人員,這些人中除了大人,還有5個出生不久的嬰兒。西藏軍區後勤部為解決這些同志回老家交通不便的困難,用一輛嘎斯車改裝成24座的小客車。帶隊的是副團長張天明,他的“任務”跟其他人差不多,也是送自己的愛人和小孩返回老家。
有了汽車走哪條路呢?康藏路氣候好,但路況危險,誰也不願帶著下一代去冒險,走青藏路地勢平坦,但氣候又不好。最後大家的一致意見是,帶上氧氣袋,走青藏公路。車裡的同志們都進藏8年了沒有休過假,都想回家看看。
一行人乘車到當雄、到那曲都還可以,嬰兒們問題也不大,但到了崑崙山五道梁高山反應就加重了。傍晚八時到的兵站,大家下了車後,頭昏眼花,氣喘吁吁。從下車的地方到兵站的住房不過兩百米遠,都要停下來休息好幾次,大人還能忍受,5個嬰兒可就慘了,他(她)們一個個紫得像茄子,被裹在大人的皮大衣裡,有的在微微地啼哭,有的連啼哭也不會了,只是張著小嘴在艱難的喘氣,不吃不喝也不睡覺。一營機槍連副連長宋慶林的愛人生小孩時大出血去世了,留下一個不滿百天的女兒。他這次的“任務”是把女兒送往老家託人帶養。現在他看著女兒緊閉雙眼、牛奶也不喝、連哭也不會了,急得眼淚直流。一個一米七五在戰場上也沒有掉過淚的堂堂漢子這時哭了,不僅哭了,他還喃喃自語地說:“孩子,你要去見你媽媽嗎?要去,咱們一塊兒去!”
“你胡說些什麼!”張副團長狠狠批評了他。“來,我來喂,”張副團長奪過奶瓶來喂孩子,孩子還是不吃。“快拿氧氣來!”張副團長喊道。“氧氣用完了”帶著五個嬰兒的大人都這樣回答。面對生命垂危的嬰兒,怎麼辦?怎麼辦?大家心急如焚。就在這關鍵時刻,兵站站長聽說有一個女嬰沒有媽媽,情況危急,就立即把嬰兒抱到衛生所去吸氧。這小女嬰吸了一會兒氧,臉色慢慢變得紅樸樸的,眼睛也睜開了,居然抱著奶瓶喝起奶來。
張副團長看到女嬰緩過來了很是高興,馬上向兵站請求,把另外四名嬰兒也都抱去吸氧,這幾個孩子的生命算是保住了。第二天上路時,張副團長又向兵站請求把空氧氣袋都灌滿氧氣。兵站的氧氣也不多了,但為了嬰兒們能越過空氣稀薄的崑崙山,兵站將僅有的氧氣都拿了出來,嬰兒們才順利回到老家。
其實,在青藏路上發生的“五個嬰兒”類似故事有許許多多,有的沒有這五個嬰兒那麼幸運。但這些看似平凡的事,卻述說著老一輩們為西藏發展事業所付出的平凡而又偉大的犧牲和奉獻。
本文選自2021年12月29日
學習強國西藏學習平臺
(注: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