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毛田,一個黃河古渡,位於濟源市西南角的一段峽谷間。西連山西垣曲馬灣村,南與新安的石渠隔河相望。
這兒是黃河上的最後一段天然大峽谷。峭壁如削,河道逼仄,谷深流急。出峽口即為一望無垠的華北平原。
02
毛田之所以稱為毛田,是因為西周時這裡曾為毛公封地(采邑),其村後有毛公冢。
崇禎16年(1643年),李自成率軍東進王屋山區,遭明朝數萬官兵圍追堵截。時年冬,起義軍終從毛田踏冰突圍。小學語文課文中《李闖王渡黃河》的故事即源於此地。
1944年12月,王震率南下支隊,經毛田古渡,再次踏冰過河,揮師南進。至如今,這事當地老百姓仍津津樂道。
03
說到毛田古渡,我們先從遠方的南泥灣說起。
1944年10月。
南泥灣,穀子糜子,遍野泛黃,今秋又是一個沉甸甸的豐收季。
這時,黨中央一紙電令,三五九旅全體官兵隨即趕赴百里之外的延安,接受新的任務——遠征南粵,開闢華南抗日根據地。
全旅4000餘名官兵,經過緊張的集訓、裝備,煥然一新——八路軍獨立第一遊擊隊,亦稱南下支隊。司令員王震,政委王首道。
11月9日,延安機場。
沙場秋點兵。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在支隊司令員王震的陪同下檢閱了即將出徵的全體官兵。毛主席親自講話,勉勵大家,要團結一致,準備吃大苦,耐大勞,一定要把黨的紅旗插到南粵去。
當日,部隊出發。
11月18日,至王壁,後在晉豫交界的陽城縣休整。
在此期間,司令部派出150餘人的偵察分隊,由副參謀長鄒畢兆帶隊,化妝並攜帶電臺,穿越日偽濟(濟源) 垣 (垣曲)公路封鎖線,抵達邵原南部的黃河北岸偵察渡河情況,同時,中共王屋縣委也派人負責協調渡河事宜。經過反覆比較,最後確定了易於隱蔽渡河的毛田渡口。
但渡河工具的缺少,成了當前最為棘手的首要問題,每次能載二十來人的小船,也只有兩三條。
部隊除支隊的4000餘人外,另有鄂豫皖邊區及廣東東江縱隊的幹部1000餘人,總共5000多人。規模之大,且距邵原日偽據點甚近,如果一旦被敵人發現,後果將不堪設想。
偵察情況不斷滴滴傳回,軍事地圖前,王震、王首道兩位首長,熬紅了雙眼,他們徹夜在研究渡河方案。
04
冬至剛過。
北風起,溫度驟降,寒氣襲人。
12月25日,前方偵察分隊突然報告,馬灣至毛田之間有大量流凌出現。王屋縣政府立即派趙疙瘩村村長趙玉山等人與偵察分隊 一起勘查凌情。
毛田,這裡黃河的走向比較特殊:河水先向南,後折而向東,在這兒形成了一個急拐彎,上游的流凌至此形成了堆積狀,約有六七尺厚。趙玉山他們與偵察分隊的同志們溯河而上至馬灣,用木棍等工具反覆搗戳冰層,查勘冰層厚度,來回幾趟,最後確認了一處四百來米寬的“凌橋”,並做了標記。
鄒畢兆副參謀長透過電臺立即將情況向王震、王首道兩位首長做了彙報。
05
12月25日,南下支隊到達黃楝樹村。
12月26日,王屋縣政府動員、組織毛田、大叫溝、小叫溝等村的村民,挑沙,擔爐渣,鋪麥秸,一時間,平常寂靜的毛田村,男女老少,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他們表示只要能幫大軍過河,出點力不算啥。
不到一天時間,他們就鋪好了一座一丈多寬的“凌橋”。
06
12月26日晚。
南進支隊按計劃向毛田方向進發。為避開邵原據點的日偽軍,在東陽村稍事休息後,繞道逢石河,至逢石折而向西,一路直奔毛田。
夜幕降臨。
為確保南下支隊的順利渡河,在南進支隊向毛田方向運動的同時,太嶽軍區十八團的一個營和王屋縣獨立營,在趙玉山和十多名村幹部的帶領下先期渡河,迅速佔領新安石渠等地的多個制高點,設立警戒哨,擔任警戒任務,形成了一個安全通道。
月亮在白雲中穿行。
峽谷裡瀰漫著淡淡的霧。
村頭,茶水站裡,挨個盤了一溜茶水鍋,爐灶裡火焰呼呼正旺,鍋裡的水騰騰翻滾。火光映紅了大娘大嫂的臉龐,她們不停地續柴、添水,她們說,不管怎樣,也要讓這遠道而來的親人們喝一口熱乎的黃河水再走。
07
夜,12點。
南下支隊抵達毛田。
村頭,大娘大嫂們用葫蘆瓢,一瓢一瓢挨個給戰士們的茶缸裡倒水,不停地囑咐,慢點喝,看燒著了。
凌橋上 ,部隊徐徐向前。
馬蹄噠噠,濺起點點火星。腳步嚓嚓,不時僅能聽到茶缸磕碰的聲音。
偶爾戰馬的一個響鼻,可能算是最大的響聲了。
快進敵佔區了,部隊格外警惕。
“快,跟上!”向後傳的口令儘管低促,但仍使部隊的步伐加快了許多。
“咋還看不到黃河呀?啥時過河呀?”一位小戰士揉揉眼睛,迷迷瞪瞪地問道。從昨天下午到現在,不停地急行軍,他也不知道到了哪裡。
“黃河不過了,下邊就等過長江吧。”有人應道。隊伍裡一陣低低的笑聲。
“肅靜!跟上!”有人輕聲提醒。
一條鋼鐵般的長龍,在新安的群峰間向南挺進。
08
雞叫了。
黎明時分,渡河已近尾聲。
村民們一早起來,看到的只是凌橋上密密的腳印。他們三三兩兩在村頭小聲嘀咕著昨夜南進支隊過河的事。
“今年冬至剛過幾天,沒進臘月,大軍一來就結這麼厚的冰。只聽李闖王過河時有過,咱活幾十年了沒見過,你說怪不?”
