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香包刺繡是中國傳統女紅技藝,它是女性的創造,柔美且堅韌,承載著她們細膩的情感。在進入文明社會後,家家戶戶的婦女從小接受刺繡文化的薰陶,最顯著的特徵是母傳女,婆傳媳。
為了生活的美好,她們的雙手從未停止過創造。從遠古到當下,穿梭於針線的指尖依舊可以觸控歲月的綿延悠長,可以感知美好情感的轉換,它凝結著母親的藝術與智慧,展現著母親的堅韌與勇敢。
守護
對於劉蘭芳來說,故鄉是一種難以忘懷的色彩,跟著母親在油燈下一針一線繡花,是劉蘭芳童年的回憶。“我看著母親一會兒就一絲線繡出來美好花瓣和葉子的時候,我就非常崇拜我的母親,她在油燈下繡鞋襪的場景在我的腦海裡一直出現。”
劉蘭芳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的傳承人,地道的慶陽人。從小便跟著外婆和母親學得一手好針線活兒,做香包對於她來說是最享受的事。第一次嘗試繡鞋墊的經歷徹底激發了她對香包刺繡的熱情,從此“不能自拔”。
2002年,劉蘭芳和丈夫創辦了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她逐漸有了知名度,她的香包被越來越多人熟知,走出了國門,她也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非遺傳承人。
在劉蘭芳看來,香包承載的是幾千年的母性光輝,是一個女性對她父母和孩子濃濃的愛,是對一個家庭的守護。她說:“如果沒有這種愛,沒有感恩之心的話,她的作品也是不美好的。”她開始琢磨,這種承載母性溫度的手藝還能做些什麼?
“我的夢想就是能夠帶動我周圍的人,她不外出就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而且能把這個手藝傳承下去。”懷著這種信念,她成立了香包作坊,帶領家鄉的姐妹們一起做香包、賣香包,讓那些留守母親不離土不離鄉就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她的香包作坊也進入了國務院扶貧辦扶貧產品的目錄。
劉蘭芳的長女跟隨母親研究慶陽民間民俗文化,從事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多年。兒子學習的是非遺管理與保護專業,這位母親透過代代相傳去守護香包刺繡的傳統。
2015年,她應邀赴美進行非遺巡展,在向美國學生展示香包刺繡技藝,講述中國婦女創業致富的故事時,她意味深長地說了句:“每個母親都是一位偉大的設計者。”這句話讓臺下的人為之動容,他們從劉蘭芳的口中瞭解到中國家庭的母親都是偉大的設計師,她們心存大愛,讓他們看到了中國母親的形象。
綻放
女性常常借用刺繡傳遞她們的情感,刺繡就像是無聲的語言,表達著她們的勤勞與責任、堅韌與慈愛。香包刺繡在母女之間傳續,也被稱為“母親的藝術”。
1966年,白淑方出生於慶陽市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她12歲就開始學習刺繡,為家中的弟妹繡製鞋襪衣物,也為村裡即將出嫁的新娘繡制枕頭和佩飾。“我真的是很喜歡,我媽媽做的時候,我看著學。”大概是這份熱愛,讓她有了最初的積澱。
大部分的農村女性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到了差不多的年紀,結婚、生子,這唯一的生活軌跡,讓她們迴歸到平淡的家庭生活。然而一場意外,打破了寧靜,“他走的時候,我們欠了很多債,還有兩個孩子要撫養,我都不知道以後的路怎麼走。”那一年她28歲,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白淑方卻不甘於被命運安排,“我要賺錢養家,我要管理好這個家。”她嘗試了很多工作,最後讓這個家富有起來的是她小時候和媽媽學的刺繡。
經過多年單打獨鬥,白淑方在2012年成立了屬於自己的香包刺繡公司。2014年,她將香包帶到了白俄羅斯,“他們喜歡我們的刺繡,而且還很震驚,他們沒想到繪畫還能繡在這些東西上。”說到這兒,白淑方的臉上洋溢位自豪的笑容。從此她的香包開始了跨國之旅。
她深諳一位母親的不易,當她的事業在海外風生水起時,也懂得飲水思源。有些女性正在經歷著她以前的難處,“這些母親為了帶孩子沒辦法外出工作,我想著能夠儘量幫助她們。”她親自教會農村母親們這門手工藝,鼓勵她們加入自己的團隊。
大多數農村留守母親,在日復一日的家庭瑣事中逐漸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白淑方為這些母親提供的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尋求自身價值的繩索。她開設手工藝製作培訓班,建設新廠房,帶動身邊170餘農村母親季節性就業,讓她們兼顧家庭的同時能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
小小的香包裡也藏著母親的智慧。2020年,疫情期間,白淑方將中草藥和香包結合,帶領這些留守母親在家中製作了一批防疫香包,掛在自己孩子們的胸前,捐獻給當地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學校裡的師生,以她們獨特的方式為防疫工作獻出一份力。
如今,白淑方將自己的手藝傳授給兒媳婦,兒媳婦閒暇時也會教自己的兩個女兒製作簡單的刺繡。就這樣一代一代,讓慶陽香包在家庭女性間傳遞,用母愛溫潤了家的情感,更呵護著家庭生活,在傳承中綻放魅力。
重生
西峰區繁華的大十字,每天都湧動著為了生計奔波的人群,而在這裡一間僅有兩臺老式機器的作坊,是金亮亮夢想起步的地方。對於劉蘭芳來說,香包刺繡是母親的設計與藝術,而對於金亮亮來說,香包是一位母親的堅持與重生。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金亮亮的起跑線未免太過沉重。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她在深夜一邊繡香包,一邊照顧孩子們,白天就騎著腳踏車去不同的集市擺攤賣香包。但是她依然心懷希望,她想用這門手藝養活自己,養活孩子,她不得不挺直脊背,繼續前行。
如今的金亮亮已經擁有兩間一百平米的鋪面,她親自設計的香包帶著她的思想,帶著她對孩子們的情感,帶著她的溫度,帶著她的美好寓意,在市場上越來越受到歡迎。她的堅持換來了重生,一切都在越來越好。香包刺繡見證了她的辛勞,然而辛勞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家的責任,是對孩子們愛的訴說。
用手藝來創業,用新的方式守護故土,她們把自己的手藝變成事業,結識了更多朋友,還因此獲得了很多來自社會的幫助。小小的香包散發著草藥的香氣,也將慶陽女性的手藝傳播到更遠的地方,既然故土難離,她們就在這片土地上挖掘新的價值,尋找新的生存方式,這是慶陽女性的努力,也是女紅技藝的一次機遇。
(作者龐家瑞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指導教師杜興彥、周兆瑜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