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進入22年的第一週了,在接下來的幾期內,會陸續和大家聊聊對於22年新能源車的一些觀點,望指正。今天先聊聊最上游的鋰資源。
最近碳酸鋰的價格一飛沖天,這周內最高已經突破30萬/噸的單價,傳聞現貨市場已經有小規模交易達到31萬元/噸。氫氧化鋰的價格也緊隨其後,一路飆升到23萬元/噸以上。市場對22年碳酸鋰提出了幾個關鍵問題:碳酸鋰價格是否會持續上升?對鋰電產業鏈的影響如何?碳酸鋰有限的增量能否支撐鋰電環節的高增速?
可以說,如果不好好回答一下上述問題,各位朋友一定對22年的鋰電和新能源車賽道充滿疑問,現在在車上的朋友們也會寢食難安。近日也一直在思考和交流這幾個方面的內容,今天給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22年碳酸鋰的供需緊張是板上釘釘的,從各種口徑統計來看,供給勉強能夠維持明年的預期需求。如果市場出現超預期或者大規模補庫存的行為,市場可能會選擇將消費電子或者其他傳統行業的鋰礦供應調整到動力電池來應急,價格也許還會進一步上行。
22年碳酸鋰的增量大約在18萬噸,對應300GWh的電池,按照21年500GWh左右的總量,增長在60%左右。之前我們算過,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大約在950-1000萬輛,按照21年的資料,對應的增長大約也是50%-60%。也就是說,理想情況下,碳酸鋰22年的增量剛好能滿足我們對電動車市場的需求預期,一旦鋰礦這邊出現短缺,會直接影響我們對於全年鋰電產業鏈的預期。
但前不久上游傳來噩耗,澳洲皮爾巴拉礦區下調了全年的出貨預期,對應的碳酸鋰產量大約在1萬噸左右,也就是說22年的增量很可能一下子少了3-5%。據澳洲的朋友和我說,現在西澳的礦區按照20萬澳幣的年薪,已經招不到礦區的員工和技術人員了。加上最近澳洲疫情的反覆,不禁為22年的鋰礦供應捏一把汗。
碳酸鋰目前緊缺到什麼程度呢?我用一個行業內預付款的變化來說明一下。20年之前,材料企業和鋰鹽廠商的合同一般有6個月左右的付款週期,也就是說材料企業先提貨,在6個月內陸續支付貨款,鋰鹽廠商會承擔一定的壞賬風險。而21年中,能做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只有信譽高、話語權強的龍頭材料企業,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需要先預付貨款,再逐步提貨,甚至面臨一定的供應不足的風險。很明顯,這種局面還將繼續維持一段時間。
所以我給一箇中期的判斷,22年全年,鋰價的上行應該是較為明確的;或者說,至少鋰價的中樞是會繼續保持上漲的。二季度可能會出現一部分產能的集中釋放,帶來鋰價週期性的回撥,但不會持續太久,全年來看,供需依舊緊張,鋰價依舊走強。
除了量的改變,相信很多朋友也十分關注產業鏈利潤的流動,特別是目前鋰價上漲對於中游企業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影響,下面來說說這個。
持續跟蹤正極材料以及電池企業的朋友可能早早就發現,21年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十分難熬。由於大多數企業的上下游議價能力不強,只能在中間受夾板氣,一邊是上游供應商昂貴的原料,一邊是下游車廠無情的壓價,盈利空間在持續被壓縮,部分二線企業甚至出現了虧損,這種局面在電池環節中更為普遍。
21年的至暗時刻是不是要過去了呢?我負責任的說,至少對於電池企業,不會出現更壞的局面了,盈利能力的轉折是一個大趨勢。大部分電池企業已經與主要客戶談妥了漲價或者價格聯動協定,可以逐步實現成本的轉移。當然,盈利能力在什麼時候轉折,有多少修復,目前還說不準。況且最近隨著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上升,以及美國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推遲,這個時間點或許還會再往後延一延,但一定會到來的。
另外,我認為對於22年鋰礦短缺和漲價不必過分擔憂。
首先,市場認為碳酸鋰漲價會直接帶動電動車漲價,跌價補貼退坡,對銷量形成較大的衝擊。我算了一下,按照單車50kWh帶電量計算,每輛車用的碳酸鋰大約在40-50kg左右,哪怕碳酸鋰單噸上漲20萬,到車端的成本上漲也就8000元左右。對於帶電量高的中高階電車,成本上漲不超過5%;即使對於價格較低的A00級,由於帶電量較低,成本漲幅也不會很大。另外,今年鋁價、鋼材價格的下跌,一定程度上也能對沖電池價格的上漲。加上車企現在的首要目標是搶佔市場,而非提升單車盈利水平,成本的上漲不太可能完全傳遞到消費者手中。當然,我知道有朋友要說,“你看特斯拉漲了2萬多”,誰讓他是特斯拉呢。
其次,我認為22年電車市場會存在一個結構性的改變,就是混動車型佔比的提升。按照目前的資料,混動車型已經佔新能源銷量的20%,未來隨著各家陸續推出新的混動車型,這個比例還有可能上升。而混動單車帶電量遠低於純電動,就算是22年果真達到了60%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對鋰電池裝機量的需求也不會達到那麼高水平。同時,對於混動車型來說,碳酸鋰漲價的影響會進一步削弱,成本的上漲可能只有純電的1/3。
換句話說,由於22年混動佔比的提升,碳酸鋰緊缺和漲價大機率不會成為影響行業增長的負面因素,反倒是需要靜靜思考一下,混動佔比提升後,我們測算的鋰電池裝機量以及相關的材料需求,是不是虛高,是不是過於樂觀了。所以我說,碳酸鋰雖然是今年很重要的關鍵看點,但一定不會是最重要的一個。
此外,建議大家多多關注電池技術的迭代。看長遠一點,5年之後,行業可能會陸續面臨不足20%的增速,行業β會逐漸消退,更多的是去挖掘一些新技術或者新方向帶來的機會。
寫在最後:
感謝各位對我的支援,以後的文章會分為兩類,一類是之前的公司和行業剖析系列,另一類是今天這樣的觀點分享,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選擇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