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博物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始建於1906年,主樓是一座歐洲巴洛克式建築,為原俄羅斯商場舊址,為國家一級保護建築。新中國成立後,黑龍江省博物館成為全國首批集歷史文物、自然標本、藝術品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公益性博物館,承擔著黑龍江省歷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自然標本的保護、發掘、徵集、採集以及研究、陳列等工作。
一、金代銅坐龍
金代銅坐龍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龍取坐姿,左前肢高舉,與左後肢間有騰雲相連。右前肢著地,與右後肢相接。尾部翹起外卷,前肢長鬣突出於肩部之上,與頭上卷鬣及後揚的長鬣相映。
二、金代齊國王墓絲織品服飾
齊國王墓,為男女合葬豎穴土坑石槨木棺墓。棺內男性為老年,鬍鬚尚存,腰佩玉柄短刀,雙手各握一金塊,身著8層17件服裝;女性為中年,頭部及面部用黃色絲織品包裹,腰佩飾件,項戴瑪瑙金絲鏈,身著9層16件服裝。二人頭後置一楷書“太尉儀同三司事齊國王”木牌。該墓出土文物豐富、精美,儲存完好,其中服裝種類繁多,質料品種齊全,紡織技術高超,製作工藝精湛,圖案華美,在出土文物中尤為珍貴。
三、南宋《蠶織圖》
黑龍江省博物館藏《蠶織圖》,卷軸,絹本、線描、淡彩。全長1100釐米,畫心橫518釐米、縱27.5釐米,跋橫460釐米、縱28.7釐米,繪製時代南宋。
作者樓璹(1089—1162),字壽玉,一字國器,卒於1162年,73歲,官至右朝儀大夫,初佐婺州幕,後任於潛令,他的耕織圖,就是在任於潛縣令內繪製的,由近臣推薦給宋高宗,根據傳記上的時間推算,他獻圖應是在高宗奠都杭州前不久。據《鄞縣誌》樓璹傳記載:“樓璹除於潛縣,篤意民事,為耕織二圖。耕自浸種至入倉,凡二十一事,織自浴蠶至剪帛,凡廿四事。事為之圖,系以五言詩各一章,章八句”
四、唐代渤海天門軍之印
天門軍之印於1960年4月在黑龍江省寧安縣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出土。原收藏於渤海文化館,1963年8月11日調歸黑龍江省博物館。
該印為青銅質,銅片鑲成,印紐扁平,中穿一圓孔,呈橋狀 。通高4.3釐米、邊長5.25釐米X5.3釐米、厚1.4釐米、柄高2.9釐米。印面略呈正方形,印文為漢字篆刻“天門軍之印”;印背楷書“天門軍之印”,印文筆畫細挺有力,圓潤活潑。印文凸起,筆畫之間形成0.9釐米的溝槽。
五、披毛犀化石骨架
披毛犀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古動物。生活在更新世晚期,是由更新世早期的腔齒犀屬,經更新世中期的燕山犀逐漸發展來。屬於奇蹄目犀科雙角犀亞科。它們的體型與現代非洲犀牛近似。廣泛分佈在歐亞大陸的北部,世界上多個地區都發現有它的身影。在歐洲一些山洞中,發現有古代人類畫的披毛犀壁畫,栩栩如生。披毛犀是一種全身披滿長毛的犀牛,與現代犀牛顯著不同的是全身長滿類似青藏犛牛的濃密的長毛,亦有一層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來在寒冷的環境保持溫暖。
六、南宋《蘭亭序》圖卷
此圖為南宋作品,全長 141.1釐米,寬37釐米。引首為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題寫的“曲水流觴”四個字。整幅圖卷描繪了東晉時期,以王羲之為首的42位文人雅士,在浙江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於溪水邊飲酒賦詩、觀山賞水的情景。睹畫思人,讓人很容易想像出當年蘭亭集序的盛況。
畫面上,以王羲之為首的42位文人分坐在溪水兩畔,他們神態各異,生動逼真。有的執筆賦詩,有的起身取酒,有的靜觀山景。在文人雅士中間,一條清靈靈的溪水蜿蜒而行,溪水中飄流著一朵朵碧綠的荷葉,每朵荷葉上都放有一盞東晉時期一種名為觴的酒具。荷葉載著觴在溪水裡流轉,停在誰那兒,誰就起身飲酒,然後賦詩,作不出詩的,要罰酒三鬥。畫面上就有一位大概因為作不出詩來,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了。
七、黑龍江滿洲龍
但在我國黑龍江省的北緣卻有個與“龍”有著不解之緣的地方——嘉蔭龍骨山。這裡6500萬年前曾是恐龍生活的樂園。
嘉蔭龍骨山盛名遠播還是源於10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發現。 “黑龍江滿洲龍”是產自中國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飄落異鄉,幾度易名,身世離奇,在我國恐龍發現和研究史中佔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還享有“神州第一龍”的美譽。其故鄉嘉蔭也因此成為我國最早並經科學紀錄的恐龍化石發現地而蜚聲海內外。
八、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鏡
這面山水人物故事紋銅鏡是1975年從中國黑龍江省綏稜縣境內的一座金代貴族墓葬中出土的,是女真貴族曾經使用過的一件器物,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銅鏡出土時沒有鏽蝕,而且儲存完好,這在傳世的中國古代銅鏡中十分罕見,為古代銅鏡中所鮮有,是不可多得的實物珍品。
九、松花江猛獁象化石骨架
1973年3月,黑龍江省肇源縣三站鄉松花江中游北岸的一級階地上,發現了一具完整的猛獁象化石,這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具完整猛獁象化石。這具猛獁象身高3.33米,體長5.45米,門齒長2.05米,臼齒顯示出它是一隻老象,專家們根據這頭古象的骨骼特徵,同時也是為紀念它的出土地——古松花江畔,最後定名為“松花江猛獁象”。為了弄清它的確切年代,博物館專門請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作了C14測定,斷定其年代為距今21200土600年。
十、新石器時代桂葉形石器
桂葉形石器即桂葉形石矛。1965年採集於黑龍江省饒河縣小南山的桂葉形石器屬於遠古石器的“禮器”,是部落首領的標誌物,屬國家一級文物,是饒河縣中學的學生在該縣小南山上發現。
饒河小南山遺址位於饒河縣城南的小南山,1971年發掘,出土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夾砂紅陶罐為多,石器以打製為主,磨製較少。1991年,又在山巔發現雙人合葬墓,出土玉器、石器和骨器等,其中玉器最多,有珠、環、玦、璧、簪、斧、匕等,年代距今約5000年。
以上就是黑龍江省的十大鎮館之寶、是由黑龍江省博物館先選出三十件珍品文物、然後由市民網友以投票的方式從三十件裡面再選出十件有代表性的來作為黑博得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