有人接了話茬:“這你就不懂了,咱毛田本就是毛家的地盤,毛主席的隊伍過來了,更何況毛公還在村後看著呢,老天能不助咱大軍嗎?”
村民們在以他們奇異的想法,詮釋著昨夜的渡河奇事。
09
西風起。
王震司令員默默站在渡口上,回望毛田,只見小村炊煙裊裊升起,雞鳴犬吠。默默注視良久,他從心底感激毛田人,感謝毛田人的淳樸、厚道與大方。
“鄒參謀長,給延安發報!”
幾天來,延安窯洞的燈光徹夜通明。毛主席時刻在關注著南下支隊的行進情況,得知黃河凌橋出現的訊息後,他終於長舒了一口氣。隊伍現已過完,當迅即報告主席。
“主席:已渡黃河。正經新安,向豫南前進。王、王。”王震口述道。
10
旭日中,凌橋熠熠閃光。
“祖國黃河長,長江我故鄉,北伐又南征,奮鬥求解放。”
王震望著黃河上的凌橋,想到了前面的路,想到了祖國的明天,順口大聲吟誦出來了。
站立一旁的王首道政委,連聲拍手叫好“好詩,好詩,請我們的作家周立波同志來朗誦一下好嗎?”大家一致拍手歡迎。
“祖國黃河長,長江我故鄉,……”周立波同志用他那渾厚的湖南口音朗誦著。
周立波後來寫過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湘江一夜》,記述南下支隊渡湘江的事。我想他在寫作這篇小說時是不會忘記毛田古渡一夜的。
見此情景,隨軍南下的中央電影團的王旭同志招呼大家:“快,給大家照張相,留個紀念好嗎?”
“好!” 大家迅速背凌橋而立,面向朝陽,王旭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時刻。
後來王首道政委在照片上寫下了這樣一行大字:公元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攝於黃河冰橋。
隊伍出發了。
報務員突然向司令員奔去。
馬上的王震接過低頭仔細一看,揮舞起手中的電文,興奮地告訴大家:“同志們,毛主席回電了!”
隊伍裡一片歡呼聲。
“毛主席祝賀我們渡河成功。勉勵大家克服困難,繼續南進,去爭取更大的勝利。”王震大聲重複著電報內容,鏗鏘的聲音在峽谷裡迴盪。
南下支隊,在王震、王首道同志率領下,轉戰晉、豫、鄂、湘、贛、粵數省,直抵廣東南雄,建立了華南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後,又奉命從廣東返回中原,後又返回延安。歷時近一年,行程達7900餘公里,作戰74次,毛主席稱讚三五九旅的南征為“第二次長征”。
11
1947年2月,毛田人接應自宣化店突圍的部分中原解放軍北渡黃河,進入太嶽解放區休整。
1947年8月,陳謝大軍8萬餘人,揮師南進,強渡黃河,毛田人同沿岸其他人民一起,搖櫓擺渡,冒著敵人的炮火,護送大軍過河。陳謝兵團曾授旗“炮火連天渡奇兵,衝鋒陷陣立大功。”褒揚毛田人。
1999年,小浪底水庫建成蓄水,位於庫區的近千毛田人,惜別故土,移民他鄉。
至如今,地圖中,“毛田” 僅成了萬頃碧波上的一個地理標識。
但毛田永遠印刻在人們的心底。
本文參考文獻:《奇蹟般的冰橋》(王首道)《濟源市志》《中共濟源黨史》
作者簡介:張耀中,河南濟源人。閒時偶爾寫幾篇文字,純屬率性之作,無所成就,唯圖愉悅心情。
責編:王芳 遠岫 若谷 | 編輯:陳麗 | 圖片:網路
本文內容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大河文學"(ID:daheliterature)
首席法律顧問:河南凌峰律師事務所崔素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