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衝是誰啊?史書記載,只說他是齊州人(山東濟南),又說他是一介草民。此外關於他的個人資訊,似乎再沒有更詳盡的記載了。
這個段志衝,雖然只是一介草民,卻幹了一件震動朝野的大事情。那就是:他居然上書給唐太宗李世民,要求太宗辭去皇帝之職,退居二線,把皇帝大權讓給皇太子。
我很好奇啊,段志衝,這麼個普通老百姓,怎麼就能夠上書給皇帝呢?他的一封人間的書信,怎麼就到達天庭了?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大致翻了一下歷史資料,發現在《全唐文》的唐太宗文選部分,有好幾份詔書,是關於廣開言路,鼓勵直言進諫的。比如說在《求直言手詔》裡,太宗就很明確地說自己非常擔心“諫鼓空懸,謗木徒設”。
這諫鼓謗木,都是古代廣開言路的工具。諫鼓:相傳堯曾在庭中設鼓,讓百姓擊鼓進諫。謗木:相傳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讓百姓在上面寫諫言。
正因如此,像段志衝這種普通老百姓,一介草民,在唐太宗的治下,才能夠有向皇帝上書的渠道和可能,也因此才有了震動朝野的“志衝欲以匹夫解位天子”的大事發生。
◇ 求直言手詔
朕聞堯舜之君,自愚而益智;桀紂之主,獨智以添愚。故異順逆於忠言,則殊榮辱於帝道。朕登躡宇宙,字育黔黎,恐大備之或虧,懼小瑕之有累,候忠良之獻替,想英傑之謀猷。而諫鼓空懸,逆耳之言罕進;謗木徒設,悸心之論無聞。
皇帝對自己的統治能力越有信心,那麼,他對逆耳的聲音也就越顯得寬容。這是很容易就得出的結論,甚至都不需要去論證都明顯地知道這句話是正確無疑的。
段志衝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卻要干涉皇家皇位繼承的大事,這在封建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即使是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一談到皇位繼承的事情,都要謹言慎行甚至避之唯恐不及。這個段志衝居然虎頭虎腦地,上書直言讓太宗辭職,這不是以下犯上自尋死路嘛?簡直不要命了。
可是,我們看太宗皇帝,面對段志衝這樣一介平民的“狂妄之言”,居然毫無怒色,在大臣們一致要求太宗處死此人的時候,太宗皇帝顯示出來他大度能容的帝王風範,寬恕了段志衝的死罪,僅僅只是將他處以流放之刑。流放在唐代非常普遍,我們熟知的許多大詩人,都曾經被皇帝流放過,雖然流放也是苦不堪言,但是對金字塔底下的普通人來說,已經是相當法外開恩了。
看看太宗皇帝在《答長孫無忌請誅段志衝手詔》中的那幾句話,著實讓人感動。
皇帝,這是普天之下權力中心的中心的中心啊,太宗他居然能夠不被權力衝昏了頭腦,居然能夠做到理智理性,實在不容易。尤其是詔書裡面的那句:“譬尺霧障天,不虧於大,寸雲遮日,何損於明”。讀來真讓人感動不已,難得啊。
◇ 答長孫無忌請誅段志衝手詔
朕聞以德下人者昌,以貴高人者亡。是以五嶽凌霄,四海亙地,納汙藏疾。無損高深。志衝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當無罪。是其狂也。譬尺霧障天,不虧於大,寸雲遮日,何損於明,今卿等皆欲致以極刑,意所不忍,可更詳議,任流遠方。
另外,當時,太宗皇帝已經五十歲了,加上他自己多年來征戰沙場,落了一身傷病,身體也就自然地一天不如一天了。因此,發生在公元647年8月的段志衝事件,也給太宗提了個醒。面對繁忙的政務,他確實已經感到精力難支了。這年11月,太宗的身體只能隔三日上一次朝了。僅僅兩年後,公元649年3月,唐太宗因金石藥毒發作離世,享年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