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在接受直接作用抗病毒治療並取得持續病毒學應答(SVR)後,肝臟相關併發症和肝外不良結局的風險顯著下降,但肝細胞癌(HCC)的發生風險並未完全消除。基於此,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Ampuero等人近期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旨在開發一種易於在臨床實踐中準確對HCV感染者取得SVR後的HCC風險進行分類的策略。
該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納入取得SVR的經超聲檢查診斷為晚期肝纖維化[瞬時彈性成像(TE)>10 kPa]或肝硬化的患者。隨訪至首次發生HCC、肝移植、死亡或至2020年10月,SVR後至少隨訪6個月[隨訪時間為49(四分位數範圍28~59)個月]。
結果顯示,經超聲診斷的肝硬化患者佔整個佇列的58%(611/1054)。研究期間,HCC發生率為5.3%(56/1054)。多因素分析顯示纖維化-4(FIB-4)>3.25[危險比(HR):2.26(1.08~4.73);P=0.030]、TE[HR:1.02(1.00~1.04);P=0.045]和超聲檢查肝硬化[HR:3.15(1.36~7.27);P=0.007]可預測HCC的發生。
基於基線風險組合的HCC發生率
研究者觀察到與超聲顯示TE>10 kPa或肝硬化但FIB-4<3.25(2.4%;12/506)的患者相比,FIB-4>3.25(8.8%;44/498)且符合HCC篩查標準的患者發生HCC的風險最高;而那些只有FIB-4>3.25且不符合進一步篩查標準的患者沒有發生HCC(0%;0/50)(對數秩檢驗:22.129,P=0.0001)(圖1)。
圖1.Kaplan-Meier曲線顯示基線風險對HCC發生的影響 (引自發表文獻)
HCC的累積發生率和年發生率
鑑於先前的資料表明FIB-4和HCC篩查標準是SVR後HCC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研究者根據基線風險繪製了亞組中HCC的發生率。在整個佇列中,第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HCC累積發生率分別為1.14%、1.99%、2.75%、4.36%和5.31%。
另一方面,基線FIB-4>3.25且符合HCC推薦篩查標準的患者每年隨訪的年發病率高於1.5例/100人年,而其餘組仍低於指南推薦的1例/100人年的年發病率(圖2a)。此外,治療後FIB-4>3.25且符合HCC篩查標準的患者顯示出最高的肝癌年發病率(圖2b)。
圖2(a)根據基線HCC風險繪製的年HCC發生率圖(b)根據基線高HCC風險患者SVR後修正風險繪製的年HCC發生率圖
(引自發表文獻)
綜上,透過該研究,Ampuero等人證明了結合FIB-4、TE和超聲的兩步策略有助於對SVR後HCC發病風險的分層。
參考文獻
Ampuero J, Carmona I, Sousa F, et al. A 2-Step Strategy Combining FIB-4 With Transient Elastography and Ultrasound Predicted Liver Cancer After HCV Cure. Am J Gastroenterol. 2022, 117(1): 13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