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2022年第二個交易日,巨無霸中國移動(600941)登陸上交所,市值超1.2萬億!
什麼概念呢?
去年8月回A的中國電信(601728),市值不到4000億。而在A股混跡了20年的中國聯通(600050),市值只有1200億,還不夠中國移動的零頭。
乍一看到這個數字,確實顛覆了我的認知。一直覺得三大運營商三分天下,沒想到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仔細一想,我們對這仨公司,似乎真的熟悉又陌生。好像誰都知道,但又好像都不是很懂。它們究竟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它們從哪來,又要到哪去?回A以後在資本市場又會有怎樣的故事?
一、移動崛起,時勢造英雄
客觀來講,移動、電信、聯通的差距從成立之初就註定了。
1.電信獨家壟斷,聯通無力競爭
過去,我國通訊技術落後。1G空白,2G才開始引進國外技術(這裡的G,指的是移動通訊技術,1G、2G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夠通上電話),由郵電部獨家壟斷經營(即早期的中國電信)。
通訊產業關乎民生,更關乎資訊保安,廟堂自然不敢把它交給市場化運作。但是,電信獨家壟斷的後果,是人員冗餘、效率嚴重低下。更關鍵的是,長此以往,如何才能實現技術突破,彎道超車?
為了打破電信壟斷,1994年,電力部、鐵道部、機械電子部,三部門聯合成立了一個新主體,這就是中國聯通。
聯通身兼重任,但很可惜,自成立之初,就備受打壓。彼時郵電部不僅負責電信經營,還負責政策制定、監督、執行。聯通蚍蜉撼樹,根本沒有能力與電信形成雙寡頭格局。
2.電信被迫重組,拆出中國移動
基於此,1999年,面對過於龐大的電信,廟堂重拳出擊,強行拆解。
電信旗下主要有四大業務板塊:
①固網(即固定電話和寬頻上網);
②行動電話;
③衛星通訊;
④尋呼(BB機)。
拆解之後,中國移動、中國衛通、中國尋呼誕生,分別承接了移動、衛星、尋呼業務。中國電信就只剩下了固網。
然而到這還沒結束。廟堂擔心電信依然過於龐大,因此對其又進行了二次拆分。北方十個城市的業務剝離出來,成立了網通。從此固網形成了南電信北網通的格局。
至此,三大運營商雛形初現。中國移動,負責移動業務;中國電信,負責南方固網業務;中國聯通,後來合併了中國尋呼,主營尋呼業務。
3.移動脫穎而出,時勢造英雄
事後諸葛亮來看,曾經的電信算是徹底被打散了,但是移動、電信、聯通各自拿到的業務,並不平等。進入21世紀後,已經變成移動手機的天下,中國移動乘勢而起,取代電信成了新的龐然大物。
聯通雖然在2001年合併了CDMA網,也算拿到了移動業務牌照。但是這項技術並不成熟,聯通不僅沒賺到錢,反而倒貼了不少。電信更慘,因為只有固網牌照,所以只能鑽個空子,搞起了小靈通(相當於無線固話,嚴格來講不算移動業務)。這東西雖然價格低,但訊號差,只能在小城市或鄉村地區有一定的市場。
到2008年,三大運營商已明顯分出高下。聯通墊底,電信略勝一籌。而這倆加一起,也比不上移動。相較於1999年重組之初,中國移動營收規模整整翻了10+倍!
2008年,電信行業再次重組,鐵通併入移動,衛通併入電信,聯通的CDMA作價1100億賣給了電信。三大運營商由此正式產生。
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008年以前,移動拿到了最有前途的業務,乘勢而起。不過2009年以後,電信聯通本有機會扳回一城。可惜,不僅沒有把握住,還把機會白白讓給了移動。
1.3G時代,廟堂出手,均衡市場格局
移動一家獨大,甚至有壟斷移動業務之勢,這個局面,顯然並不符合廟堂的初衷。所以2009年,廟堂頒佈了一個686號檔案,成了接下來幾年移動的夢魘。
檔案核心內容有兩點:
①聯通、電信可進行全業務經營。
②移動,只能利用TD-SCDMA網路開展移動業務,固網業務只能授權旗下鐵通運營。
這對聯通、電信而言,絕對是天大的利好。尤其是電信,移動業務這塊肥肉,終於能吃到了。但對移動而言,不僅不能經營固網業務,而且最致命的是隻能利用TD-SCDMA網路開展3G業務。
自2009年起,國內進入了3G時代。國際公認的3G標準有三種:歐盟的WCDMA、美國的CDMA2000,以及我國的TD-SCDMA。
有沒有很驕傲?2G時代我們還只能引進國外技術,3G就能躋身三強了。但先別太樂觀,咱們這項技術,遠未成熟。如果給歐盟的WCDMA打90分,美國的CDMA2000或許能打80分,咱們這個,基本就是不及格。
而廟堂,就是把這樣一項技術,給到了移動。而且,要求移動只能用這項技術。同時把最成熟的WCDMA給到了聯通,CDMA2000給到了電信。其意圖相當明顯。既平衡了市場格局,又逼迫移動,必須推動國內3G技術發展。畢竟這時候的移動實力最強最有錢,這種重任,它不幹誰幹。
此後幾年,移動錢投了不少,但也沒能拯救這項技術。5年時間,市場份額丟了10%。
