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何曉霞帶領其刺繡團隊用兩年8個月完成的一部鉅作。作品長10.03米,寬3.03米,由千個海底的各種魚類、植被、藻類、貝類等組成,正在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為紀念路易·巴斯德誕生200週年,懇請您用高超的中國刺繡藝術為這位法國微生物學家繡制一幅畫像,屆時恭候您的光臨!”這是湖州師範學院何曉霞刺繡學院院長何曉霞收到來自法國的邀約。
中國刺繡伴隨中華文化舞動了數千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不同風格和流派的刺繡工藝與文化,組成了龐大的“中國繡”家族。目前,在中國已公佈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中,刺繡類有30餘項。
法國刺繡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最著名的法國刺繡坊自1858年創始以來就和巴黎時裝週相互交融而聲名遠揚。法國人緣何要捨近求遠邀請何曉霞擔此重任?
因為熱愛所以執著
現年53歲的何曉霞,出生在遼寧瀋陽的一個刺繡世家,自幼練就刺繡功底。1986年,何曉霞考入遼寧省工藝美術學校,在此之前,刺繡對於她來說只是小愛好、小技能。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檔電視節目,提到刺繡面臨斷代、後繼無人的危機。那一刻,何曉霞似乎像被什麼東西突然打醒了似的,“中國刺繡絕不能後繼無人,我該上場了!”她立即辭掉工作,告訴母親她要繡花。
何曉霞重新拿起繡花針,十年間,除了吃飯和睡覺,她都在研究刺繡。2000年,何曉霞成立了繡坊,發掘整理傳統刺繡中的50餘種針法,在各地挑選了幾十位繡娘創作繡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起,何曉霞的《藏民一家人》《約翰》《待嫁》等一批繡品在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等多個大展上獲得大獎。後來,她拜蘇繡大師顧文霞為師,學習刺繡精髓,將之前所學技藝昇華。但何曉霞不拘泥於傳統技法,獨創橫向運針針法——“扁擔針”,將西畫的立體特點與繡線的折光特點相結合,並加入美學創作和繪畫元素,使構圖、光影以及針法、繡法的運用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的“遼繡”風格,其刺繡作品把針法運用的猶如畫筆一樣自如流暢,從中能找到攝影與繪畫技法,令人對刺繡的魅力感到特別震撼。2010年,何曉霞成為“遼繡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她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評為首屆“中國刺繡藝術大師”。
世界絲綢之源的浙江湖州,是一代繡聖沈壽的故鄉。2020年9月,湖州師範學院蠶絲綢文化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並與有意為中國刺繡傳承傳授的何曉霞一拍即合,用何曉霞名字命名開辦刺繡學院,依託絲綢之府的地域優勢,透過蠶絲綢文化的搶救發掘、整理保護、傳承創新、交流傳播,向世界講好蠶絲綢文化的中國故事。
攀登刺繡藝術的高峰
中國刺繡繁花似錦:蘇繡色彩淡雅、繡品精細;湘繡“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聞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蜀繡構圖簡練,虛實適宜,立體感強;粵繡技藝精湛,文理清晰,絨條灑脫……一絲一繡,都是中國獨特的文化象徵。
儘管如此,但宮廷繡一直被業界認為是中國刺繡的一座高峰。宮廷繡,是故宮製作收藏及使用的歷代刺繡珍品,繡稿一般為皇帝審定,繡娘均是當時各地刺繡高手,故其繡品也集各地繡法之大成。其中宮廷刺繡畫級別最高,融合了廣繡、顧繡、魯繡等藝術精髓,題材為宮廷繡所獨有,內容包含了中國曆代皇帝的作品、名人書畫、中國古典詩詞。
宮廷刺繡畫篇幅小到冊頁、大至3平方米。由於歷代傳承下來的宮廷繡都是採用天然植物及礦物質作為染色材料,不能長期暴露在外受陽光照射及空氣氧化,因而長期存放在故宮地庫中儲存,使這些民族文化瑰寶無法向世人展示與傳承,為解決此問題,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院織繡組專家宗鳳英教授遍訪國內刺繡大師複製宮廷繡刺繡畫。2015年,宗鳳英收何曉霞為關門弟子,將其一生總結整理的宮廷繡手稿全部傳於何曉霞,希望她能來完成複製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刺繡文物。
何曉霞帶領學生經過3年多的工作,目前已複製出20餘幅北京故宮館藏國寶,故此被刺繡界譽為“宮廷繡複製第一人”。
用刺繡藝術對話世界
由於在宮廷繡中一舉揚名,何曉霞受邀赴中國臺灣地區及新加坡、日本、俄羅斯舉辦個人繡品展,引得好評如潮。2018年,何曉霞應邀赴法國參加第二屆當代中法藝術家聯展,阿爾布瓦市長在為她頒發獎章時說:“中國刺繡讓我對藝術精品有了新的認知,不愧為中國國粹,太神奇了。”
被法國人熱愛刺繡藝術的激情所感動,為便於向世界講述中國刺繡故事,何曉霞發起成立了中法文化藝術經濟交流協會,阿爾布瓦市專門騰出一棟擁有500年曆史的建築作為協會駐地。
2019年7月,在法國舉辦的“全球100名頂尖藝術家作品展”上,何曉霞把用900個小時完成的繡品《拿破崙》呈現在世界各國藝術家的面前,展示來自中國的傳統技藝與當代藝術碰撞出的全新作品。令人稱奇的是,遠看是幅惟妙惟肖的圖片、近看卻是形態逼真的繡品,“挑剔”的藝術家們在作品前瞪大眼睛觀看,不相信這是用絲線織出來的,他們大飽眼福之後由衷地讚歎“這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何曉霞說:“這並非我個人有多大能耐,而是因為中國刺繡藝術的魅力。由此,我更堅定了自己的刺繡教育理念,我願意幫助更多的人拿起繡針,繡出美好心情,繡出美麗人生。”
2022年12月27日是法國近代化學和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世界上第一個研究狂犬病和炭疽桿菌的人——路易·巴斯德誕生200週年,屆時法國將舉辦大型系列紀念活動,其中一項是中法文化藝術交流大展。
如何用中國刺繡藝術的多元特性與當代魅力,把路易·巴斯德表現得栩栩如生,如何藉助這一國際平臺,用針線講好刺繡裡的中國故事?何曉霞暑假足不出門,做足功課,她研讀了《路易·巴斯德傳》《改變世界的巴斯德》《巴斯德全集》等大量書籍資料,一直在思索,“我要透過展示中國經典非遺——刺繡藝術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創新,傳遞中國文化歷久彌新的內涵與魅力,讓更多人瞭解中國的藝術精粹。”何曉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