2.4G時代,移動提前佈局搶奪先機
按照這個劇本走向,三大運營商應該會回到均衡格局。但沒想到,移動竟然找到了一條出路,再次逆轉了敗局。而拿到最好牌的聯通,反而打的稀巴爛。
移動知道,自己拿到的這個3G技術,基本是顆死棋。所以它早早佈局了4G。拿到4G牌照後,移動一年開通了72萬個4G基站,佔全國70%以上。
而聯通和電信,相比之下4G進展極其緩慢。尤其是聯通,由於手中的3G技術優勢明顯,且新建4G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所以聯通遲遲沒有推動4G,首年就建了10萬個基站。就這樣,聯通和電信把好不容易擴大的一點市場,在4G時代又拱手讓給了移動。
另外,大概是為了彌補移動在3G時代的損失,廟堂在發放4G牌照的同時,把固網業務也還給了中國移動。
經此一遭,移動徹底因禍得福。往小了說,提前佈局4G搶佔先機,從此與聯通、電信進一步拉開了距離。往大了說,我們國家能夠在4G時代與國際並跑,5G時代領先,移動功不可沒。
三大運營商的故事,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以為自己拿到的是最好的,殊不知其結果可能最糟。
三、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如果說,2008年以前,中國移動崛起,是因為拿到了一手好牌,那麼2009年以後,天平分明已經偏向了聯通和電信。然而這倆公司,硬生生把優勢,變成了劣勢。再往後看你會發現,中國移動不僅出身優秀,後天還更努力。
最明顯的例子,是固網業務。
前面我們說過,移動在2014年才拿到固網牌照。相比電信和聯通,起步晚了十幾年。但是對比一下自2015年以來,這三大運營商的固網寬頻使用者數量,明顯可見,移動雖是後來者,但無論是絕對數還是增速,都遠遠居上。
其原因,一方面是移動積累了龐大的移動端使用者群體,透過繫結銷售,帶動寬頻業務發展。另一方面,是移動在搶奪市場上相當激進,定價明顯低於聯通和電信。如此一來,不僅搶佔了市場,而且迫使整個寬頻價格迅速下降。而後移動再慢慢提價,幾乎掌握了整個市場的定價權。
在移動業務領域,電信和聯動不敵移動,或許還能找到各種藉口。但是固網業務,本就是中國電信的核心。而聯通,自從在4G時代丟失了移動端客戶後,固網就成了業績主力。如此還能被移動打的丟盔棄甲。不知是應稱讚中國移動太強,還是該讓電信聯通找找自己的原因。
四、5G破局,告別過去走向新生
如今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獨領風騷,中國聯通最慘。從營收構成(↑)來看,聯通在移動業務領域,基本已經出局,時至今日不過是靠固網業務勉力支撐。中國電信夾在中間,比聯通略勝一丟丟。
不過,若跳出個體來看整個行業,即便是移動,日子也不太好過。
1.提速降費
過去,廟堂沒錢,百姓天價裝電話,天價上網,某種意義上,是在集眾人之力支援通訊建設。但現在不同,通訊行業的首要任務,是提速降費。這個口號自2017年提出,而後長途費、漫遊費已經被相繼取消。
如今我們獲利有多大,三大運營商的損失就有多大。
2.市場飽和
在價的維度,三大運營商承受降費壓力,沒有權利隨意提價。
而在量的維度,自2019年起,手機使用者趨於飽和,家庭寬頻使用者增長停滯。這也就意味著,再難有多大的成長空間。
這也是為什麼電信A股上市二十幾個交易日,就跌破了發行價。接下來,移動恐怕也難逃資本冷板凳。
行業如此,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3.5G破局
不過三大運營商倒也不是全無希望,唯一的破局方向是——5G。
雖然對個人來講,5G套餐費又貴,又沒什麼體驗上的提升。但那是因為5G真正的應用市場,是在B端。個人使用,4G基本就夠用了,但是在工業領域,需要保證絕對的精度,以及資訊傳輸速度。
近年來,三大運營商招股書/財報上都提到了一個詞,叫政企業務。這項業務具體是什麼,怎麼落地,未來還有多大的應用場景,仍然處在探索中。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to B市場,一定是三大運營商未來搶奪的焦點,以及增長的關鍵。
當然,前提還得看技術能達到什麼水平。
如今移動遙遙領先,所以電信、聯通放棄了單打獨鬥。2019年9月,電信與聯通全面啟動了5G網路的共建共享,在全國範圍內共建一張5G接入網路。從雲服務收入來看,目前電信反而更為強勢。或許未來,5G能夠成為其與移動抗衡的新希望。
回看三大運營商的過往,整個就是一部我國通訊產業的崛起史。而這一切背後,從打破電信壟斷,引入市場競爭;到平衡市場格局,迫使移動推動國產技術;再到提速降費,反哺於民,所有一切,都是一隻有形看得見的手在操控。
雖然如今三大運營商面臨量價雙壓,套餐花樣頻出,招致吐槽不斷,但不可否認,電信產業已經徹底告別過去,走向了新生。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